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以抒情的筆調,描寫一個青年追求自我的心路歷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便像德國文學大家托瑪斯‧曼所言,如「電擊般」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的青少年,直到今天。青春的追尋,是不斷的遵循與背離,只為了走入最深的自我;選擇飛行,只因為不想變成人行道上的化石……。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面對如此敏銳又如此懵懂 如此渴求又如此徬徨的「危險」年紀 即使是被引導得最好的年輕人在這其中也沒有導師 必須以自己的力量發現道路和救贖 引動 跨世代 跨時空 深刻共鳴的永恆經典
《荒野之狼》,1927年出版,赫塞五十歲即將進入「知天命」之年的作品,透過主角哈利.哈勒爾的故事,反省中產階級的生活,批判知識中產分子的價值觀,並藉著主角身上兩種相互交戰的本質──人性與狼性(更準確一點說,其實是不下千百之多的本質),尖銳而機巧、諷刺而謙遜地反覆辯證。在人與狼,哈利與歌德、莫札特的「...
誰的生活不是千瘡百孔? 我們從來只是面對生活的新手。 ★ 名列《西方正典》、「二十世紀百大小說」——約翰.齊佛! ★ 呼應現代人心,療癒生命失落的短篇集結。 ★ 繁體中文首度正式授權出版。 ——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終究成了無可抵禦的洪流——
「她愛的不只是我的音樂,也愛我這個人,但是卻沒有熱情。我懷疑她對我展現的溫柔與善意歸因為不堪的同情心。假設有另一個健全、外表英挺的男子,而她像喜歡我一樣喜歡他,她可能就無法維持這麼久單純的友誼關係,這樣的想法揮之不去。因此我便常常反覆想著,我願意用我的音樂,以及所有我身上的一切,來交換一條健康的腿與...
「一隻鳥出生前,蛋就是他整個世界,他得先毀壞了那個世界,才能成為一隻鳥。」
在赫塞幾近一甲子的寫作生涯裡,追尋人類生存意義,探問生命真諦的深層哲學内蘊,始終貫穿在他風格多樣的作品中,那主題之強大,讓我們在沉醉於飽含熱情、哲思的纖美文字時,也一再受到撞擊而不得不直視以對──不管你是慘綠少年,還是已過了不惑、知天命的年歲──而他出版於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徬徨少年時》也不例外。
這部被譽為歐洲青年思想啟蒙的重要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描寫主人翁辛克萊追求自我的心路歷程,他的自問:「我只是嘗試著過自己要的生活而已。為何如此艱難呢?」觸動了一代又一代徬徨困惑的心靈,也帶出「尋找自己,堅定地成為自己,不論走向何方,都前往探索自己的路」這樣的深刻命題。
此書有德文原書直譯的中文版問世,讓我們更親近、也更真切看見赫塞這位在世界文學系譜上,被稱為「最後的浪漫主義英雄」的作品原貌。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1877年7月2日生於德國南方小鎮卡爾夫(Calw)。年少時迫於父命曾就讀神學院,後因精神疾病而休學,但始終立志成為詩人,更在21歲時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浪漫詩歌》。27歲《鄉愁》一出,佳評如潮,繼而是《車輪下》、《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玻璃珠遊戲》等一部部不朽之作,讓他於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位20世紀德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最後英雄,於1962年病逝,享年85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