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廣解四書讀本
0 篇書評

新刊廣解四書讀本

  • 出版日期: 2016/08/0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4770861
  • 字數: 465,190
紙本書定價:NT$ 650
電子書售價:NT$ 390
電子書特價:NT$ 331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新刊廣解四書讀本》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元典,其內容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原文,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集註,以及民初經學大師蔣伯潛廣解。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反映東周時期,春秋戰國兩階段五百多年風起雲湧、列國紛爭、人才輩出的長篇小說,由蔡元放改編。特色在於將歷史予以小說化,既可當小說看,又可當歷史讀。其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可信的史實,與一般虛構的小說不同,甚至可說趣味化的一部東周歷史。

  • 出版日期:2014-11-23
    電子書: NT$ 49

    《孫子兵法》中討論了一些軍事學的重要問題,言簡意賅地闡述了基本的軍事思想,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與影響非常深遠。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三國演義》一書描寫三國時代戰爭英雄的風雲際會與鬥爭,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羅貫中根據長期以來累積的三國故事,並依據晉朝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加上自己的所學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將有關三國的故事加以整理編撰而成。

  • 電子書: NT$ 30

    《綠野仙踪》是清朝中葉著名的一部長篇小說,集合神魔、世情、歷史小說為一體。鄭振鐸將《綠野仙踪》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並列為清代中葉三大小說。

  • 電子書: NT$ 30

    《醒世恆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並稱「三言」。

  • 電子書: NT$ 315

    《東周列國志》是記載東周列國事跡的小說,它的特色在於將歷史予以小說化,既可當小說看,又可當歷史讀。其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可信的史實,與一般虛構的小說不同,甚至可說是趣味化的一部東周歷史。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為為清代吳敬梓,全書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所作),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小說假託明,實際描寫了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 電子書: NT$ 99

    唐代經學家賈公彥曾在注疏中提到:「繁:多。露:潤。為《春秋》作義,潤義處多。」由漢代讖緯學大師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以儒學為體、陰陽五行為術,甚至融合了一些法家思想,集結成一部新的儒學、經學學說,進而開起讖緯之學的發展。影響後代儒家地位的重要著作,非本書莫屬!

  • 出版日期:2015-01-06
    特價 電子書: NT$ 119

    《中文經典100句──詩經》為本系列第五本,精選詩經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

  • 出版日期:2017-05-31
    電子書: NT$ 30

    《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被譽為「處世三大奇書」。

  • 電子書: NT$ 49

    中國歷代散文選集,收集自先秦東周到明代的文言文作品,成書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其中以左傳、國語、戰國策、禮記、史記中作品為多,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為主。編書目的在:「正蒙養而裨後學」。這是認識中國歷代文言文最好的讀本,題材廣泛,有史論也有書信;而言詞優美,也是增進文學認識的最佳文選。

  • 詳細資訊

    《新刊廣解四書讀本》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元典,其內容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原文,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集註,以及民初經學大師蔣伯潛廣解。

    本書不僅有朱熹集註,更是當代經學大師權威註釋,文學界公認權威的四書讀本,也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出版盛典之一。蔣伯潛的《新刊廣解四書讀本》是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後最權威的四書註釋之一。

    本書編排特色:

    ◎採用原文、廣解、集註,三方對照,條理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參酌
    ◎全書採用新式標點,便於閱讀,容易理解
    ◎分類索引,有助於讀者方便檢閱,並可依據分類,建立系統性的了解
     

    作者簡介

    蔣伯潛(1892-1956)

    名起龍,又名尹耕,以字行,富陽新關鄉人。

    民國初年著名的經學家、文獻學家,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國文系,受教於錢玄同、胡適、魯迅諸名師,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等,曾任世界書局特約編審、上海市立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主任、杭州師範學校校長、浙江圖書館研究部主任、浙江文史館研究員等。

    蔣伯潛於經學、文獻學、文學均有很深造詣。 其文思敏捷,著述等身,著作包括《經與經學》、《十三經概論》、《經學纂要》、《諸子通考》、《諸子學纂要》、《中學國文教學》、《校讎目錄學》 、《字與詞》、《章與句》、《體裁與風格》、《詩與詞》、《散文與駢文》等。

    相關著作
    《新刊廣解四書讀本》

    朱熹(1130-1200)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教育家、理學家,宋代理學思想集大成者,後世尊稱朱子。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遯翁,又稱為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號「文」,累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後改徽國公,從祀孔子廟,因此又稱朱文公。

    朱熹家境窮困,自幼聰穎,弱冠及第,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歷高孝光寧四朝。一生致力於著述和講學。朱熹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因此也稱考亭先生。修復嶽麓書院,並曾在嶽麓書院講學,創辦白鹿洞書院,並且邀請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講學,制訂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後世教育的規範。

    承襲北宋周敦頤與程顥、程頤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一生著述繁多,其中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近思錄》、《小學》和《四書章句集注》。朱熹將《論語》、《孟子》,以及《禮記》裡的《大學》、《中庸》,合訂為一部書,定名為《四書》,自此四書成為中國文化思想的精髓,《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南宋以後科舉考試的標準讀本。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9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