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
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景和超脫凡俗的目標,我想要經常能夠仰望那一隻烏鴉,提醒自己除了眼前腳下吃得到的粟米,還有那漆黑不見盡頭的天空中包含的無限可能。」
《給烏鴉的歌》是由十四個短篇串接而成的概念式長篇,關於戰爭、關於遷徙、關於生存、關於失去、關於文學,關於學校給我們的,和不能給我們的…………
本書背景時間始於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的紐約市,終於十年後冬夜裡的東京汐留區。在這十年之間,許多事情都已從無到有再轉向衰亡,惟有文學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就存在,也永遠不會消失。
2008年,8月,北京。天氣:酷熱。戀人之間:雪盲狀態。 第一夜,他們像新情人一樣互相認識、重新相愛。 第二天,所有情侶在酷暑的假日會發生的美好與不悅的情節,全部上演。 第三天,他們各自在城市裡尋找自己的空間。這城市昨天還很陌生,今天已經有自己的一個位子。 城裡的人看著過去的磚瓦崩解,看著激動的人們...
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
封面繪圖: 吳欣怡 (aPple)
封面/內頁設計:何曼瑄
作者簡介
何曼莊MAN CHUANG HO﹙a.k.a Nadia Ho﹚
台北人,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碩士。
是國文老師的女兒、在劇場後台玩耍的小孩、勉強畢業的名校學生。14歲得到第一個文學獎,17歲登上聯合副刊,18歲入圍全球性小說比賽決審。
長大以後變成舞者和搖滾樂手的朋友、駭客和間諜的同學、黑幫電影的翻譯員、網路流量和關鍵字的操盤手,直到開始寫作第十六年,才出版第一本小說。
作品常以電影印象呈現全球化框架下個人的體驗及命運。
著有小說《即將失去的一切》、該書被喻為「天生小說家的自我回歸」,詹宏志稱讚「讓我懷念起最好時期的楊德昌電影」。2012年最新作品為《給烏鴉的歌》。
“烏鴉學校”是為了《給烏鴉的歌》而架設的關鍵詞註解網站,2012年7月25日為止,第一學期結業。
楊照、陳義芝、伊格言、張鐵志、譚光磊 一致推薦
【名人推薦】我讀著《給烏鴉的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一件又一件細瑣的小事、光與場景的變化、對話的不完整片段,像是隔著門板偷聽某種戲劇化場景(那裡面也許正進行著一場性愛、一次非法交易、一場勒索,或一段持續數日的、安靜殘忍的虐殺;聲色俱厲)──你明白那樣的怪異與尖銳,但不知為何,卻始終未曾與那怪異或尖銳正面遭遇。
這樣的超現實感令我聚精會神。這是天真與世故的完美結合,劇場版的安哲羅普洛斯。
——小說家 伊格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