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依「數、隨、止、觀、還、淨」六門,步步趨入禪法的精髓! 建立正見──深入緣起,確認空義。 老實行持──從漸修的基礎,導向頓悟的可能。 勇於參禪──從內在真正的疑情去參,最直截了當。 「生老病死從何而來?生老病死如何能解?」便是當年悉達多太子誓願要覺悟的疑情,最後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此即參禪頓悟的...
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士封藏了無數的大圓滿伏藏, 這些珍貴伏藏,只有透過伏藏師才能被發掘出來。 本書總集了歷代伏藏師和重要大圓滿成就者跨越時空的口授教導, 為你展露了悟心性的傳承,帶你進入覺醒之路的核心。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自己來觀察自己,這是最好的,這樣你才能真的建立自信。 「修心」是有「我」但能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修行法門,其教法、口訣眾多,本書主頌文為恰卡瓦大師所著,他將噶當派所有修心的要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方便學習、容易記憶與背誦。而對於「修心七要」的論釋,則是依據蔣貢康楚...
生死就是心的旅程 藏傳佛教最深刻的生死學 拓展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一切顯相都是由心所生, 培養正面的心境,就會產生正面的顯相, 此生、中陰和未來世的顯相,也會變得越來越正面。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無常。 對於尋求...
本書《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套書的第一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兩位上首弟子,一位是以「大智慧」著稱的舍利弗尊者,另一位是以「神通」著稱的目犍連尊者。佛陀曾比喻舍利弗就如母親,清楚地組織教法,並詳細分析它的內容,讓弟子們在解脫道上出生,敦促他們達到入流果。然後,...
挖掘你心中的寶藏吧! 它能帶你直接走向心生恐懼的地方。 它能幫你面對生命中的煩惱和難題。 它能辨別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它能讓你看到自己的潛能,照見內心的覺醒! 大圓滿瑜伽士 / 蓮花生大師伏藏持有者-- 祖古.烏金仁波切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最重要的心性開示 引領修行者了悟自身真正的力量!
大手印是一門溫和的法門 以直接禪修心的本質,掌握心靈自由的關鍵 讓心放鬆而開闊,越來越清明 以智慧解決心理和情緒的問題,恢復生命本然的健康與喜悅 最終達到開悟解脫的境界 本書中在不同的觀禪階段,均透過問題來幫助你檢驗自己的修行狀態,讓禪修的經驗更加深入。當你能認識生起的心相,以及心相的本質,就能如...
由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博士合著的《佛陀的聖弟子傳》,是一本略傳的合集,共介紹了二十五位弟子,除了波斯匿王的皇后摩利迦並未證果之外,其他二十四位都是證得初果以上的聖弟子。為了突顯故事的主體人物,同時也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我們將本書的內容編譯成四冊發行。
看啊!看著你的心! 看著那無生的根基, 看著它無滅的展現, 在明空的廣境中,放鬆。 這赤裸直觀、本然無作、寬坦放鬆的方式, 就是最甚深的大手印修持法。 大手印實修者的聖典 西元十六世紀卓越的大師──達波札西南嘉所著作的《明現本來性》,以其實修體驗而宣說的精闢訣要,數百年...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內容包括《大正藏》1-55及85冊、《卍續藏》選輯、《嘉興藏》選輯、歷代藏經補輯、《藏外佛教文獻》等等,共收錄4165部(16925卷)佛典,約有1億7千萬字的本文及校註,以及386萬筆的經文用字修訂。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
世人總是三句話不離「我」,卻不知錯認「我」的本質,正是痛苦的根源, 唯有深入表象之下,體悟「我」的真實意涵,才能得到快樂、利他助人。 達賴喇嘛除了闡釋佛教教義中有關破壞性情緒根源的概念,也描述如何調伏愛執和瞋恨的影響,藉由禪觀反省,一步步擴大心中的正見和慈悲,成就利他的開悟境界。
佛陀的法教,賦予我一生無窮無盡的內在力量, 這個令人解脫的方法, 任何有意學習、修持離苦之道, 進而實現人類潛能的人,都能獲得! ~達賴喇嘛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達賴喇嘛的弟子圖丹‧卻准比丘尼, 透過講說法護大師的《劍輪修心法》, 善用懺悔、依止、防護、對治四力淨化修心── 創造快樂之因,將違緣轉為道用、化煩惱為菩提; 避免痛苦之源,焦慮、恐懼和憂鬱亦將大為減少!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慧可禪師雖修行了很久,但心還是不能安。達摩祖師說:很簡單啊,你把心拿來,我就替你安。慧可禪師思忖良久,對曰:「覓心了不可得。」這「良久」是什麼意思?慧可禪師想了又想,本來很多人都認為很簡單,因每個人都自認為有心。但真問到你:心在哪裡時,就張口結舌,答不出心在哪裡?因為,既眼耳鼻舌身都不是,受想行識也不是……想來想去,竟沒有一個是的。所以最後只能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了老半天,卻找不到我的心啊。
慧可禪師修行了老半天,最後遇到達摩祖師時,還說我心未安。
真心是性,而非相。建立「正知見」才可能開悟!
就《楞嚴經》的宗旨來看,見到真心後,在修行的過程中,才算找到真正的方向跟門路。在未見真心前,雖很認真修行,卻起起落落,有的時候比較清楚;有的時候又渺渺茫茫。所以在修行上,總不能落實。
「未有正知見做基礎,一個人單憑參一個話頭就能開悟的話,那滿街都是禪師了。所以,如果不能先以正知見來消除邪知邪見,就算你打坐、修定、參禪,都不可能開悟。」果煜法師透過講《楞嚴經》,作出這樣提醒。
佛教各派必讀經典!今果煜法師以白話講述的精要版本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唐代後才傳入中國。隋朝的智者大師很早就聽說有這部經典,也確認它的義理非常崇高、深妙,但是這部經典卻一直沒能傳到中國。那是因為當時印度把這部經典當作國寶,禁止外傳。直到後來有人發心、偷渡成功,才於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更被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經文中反覆辯證「真心」究竟為何?又在何處?雖然因篇幅廣大而常被學習者延後研讀的時間,但事實上,其「明辨真心」、「建立正知見」的宗旨,學習者如能越早嫻熟、便越早受惠。
果煜法師早年研讀《楞嚴經》時也曾輾轉難明,講經時融入許多個人的修正經驗。本書中,果煜法師透過最白話易懂、最貼近現代人心的用語,佐以妙語如珠的生動比喻講述經文,是讀者一探此重要典籍之智慧、奧祕不容錯過的版本。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