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香港詩歌協會會長多年華文現代詩的研究剖析。
「自二○一八年提倡兩行華俳的創作以來,蒙好友余氏境熹熱誠關注,既春蠶吐絲的論述,也蜻蜓點水的賞評。「春花去秋雨來,日光穿過蝴蝶夢」(高桑闌更俳句),回首不覺稿件已累積十餘篇,可以匯為一卷……余氏境熹此書,為未來的華俳研究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於俳句的理論建構上多有發揮,實屬難能可貴...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侷促現象,率先展現台灣的雍容、磅礡,他同時也在確立台灣小說家在戰後台灣文壇的存在位置,終戰不到二十年,鍾肇政也是憑著這本鉅著領先台灣小說家,突破殖民文化的封鎖線,站上了戰後站上了台灣小說的制高點,具有樹立文學新里程碑的意義。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作者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小說家伊格言解讀十位大師,最可口、免預習的經典文學課! 嚴選書單!讀完《幻事錄》,你會想立刻重讀這些經典。 馬奎斯的短篇寫得比《百年孤寂》更精彩? 瑞蒙‧卡佛是文學界的省話一哥? 史考特‧費茲傑羅已經完完全全地爽過了? 村上春樹的內在核心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本書收錄香港詩人秀實的詩歌評論文本,涵蓋中、港、台一共十八篇。論及余光中〈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瘂弦的〈鹽〉、西草的詩集《海灘像停擺的鐘一樣寧靜》、羈魂的近作〈病體五題〉、廖令鵬詩集《蓮續的城》、阿櫻的〈水塔〉等。作者認為詩歌,「除了語言,別無其餘」,指出詩歌語言乃「象徵語」,以「呈現」來進行述說。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