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離破碎的團結
0 篇書評

支離破碎的團結

戰後台灣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6/08/1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2.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727413
  • 字數: 203,436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3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的主角是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書中記錄了他們超過半世紀的發展軌跡。中油跟台糖是兩個非常特殊的案例,在日治時期分別是帝國海軍與私人財閥所掌控,卻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一夕成為國營企業,也意外成為國民黨佈署黨工和情治人員的重點單位;在原本的勞資關係之外,工廠內部儼然呈現黨國體制縮影,以及複雜的族群政治關係,勞工們因而採取各式各樣的抵抗策略,從激進的革命起義,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禮如儀、瑣碎協商。另一方面,工廠外在這段時期則經歷了反共、美援、經濟結構的變革、政治上的民主化、社會運動的興起與轉型,這些重要的歷史階段也對勞工的抵抗和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營事業勞工就是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抵抗方式中,展現出自身的能動性,進而創造自己的歷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75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80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漢斯.羅斯林

  • 電子書: NT$ 349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 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 電子書: NT$ 336

    當房租超過薪水三分之一,我們再也無力翻轉貧窮! 榮獲2017年普立茲獎! 哈佛社會學家花費數年,住進兩個底層社區、採訪三十多名房東、出席一千多場法庭,將美國底層的居住現狀化為八個家庭的真實報導 評審盛讚:「一份深入的研究,揭示了2008年金融風暴後越演越烈的居住問題,這可說是加劇了...

  • 電子書: NT$ 322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 電子書: NT$ 336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 電子書: NT$ 392

    ▍這是個食物資源最豐富,卻最飢餓的年代|失控的糧食分配正義第一手紀實 ▍ 這個時代,不再有因匱乏而造成的飢餓,因為飢餓是人們的貪婪所造成。 食物供給系統的失衡、糧食浪費帶的無盡揮霍,讓「吃的不公」惡化蔓延…… //她沒選擇過她的未來,沒想過她的人生有可能和現在截然不同。 她從沒想過,或許...

  • 電子書: NT$ 315

    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 TED演說突破三百萬點閱率, 科技社會學權威雪莉.特克繼《電腦革命》、《虛擬化身》後, 帶來「科技與人」三部曲的最終章! 你上一次接到家人朋友的電話是何時? 覺得朋友在臉書上與實際上的個性不一樣嗎? 網路帳號與發文是否不願意讓親朋好友知道?

  • 電子書: NT$ 285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 電子書: NT$ 301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 電子書: NT$ 195

    第一本,以經濟學視野探討台灣傳統宗教信仰 精闢剖析,信徒與宮廟、寺院之間的商業活動 大膽闡釋,香火鼎盛宮廟背後的信徒消費行為   從台灣人的拜拜行為 看廟口夯經濟!                              安太歲為何不能報稅? 愈窮的人為何捐香油錢愈多? ...

  • 詳細資訊

    台灣到底有沒有貨真價實的勞工運動?台灣的勞工是否存在階級意識? 

     

    2016年6月24日,華航空服員為爭取合理的勞動條件發動罷工,結果資方徹底讓步;7月19日,因反對政府不願落實真正的週休二日,勞工團體發動絕食抗議,各大媒體工會史無前例發動串聯……接連兩起勞工抗爭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我們彷彿看到台灣勞工意識的覺醒,勞工們終於站出來,討回自己應有的權益。

    然而,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2014年太陽花運動,反對的是未來可能衝擊六百多萬服務業勞工的服貿協定,但全國性工會卻在這場重大的抗爭中缺席了;占領立法院民眾的訴求有捍衛民主、堅持程序正義、反對中國併吞、反對自由貿易……為什麼鮮少聽到來自基層勞動者的聲音?為什麼太陽花運動不是一場勞工運動?

     

    或者,我們該問的是:台灣的勞工是否具有團結一致的「階級意識」?勞工的抵抗除了英雄般的勇武抗爭,是否還有其他的形式?的確,比起階級認同,台灣的勞工更加在意族群、黨派等其他身分,汲汲營營地追求與這些身分相關的利益。不過這不表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的壓迫情境。在漫長的歷史中,台灣的勞工只是通常選擇以較隱蔽的抵抗方式,設法改善自己的處境。

    本書的主角是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書中記錄了他們超過半世紀的發展軌跡。中油跟台糖是兩個非常特殊的案例,在日治時期分別是帝國海軍與私人財閥所掌控,卻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一夕成為國營企業,也意外成為國民黨佈署黨工和情治人員的重點單位;在原本的勞資關係之外,工廠內部儼然呈現黨國體制縮影,以及複雜的族群政治關係,勞工們因而採取各式各樣的抵抗策略,從激進的革命起義,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禮如儀、瑣碎協商。另一方面,工廠外在這段時期則經歷了反共、美援、經濟結構的變革、政治上的民主化、社會運動的興起與轉型,這些重要的歷史階段也對勞工的抵抗和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營事業勞工就是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抵抗方式中,展現出自身的能動性,進而創造自己的歷史。

    一部關於國營事業勞工的歷史考察當然不能宣稱涵蓋其他類型的勞工,但透過他們的故事,一方面呈現台灣勞工抗爭史的縮影;另一方面,也藉由深入考察本土的經驗個案,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勞工階級形構」理論。

    台灣勞工向來給人安份認命的印象,「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是傳統台灣勞工的典型,彷彿勞工們並沒有意識到、也不在乎自己的權利;甚至還因此間接縱容了統治者、資本家的剝削。本書以社會學角度,重新認識台灣國營事業勞工,以及他們是如何在一種被稱為「支離破碎的團結」情境下,形成自己的階級意識。

    作者簡介

    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的社會運動、勞動與環境議題,著有《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編有《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媒體推薦

    本書如實闡明了台灣的某些特殊性,以及其所遭逢的一連串內外交錯之壓迫。這段勞工階級「抵抗」歷史的價值,在於清楚說明了台灣勞工階級的形成、裂解與分期,並將其與其他國家勞工階級相互參照。同時,本書也透過煉油廠勞工與糖廠勞工細膩的比較,指認出台灣勞工階級內在的異質性。

    ──布洛威(Michael Burawoy),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榮譽特聘教授

     

    透過兩個國營事業的個案,何明修精彩的研究提供了充滿洞見的分析,以理解台灣勞工階級的形構。他採用歷史制度論的架構,將重點放在外省人/本省人的族群分歧、國民黨的黨員身分、內部勞動市場,以及工會等因素如何形塑了階級形構,其關於日常抵抗的若干章節格外具有新意。這是一本值得高度肯定與推薦的書籍。

    ──高隸民(Thomas B. Gold),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系教授。

     

    這是值得肯定的成就,這部簡練卻全面的著作,探討的是一個長期被台灣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忽視的主題。除了提供讀者徹底且深入的個案研究材料,本書清楚地展現從馬克思、湯普森及其他激進傳統學者所汲取的理論洞見之價值。我尤其欣賞本書將這些先進的概念,詳盡應用於處理1947年228事件與社會運動型工會的段落。所有台灣社會科學家都應該正視本書,參與它所探討的議題。

    ──音雅恩(Ian Inkster),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

     

    何明修考察了中油與台糖的勞工處境,使用廣泛而豐富的研究材料。他清楚呈現出兩家國營事業是如何延續了日治時期族群歧視的情況,證明兩蔣政權下的「新殖民統治」,只不過是取代了原有的日本殖民體制。其他細節分析仍可再討論,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何教授的著作是台灣研究中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家博(J. Bruce Jacobs),澳洲蒙納士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講座退休教授

     

    本書以社會學角度,帶領讀者們認識戰後台灣國營事業勞工意識的形構、轉型,與再形構。在這種被稱為「支離破碎的團結」中,這批勞工中的貴族運用關係網絡、行禮如儀、瑣碎協商與抵抗行為,形成了自己的階級意識。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