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 Su-27M 到 Su-30SM 這整個 4+代家族的發展脈絡釐清,也與其外國對手進行橫向比較,相當重要的是,本書不只進行技術上的比較,也考慮年份問題,這樣便能更精確地知道「在相同時間點,這些美俄飛機相比有什麼優劣?」,而不落入傳 統的「Su-27 飛行能一定比較好」或是「美國航電性能一定比較好」的迷思中。
Su-34是基於知名的Su-27戰鬥機所發展的轟炸機。有戰鬥機的靈巧性、轟炸機的瞄準精度、轟炸機上可站可躺可上廁所可用餐的舒適座艙,還有前線攻擊機足以承受槍林彈雨的防護裝甲。在2015~2017的敘利亞反伊斯蘭國戰爭中表現出色,達到零負評水準。本書詳加討論他的發展史、實戰經歷、技術設計以及性能分析,...
本系列文章將先探討匿蹤技術的基本原理,然後根據基本原理估算匿蹤技術的物理極限,接著再探討反匿蹤探測技術的可行性,最後再探討可能的反匿蹤戰術。
《中美暖戰》是最近、相對而言較短期間內的美中關係發展史的一環。雖然涉及的時間很短,但也可能相當重要,因為這段歷史會影響接下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沒有人能確實預測美國與中國今後的關係會怎麼發展,但不論美國與中國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會如何變化,本書作者親身採訪與目睹的事實,都有助於解釋雙方是怎...
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匿蹤與反匿蹤的理論基礎─匿蹤技術篇」提到匿蹤科技的基本原理,本文要進一步依據最基本觀念,估計各類匿蹤戰機的各種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物理量級,以在無法取得機密的匿蹤技術數據情況下,粗估匿蹤戰機的性能量級,藉以探索匿蹤戰機適合的戰術以及反制方法。此外也有助於掌握不同的匿蹤措施對...
Su-34是基於知名的Su-27戰鬥機所發展的轟炸機。有戰鬥機的靈巧性、轟炸機的瞄準精度、轟炸機上可站可躺可上廁所可用餐的舒適座艙,還有前線攻擊機足以承受槍林彈雨的防護裝甲。在2015~2017的敘利亞反伊斯蘭國戰爭中表現出色,達到零負評水準。本書詳加討論他的發展史、實戰經歷、技術設計以及性能分析,...
Yak-130是蘇聯解體後研製的第一種軍用機,也是第一種引入現代戰機氣動設計的教練機。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部分設備與航電架構就是在Yak-130上先一步落實。此外雅克列夫設計局與美國廠商頗有淵源,Yak-130與YF-22在外型上撞臉,F-35用了Yak-43的外型設計,雅克列夫在三大設計局中匿蹤設計...
文明的搖籃、發展與衝突、貿易戰爭、殖民爭霸、強權併吞、生態環境 海洋是世上最大犯罪現場?最多不法之地? 大海的一切,牽動著陸地上的人類,7大海洋的過去與未來如何影響世界?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和其他國家軍隊迥然相異的隊伍。他們不是中國的軍隊,而是共產黨的軍隊;他們也有相當濃烈的色彩,是「屬於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私人軍隊」。所以每當共產黨最高領導人交替時,解放軍也會跟著捲入激烈的鬥爭當中。這樣的軍隊,從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再經歷江澤民和胡錦濤而由習近平掛帥,如果攻打台...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1941年,國際局勢充滿了詭譎。日本不斷往中國內陸推進,同時竊據中南半島,覬覦南方油田的企圖昭然若揭。日美交涉陷入困境,日本一副戰爭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動的態勢;美國則是憂心忡忡,推拖拉,延後戰爭的發生。 珍珠港,是日本「大東亞戰爭」美夢的起點,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1986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捍衛戰士》,使TOPGUN成為全球觀眾最熟悉的戰鬥機飛行員代名詞。原名「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是一個把飛行員訓練成精英中精英的舞台。 作者丹彼特森作為TOPGUN的創始教官,在這個單位成立五十週年的時刻,把他過去旨在喚醒戰鬥機飛行員鬥魂的經歷,寫進唯一由熟知這段...
1990 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後,武器出口成為救經濟的途徑之一,與 1989 年起被西方軍事禁運制裁的中共一拍即合,中共藉此大舉進口俄製武器,其中 Su-27 就是相當大 的交易案,除了直接進口外,還簽訂了授權組裝 200 架的合約。因這筆交易而續命的俄國航空工業於是緊接著將蘇聯末期所發展的新一代 Su-27 改良型投入市場,由於是以外銷取向為主,因此為了製造話題,型號琳瑯滿目。
這種新一代 Su-27 在 90 年代末期開始就相當暢銷,在軍售市場佔了可觀的比重,而且使用地區通常都有複雜的地緣關係與潛在衝突,使得這批戰機成為研究 2000 年代空權均衡與科技發展不得不研究的熱點。 這批新世代 Su-27 在俄國歸類於 4+代,其發展從 1980 年代初就開始,至最後一款 Su-30SM 在 2010 年代問世,歷時將近 30 年,歷史與整個 Su-27 家族相當。
在這過程中經歷蘇聯解體,使得飛機的研發進度取決於外銷訂單,無法以主流的研發進度來衡量。 影響所及,關於這個世代的 Su-27 的資料相當混亂,新舊混雜。以至於許多分析評論中 常常沒考慮到資料年份問題,而出現許多「張飛打岳飛」式的比較。 本書除了將 Su-27M 到 Su-30SM 這整個 4+代家族的發展脈絡釐清外,也與其外國 對手進行橫向比較,相當重要的是,本書不只進行技術上的比較,也考慮年份問題,這樣便能更精確地知道「在相同時間點,這些美俄飛機相比有什麼優劣?」,而不落入傳統的「Su-27 飛行能一定比較好」或是「美國航電性能一定比較好」的迷思中。
在上冊我們著重於 4+代家族的起源:Su-27M 戰機。雖然他最終沒有服役,但至少走到定型的階段。藉由 Su-27M 的研究,能了解在 90 年代初期俄羅斯航空科技已達到的成就,並進而了解後來的 Su-30MK 系列的技術起點。這樣才能正確地進行異機種分析。
下冊則介紹繼承 Su-27M 而真正服役的 Su-30MK 系列以及 Su-27SM。由其演進可窺見俄國航空科技在 90 年代末與 2000 年代的發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