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1930年代活躍於台灣的作家,及其文學事蹟。觀點新穎的龍瑛宗、影響整整兩代人的楊逵、寫出《亞細亞的孤兒》的吳濁流,還有許多貢獻良多的作者,值得我們重新閱讀,都為您娓娓道來。
◎朱宥勳導覽二十世紀台灣文學十場論戰的章回故事書。 ◎由文學戰神擔任「場邊球評」帶團觀戰,特別能看出論戰煙硝裡的個中三昧。 ◎台灣文學是從論戰中開始的,小從使用的文字、語言,大到意識形態,台灣文學從來沒有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擁有的自由與空間,都是從各種議題一場一場論辯過來的。
好小說,不會只說故事而已! 「純屬虛構」的故事,如何讓人越陷越深、欲罷不能? 美國文學評論大師 湯瑪斯.佛斯特教授最新力作 國內英美文學權威 陳超明教授專文導讀 各界名人 肆一、譚光磊、郝譽翔、許榮哲、王聰威、陳珊妮、張靜之好評推薦 小說愛讀者與未來新銳作家必備的「小說教戰手冊」!
吳明益、劉克襄、廖鴻基、夏曼‧藍波安, 如何以文學介入自然,描繪身體與意志的自由,並捕捉那生命的優雅? 本書指出,臺灣當代的自然書寫標示一個「新地球」的文學想像, 以及一個人類生活與生命之外的烏托邦。
飢餓遊戲成為夢魘,不能逃脫。不只一次,她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沒有感覺,除了烈火焚身的痛楚,以及痛恨。她的家鄉已經毀滅,無數第十二區的生命只剩灰燼和殘破的屍骸。但,反抗軍確實存在,一批新的領導人在等待,革命正在展開...... 本書為「飢餓遊戲」三部曲的終曲,結局呢?你也許喜歡,也許討厭。然而...
自從賴和寫出第一篇台灣白話小說,加上三十年代無數台灣作家共同努力之後,台灣已經建立獨立的新文學傳統;根據文評大師葉石濤的看法,他認為三十年代台灣作家的平均水準是超過中國三十年代作家的水準,相信讀者看完《復活的群像》之後,再去讀台灣三十年代作家的作品,那麼您就會得到與葉石濤相同的結論︰台灣文學比中國文學先進,並以台灣的文學自豪。
此書的出版就是要把三十年代這些活躍歷史舞台上的作家之真面目與文學事蹟,介紹給廣大的青年學子,讓他們知道除了「台灣通史序」的作者連橫(連戰的祖父)之外,台灣還有很多優秀的三十年代作家。
作者簡介
林衡哲
本名林哲雄,台灣宜蘭人,一九三九年生,一九六七年台大醫科畢業,一九六八年旅美習醫,一九九七年返台。曾任:台大醫院精神科醫生、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台南市文化局長、行政院衛生署顧問。
自一九八三年即致力於台灣文化的國際化、人文化、本土化的工作,希望能催生台灣人文主義再生運動,為台灣未來的文化奇蹟奠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