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分、職業、年齡的男女齊聚一堂,輪番講述異聞──這正是怪談的原型。
纏繞著平家女官怨念的幽靈藻。連年在司法考場出現的白髮女。召喚年輕男女神秘暴斃的神社遺跡。從鮮紅的刀口吐出青蛙的西瓜。雪夜獨自坐在路旁的妖婆。連結了「善意」與「惡意」的不思議戒指。女鬼對負心漢展開的復仇奇譚……
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一票學生將同學推入遠近馳名、夜夜鬼叫的「咆哮屋」,此後卻發生一連串詭異火焚事故,樁樁件件都與暴力息息相關!動輒對他人暴力相向的人們,接連也死於暴打之下。究竟是本性使然?抑或是惡魔誘惑?
盜墓筆記,本傳重啟;十年之後,再起征程! 從長白山帶回小哥之後,吳邪、胖子、悶油瓶這鐵三角三人組就跑到「雨村」去隱居了,日常種種田、做做小生意,釣釣魚…… 歲月靜好,吳邪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逐漸從「邪帝」又變回「天真」,彷彿過往的冒險全部終結,他也把心事都放下,開始關注起柴米油鹽,然...
❀ 混亂系作者李靡靡向噗浪網友徵求靈感,「你出三個關鍵字,我寫一則短篇故事」,成果結集! ❀ 奇幻、科幻、驚悚、懸疑、恐怖、BL、BG、人外、HE、BE都有,混亂口味,幾乎每篇都有人死掉或者犯罪! ❀ 強迫贈送兩篇未發表作品!一樣有人死掉或犯罪!
勿忘人終有一死—— 好好凝視著「她」,千萬別移開你的雙眼! 暌違4年,我們終於等到「黑乙一」的長篇新作! 古典怪談、都市傳說、傳染式詛咒 用熟悉的日式恐怖香料 顛覆你的想像,挖出人性最深的恐懼 歡迎來到乙一打造的顫慄世界 ★改編電影《怨鈴》,由乙一親自執導! ★日本亞馬遜書店...
為了男朋友才努力更新職場鬼故事的蕭先生, 怕得要死但還是想聽男友說鬼故事好在他身旁撒嬌的唐先生。 不是農曆七月,也能讓你眼瞎心盲的猶勝鬼門開。
百鬼夜行最終卷《拉彌亞》精彩大結局完結篇! 《惡魔咒術書》不停誘惑人心,卻毫無蹤跡可尋。特殊警察展開威脅、天使降臨百鬼夜行、闕擎與厲心棠危機四伏。而多年前一場幼稚園大火死傷無數,起因竟是蛇妖生吃孩童?而拉彌亞對厲心棠的寵溺,更將揭曉她的身世之謎。百鬼夜行眾人即將面臨最大麻煩與險境!
不同身分、職業、年齡的男女齊聚一堂,輪番講述異聞──這正是怪談的原型。
纏繞著平家女官怨念的幽靈藻。連年在司法考場出現的白髮女。召喚年輕男女神秘暴斃的神社遺跡。從鮮紅的刀口吐出青蛙的西瓜。雪夜獨自坐在路旁的妖婆。連結了「善意」與「惡意」的不思議戒指。女鬼對負心漢展開的復仇奇譚……
岡本綺堂的怪談堪稱日本「現代恐怖小說」的劃期之作。他筆下的人間與靈界、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是一片灰色朦朧;《白髮鬼談》更揉合了西洋與和風,洋溢著大正時代的摩登風情。敘事者各有相應的腔調語氣,陳述起伏劇情,更添閱讀的勾引力;筆致高雅清暢,讀來全無百年前的陳舊氣味,直讓人聯想到亨利‧詹姆斯與德拉美的鬼魅之作。
就是現在,慢慢展開暗紫封面,浸入岡本綺堂獨有的妖幻世界吧……
石獅子
水鬼
車站的少女
木曾的旅人
西瓜
鴛鴦鏡
鐘之淵
一只戒指
白髮鬼
離魂病
海龜
百物語
妖婆
作者簡介
岡本綺堂
一八七二生於東京高輪,一九三九歿。記者、歌舞伎劇作家、小說家,二十世紀初期成為日本戲劇界革新的重要推手。一九一六年由福爾摩斯探案得到靈感,開始執筆《半七捕物帳》,大受歡迎,作品洋溢江戶時代的風情與人情。
譯者
孫玉珍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東語系日文組,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進修。曾任電視公司新聞編譯、大專教師。譯有《青蛙堂鬼談》《白髮鬼談》《鰻男鬼談》《非典型見佛記》《怪怪探險隊之野炊達人大進擊》《男的民俗學》(皆遠流)等。
江戶.明治風俗大師──岡本綺堂/茂呂美耶
提到「岡本綺堂」這名字,上一代喜歡看戲的日本人,通常會聯想到〈修禪寺物語〉、〈番町皿宅邸〉等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歌舞伎劇;而戰後出生的現代日本人,則會與《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疊印。
生於一八七二年的岡本綺堂,是地道的江戶仔,父親是直屬德川幕府將軍的下級武士。身為武士階級家庭的長男,綺堂自幼跟隨任職英國駐日公使館的父親鑽研漢學,還從留英四年、擔任英國駐日公使館翻譯員的叔父那兒習得英文。當時是暗潮洶湧的明治初期,維新派「藩閥」掌握新政府大權,舊幕府派的武士階級毫無立足之地,於是,綺堂在十二歲升上「東京府中學校」(現「都立日比谷高校」)時,便立志從事文學。
十八歲入東京「日日新聞社」(現「每日新聞社」)當見習記者,之後輾轉幾家報社,二十四歲發表處女作〈紫宸殿〉獨幕劇劇本。三十歲,父親過世;同年,與人合作的劇本首次在「歌舞伎座」上演,未能得到好評。三十六歲,劇本〈白虎隊〉在「明治座」上演,佳評如潮,這才在日本戲劇界奠定了劇本作家的地位。之後,接連發表〈修禪寺物語〉、〈鳥邊山心中〉等名作,終於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新歌舞伎劇本作家。
四十一歲結束長達二十四年的記者生活後,除了歌舞伎劇本,綺堂也為報紙、雜誌撰寫連載小說與驚險小說。四十五歲動筆寫就《半七捕物帳》第一篇〈阿文的魂魄〉,一九一七年一月發表於《文藝俱樂部》,以後,直至六十七歲過世前,總計留下一百九十六篇劇本、六十八篇《半七捕物帳》,以及數量眾多的怪談小說、江戶風俗人情小說。
若將岡本綺堂的生歿年換算為日本年號,便是生於明治五年,歿於昭和十四年。換句話說,岡本阿公歷經明治、大正、昭和這三個時代。而父母與叔父等人,則是江戶、幕末時代的人。
十二、三歲的綺堂,每逢元旦必須代表父親到各處拜年,這是當時士族家庭男兒的例行公事。雖說已有鐵道馬車、人力車,東京的交通還是很不方便,無論到哪兒都得徒步前往。而且即便迎著寒風,踏著雪地,身上穿的仍只是一件棉織和服、一件繡有家紋的黑綢外套,外加裙褲、布襪、木屐而已。沒有棉內衣,也沒有貼身棉褲,更沒有圍巾、斗篷、帽子。出門時,雙手捧著約有十家份的白紙、紫菜等新年禮物;歸途時,雙手依然捧著十家份的點心、橘子等返禮。通常元旦當天拜不完,初二、初三便繼續去,因而元旦三天往往無法放風箏、下棋、玩和歌紙牌等遊戲。不過,有些家庭會招呼代父親來拜年的孩子進去吃點年飯,東家吃一些、西家吃一些,對當時的孩子來說,這正是拜年的最大樂趣。
那時代,立志從事文學的青少年,為了糊口,只有進報社一途。報社記者每月薪資十五圓。綺堂二十一歲便離開父母家獨立,在銀座某後巷租了棟一樓有二蓆、六蓆、二蓆三個房間,二樓有六蓆房的屋子,租金二圓六十五錢。因是獨身,便僱用一位女佣。附近沒有任何商家,居民不是領受薪俸過日子的人,就是通勤的商家掌櫃,要不然便是姨太太身份的女人或教授三弦琴的師傅。除了大街商家前掛有油燈,普通後巷都沒有所謂的路燈,一到夜晚,後巷便黑漆一片。這種光景,現今日本人很難想像。
中日甲午戰爭時,報社發行號外,以百張一錢的價格批給號外小販,小販再以每張一錢的價格在街頭叫賣。由於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晚報,據說戰爭期間最賺錢的生意人正是號外小販。當時攝影技術尚未發達,報社、雜誌社都沒有攝影記者,只能請畫家依據隨軍記者自前線寄回的素描重新繪製圖面,製作木刻版畫,刊印在報紙雜誌上。這些有關明治東京的世態風俗,岡本阿公都如實記載。而他留給後人的另一項成果,則是《半七捕物帳》中經過深稽博考、鉅細靡遺描寫下來的江戶民風習俗記錄。
至於岡本阿公的為人,人稱「日本文壇太上皇」的菊池寬曾在昭和十四年四月的日記中記載:「岡本綺堂、岡本佳乃子二岡本氏相繼去逝。岡本綺堂氏是劇壇長老,青年時代的我非常喜歡他的劇本,多少受其影響。我與綺堂氏沒有來往,但他應該是個篤實的人。兩三年前,為了建設文藝會館,我向作家同人募款,綺堂氏不但報了名,同時捐贈一千五百圓。那時,大部分作家只是報名而已,還未實際捐款,候補的岡本氏這舉動說明了他為人耿直,我很感謝他。」
附帶一提,根據岡本綺堂原著改編的電影,總計二十二部;電視單元劇或連續劇則總計十五部。最近一部是《新.半七捕物帳》,由真田廣之主演,NHK製作,一九九七年四月上演,共二十一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