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桿秤仔》在描述日據時期下的台灣百姓秦得參遭受到日本警察不合理的欺辱,在原本就已困頓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在忍無可忍的悲憤心情下終究決心壯烈報復。故事中透過許多人物對話來表達人物的性格,並非是直接刻寫人物的心境,而是在互動的情節描述當中讓讀者感受到其中深沉的無奈。
書中還收錄了賴和其他作品,如善訟人的故事等,以及張我軍、楊雲萍等等其他作家的創作。
本書名為《送報伕》,然實際上除楊逵的數篇小說以外,還收錄其他光復前的文學作家作品匯集成冊,作者雖不如賴和等人的名聲響亮,但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殷殷期盼與關懷都是相若的。 除楊逵《送報伕》、《頑童伐鬼記》、《無醫村》、《泥娃娃》。另外共收錄《某個男人的手記》(郭水潭)、《謀生》、《榮生》(...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作者簡介
追風
原名謝春木,一九〇二年生,彰化二林人。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一九二七年與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組織臺灣民眾黨,曾任臺灣民報主筆。光復後赴日,即下落不明。
賴和
一八九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生於彰化,本名賴癸河,又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浪、孔乙己等等。本職醫生,但卻熱衷於文學,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張我軍
原名張清榮,臺北縣板橋鎮人。生於一九〇二年,北平師範大學畢業,一九五五年因肝癌而去世。一九二三年,初到北平高等師範學校所辦的升學補習班就讀,因旅費用罄,曾返臺進入「臺灣民報」,擔仕漢文編輯,大力介紹祖國新文學作品,並對當時文壇的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舊文學發難抨擊,曾先後發表「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臺灣文學界」……等論文,與舊詩人連雅堂諸人展開熱烈的論戰。所用的筆名尚有一郎、迷生、憶、M. S.、野馬、以齋、劍華、四光、老童生、大勝等。他的一生著作頗多,重要的小說有「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尚有新詩集「亂都之戀」,論戰文字與散文隨筆大多收入「張我軍文集」(張我軍哲嗣張光直先生所編,一九七五年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楊雲萍
原名楊友濂,筆名有雲萍、雲萍生(有時誤印為雲洋生)等,一九〇六年十月十七日生,祖父係士林宿儒,父親行醫於苗栗後龍,楊氏一生的為人處世,深受其父祖影響。 一九二一年入學臺北第一中學校(現今建國中學),與彰化的謝振聲是日據下第一次被錄取的兩個臺灣人;一九二五年三月與江夢筆創辦臺灣第一本的白話文學雜誌「人人」, 小說創作有「罪與罪」、「一陳人手記」、「月下」、「光臨」、「弟兄」、「黃昏的蔗園」、「咖哩飯」、「秋菊的半生」、「青年」……等,由於是搖籃期的臺灣新文學創作,篇幅均短。戰爭末期於臺灣新民報日刊連載「春雷譜」,未完;於新建設連載「部落日記」,以日記體小說的形式,批評時局,當時臺北帝大教授矢野峰人稱譽此篇為傑作,連載數萬字,惜因戰爭結束的關係,未續予完成。 戰爭末期出版日文詩集「山河」一千部,大半以上毀於戰火。「山河」奠定了楊氏詩人的地位,並使臺灣人民有了可資紀念的文學遺產 光復後,任職國立編譯館,後來受聘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講授「明史」、「臺灣史」、「歷史哲學」……等課程,一九七七年六月奉令退休,現為博士班兼任教授。
虛谷
原名陳滿盈,生於一八九一年,歿於一九六五年,彰化縣和美塗厝人。出身於地主之家,赴日留學,明治大學畢業。早年參加臺灣文化協會,為該會的重要分子之一。當時文協舉辦各種演講會,陳氏替講述「卑制政治與立憲政治的區別」,以啟蒙民智,更擔任該會的夏季學校講師,講授「孝」、「結婚問題」等科目,時為一九一五年與一九一六年。自臺灣民報移入臺灣發行之後,即成為該報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一九三二年臺灣新民報創刊,與林攀龍、賴和、謝星樓同為編輯局客員,負責學藝部。他的創作,無論是詩或小說,都受到賴和的影響,是臺灣新文學搖籃期的重要小說家之一。其代表作有「無處申冤」等,另有新舊詩合集「虛谷詩集」及編有舊詩「海上唱和集」。
一村
生平不詳。根據日據時期的文壇前輩廖漢臣(毓文)先生言:一村即虛谷陳滿盈。待考。
無知、天遊生、涵虛、鄭登山、太平洋、鐵濤、劍濤、慕、孤峰、SM生、瘦鶴
生平不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