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台灣的黃金年代。
是思想啟蒙、文化自覺的年代。
是台、日、中、西文化交融激盪的年代。
是蔣渭水發出被壓迫者的怒吼的年代。
是商業繁華而政治轉折的年代。
本書收錄21幅一九二○的珍貴畫作,呈現當年的人文風景,同時介紹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先生的生平,並節錄《蔣渭水先生選集:被壓迫者的怒吼》,從他開出給台灣第一張診斷書,一窺當時政治社會環境之風貌。
本書蒐錄了日治時期官方及民間發行的彩色版臺灣風景明信片共225幀,並且附錄123幀與內容相關的當代臺灣的風景照片,總計348幀照片。
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是多年來社會科學所探討多年議題。但原作者鑒於其生活環境與個人經歷,對於此議題從民間文化與個人道德層面切入,由社會心理學角度探討專制與民主的發展與形成,提供另一層面的思維。
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電影《大稻埕》故事背景選擇了一九二○年代的台灣,那究竟是個怎樣的年代?
是思想啟蒙、文化自覺的年代。
是台、日、中、西文化交融激盪的年代。
是蔣渭水發出被壓迫者的怒吼的年代。
是商業繁華而政治轉折的年代。
一九二○年代的台灣,當時台灣受到殖民政府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蔣渭水發表了著名的〈臨床講義──關於名為台灣的病人〉,為台灣開出的第一張診斷書。
除了蔣渭水等知識分子積極投入於政治社會運動,在日本引進西式教育下所培育出的青年畫家們,同樣活躍於台灣藝壇,以描繪台灣鄉土之美的寫生畫風,成為當代風土民情的最佳記錄者。
本書收錄21幅一九二○的珍貴畫作,呈現當年的人文風景,同時介紹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先生的生平,並節錄《蔣渭水先生選集:被壓迫者的怒吼》,一窺當時政治社會環境之風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