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原著新譯本!無數時代的心聲-年少的煩惱、憧憬與自由幻想的精神愛情因而是一種藝術、一種眷戀、一種恣意的沉溺。歌德細膩描述戀人的心路歷程,一個三角關係導致死亡的愛情悲劇,歌詠大自然的同時,也探討死亡。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金融鉅子J.P.摩根最狂熱的藝術追求 貧窮女孩最魔幻的紐約上流社會大冒險 兩人的相遇, 竟造就一間媲美大英博物館的私人圖書館!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選書 ★《今...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全球獨家收錄書迷敲碗已久主角凱西爾精選中篇〈迷霧之子:祕史〉!】 奇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得主,全球千萬冊暢銷大師 邪惡奇幻天才作家布蘭登.山德森 口碑爆棚暢銷作《執法鎔金》又一續章, 重溫「迷霧之子」系列經典故事! 傳說中的聖物降臨之際,奏起的竟是陣陣不祥的樂音……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但魔鬼也攔不住他; 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但他卻是天生贏家。 宮廷就是他的競技場,罪惡是力量的來源; 然而只要走錯一小步,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 2009年曼布克獎得獎小說 ★ 2009年全美書評人小說獎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專文推薦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無論多麼齷齪、墮落、畸形,他都不以為意;因為明白世間並無美醜,只有真實的樣子。== 英國最偉大作家毛姆四大名作之一 歷時100年經典紀念版 全新翻譯完整譯本 ★中文版完整收錄毛姆前言,以及美國小說家西奧多.德萊賽的專文書評。西奧多.德萊賽與海明威、福克納齊名,是美國現代小說的三巨頭之一。他點...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我們年紀很輕,才20歲……這些年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殺人──這是我們有生以來第一個職業。我們對於人生的知識僅只限於死亡。今後還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人生就像一段有目的地的漂流 ——想去某個地方,卻往往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 歐巴馬2021年度最愛小說 比爾.蓋茲2022年夏季書單 銷售破1,000,000冊,賣出30國語言版權
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雙重肯定 文豪海明威的巔峰之作 《老人與海》是一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其雋永的文句,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故事裡的老人孤獨地與大海奮戰,他憑藉著自己豐富的捕魚經驗,及超乎常人的毅力,不畏懼來自大自然、命運或是他老邁身體的挑戰,頑強地與逆境相抗衡。 本書完整地呈現人類...
瓦罕爾是一座屬於歌德的城市,古典的都鐸式房屋蜿蜓在迷宮般的石街小巷裡;少年維特熾烈的愛情在小城裡久久徘徊,駛過濃密的森林、狂飆著青春的牢騷-「在這個天堂也似的地方,寂寞是我心靈可口的止痛膏,這個明漾的春天以全然的豐沛溫暖著我經常悸動的心。每一棵樹,每一叢矮樹籬就像一束花,你會希望變成金龜子,好悠遊在這芬芳的汪洋大海之中,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滋養品。」
青春屬於翩翩飛舞的舞會、日光下散步的疊影,以及一千個吻之深的魂牽夢縈-「我離去前問她,這一天是否能再見她一面?她同意,而我也來了-從那一刻開始,太陽、月亮和星星於焉運行,我既不知白日,遑論夜晚,全世界都消失了。」
作者簡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國全才作家。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城(Frankfurt am Main),最愛在美因河畔的大橋上漫步。少年時期接受父親、家庭教師的教導,在語言方面顯露天分,精通英、法、義、拉丁文以及希伯來文,更熱愛詩歌,如荷馬史詩。童年時曾患天花(1758年)。1756年8月28日爆發「七年之戰」,法軍佔領其間,沉溺於法國戲劇中。戰爭結束之後,學習劍術。十五歲時,1764年羅馬王加冕典禮使德國維持許多年太平日子,其間歌德邂逅初戀葛蕾琴,1765年,動身前往萊比錫(歌德稱之為「小巴黎」),學習法律。大學生活不斷遭受病痛的災難,他形容自己「靠青春充沛的力量所撐起的天性,擺盪在恣意與憂鬱的極端之間。」疾病令他必須返回法蘭克福。1766年,熱戀於鑄錫匠的女兒凱特‧勛考普夫(Käthchen Schönkopf),出版詩集《安妮特》(Annette),1768年,結束戀情,頸部患有腫瘤,同年返回法蘭克福養病。1770年康復。1771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772年在帝國最高法院學習,與夏綠蒂.布芙(Charlotte Buff)相戀。1773年開始寫《浮士德》(Faust)初稿。1774年完成《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1775年魏瑪公國親王卡爾.奧古斯特(Karl August)邀請歌德去魏瑪。1782年,歌德父親逝世。1784年發現人類顎間骨。1786年祕密開始義大利之旅。1788年返國。1790年開始研究色彩學。1808年,歌德母親逝世。之後出版《親和力》(Die Wahlverwandtschaften,1809)、《論色彩學》(Zur Farbenlehre,1810)。1811年至1833年,完成自傳《詩與真》(Aus meinem Leben: Dichtung und Wahrheit),1831年完成《浮士德》第二部。1832年逝世,據《歌德對話錄》(Gespräche mit Goethe),歌德最後的遺言是:「再多一點光!再多一點光!」
譯者簡介
楊夢茹
東吳大學中文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德國文學系畢業。譯有《恐懼的原型》等,著有《從憂鬱到豐美:歌德的精彩人生》。教過《紅樓夢》,演過廣播劇,因而覺得幸運。最愛驚濤裂岸的碧海,以推敲韓非的理論度過職場困阨為樂;重然諾,欣賞紮實的人與優美的文字。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