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王夫之的治史,有他們的歷史意義和地位。但我慶幸生在這個時代,讓我對事實的真相,能從更寬廣的角度,和更多資訊中去觀察。我尊重前人治史的勤奮,但大多數不認同他們的史觀,而且,如果一千多年,和三百多年之後的我們,對歷史上的事件,仍採取與一千多年,和三百多年之前同樣的看法,那無疑的是對人類文明的褻瀆,和良知的無能。今天從歷史時光隧道一路走來,自有我們這個世代的領悟與感受。
歷史的教訓,因為人類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但我們應該有誠實的面對歷史的勇氣,才能掌握一個嶄新時代的脈動。
一封反清逆書,掀起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一部曠世奇書,顛倒兩代皇帝的臣民子孫 ◆雍正何以將造謠逆賊曾靜帶至宮中坐享榮華,甚至與皇帝聯名出書? ◆乾隆為何違逆父命誅殺曾靜,甚至禁燬雍正頒行的《大義覺迷錄》? ◆一樁曲折離奇的文字獄案,如何捲起滿清皇室與臣民間的重重波瀾? 恪守史料,布局...
司馬光和王夫之的治史,有他們的歷史意義和地位。但我慶幸生在這個時代,讓我對事實的真相,能從更寬廣的角度,和更多資訊中去觀察。我尊重前人治史的勤奮,但大多數不認同他們的史觀,而且,如果一千多年,和三百多年之後的我們,對歷史上的事件,仍採取與一千多年,和三百多年之前同樣的看法,那無疑的是對人類文明的褻瀆,和良知的無能。今天從歷史時光隧道一路走來,自有我們這個世代的領悟與感受。
歷史的教訓,因為人類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但我們應該有誠實的面對歷史的勇氣,才能掌握一個嶄新時代的脈動。
作者簡介
柏楊
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講演,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聯作等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