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巨大、決絕、悲壯,史詩規模超越了戰爭本身。 1975年越戰結束,越南南方的人開始買船偷渡。 沒人能預見:最初零星的偷渡行動,幾年後會演變成逃亡潮。 曾榮獲「中央日報文學獎」、「聯合文學新人獎」的作者潘宙,為這場逃亡難民留下深邃的文學省思。 內容涉及華人對自身身分認同、對越南這片土地的複雜情結。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馬克吐溫:「我不見得多了解自己的書,但我懂吉卜林的作品……對我來說,它們永不顯得蒼白,而是多采多姿,永遠鮮活。」 喬治•歐威爾:「我十三歲的時候崇拜吉卜林,十七歲時討厭他,二十歲喜歡他,二十五歲鄙視他,如今則再度佩服他。」
「戰爭是車窗外的風景,戰爭是夢境邊沿一閃而過的查戶口的人,和現實世界平行不相交。」
越戰結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則國際新聞,傳媒報導幾天就過去了,要等到幾年後,一艘又一艘單薄然而堅執的小船出現在東南亞各鄰國的海域,船上滿載又累又餓奄奄待斃的難民,可能還有幾具剛剛嚥氣來不及或不忍就丟進海裡的屍體,人們才知道:戰爭,一直不曾真正結束。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發表的十二個短篇小說,主要以越南船民潮為背景,講述越南人與越南華人在越戰結束後的亂世現場。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