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人體
0 篇書評

發現人體

生理學簡史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7/09/2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533430
  • 字數: 178,339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售價:NT$ 28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發現人體》以全面而有系統的方式,介紹西方醫學及科學傳統對人類生理機制的認識歷程,書中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科學發現故事。例如十九世紀一位美國軍醫救治一名腹部遭到槍傷的工人,康復的過程中他的胃部傷口與皮膚傷口癒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可以從外部通往胃袋裡面的通道,意外成為瞭解胃部消化情形千載難逢的實驗對象。

作者潘震澤在臺灣與美國各大學教授生理學多年,不但譯介科普書籍超過二十年,撰寫科普文章也超過十五年,同時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與流暢的表達技巧,是帶領讀者認識人體發現歷程的絕佳嚮導。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我們人人皆有的這具身體,從外觀可見的頭部、五官、皮膚、四肢,再到體內的骨骼、大腦、內臟、消化系統及微生物聚落,從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不可思議地精密運作,以及它們如何有可能(不幸地)出錯。 《萬物簡史》、《大不列顛碎碎念》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以一個門外漢的視角親身訪問了許多醫師、學者,參考了無數...

  • 電子書: NT$ 294

    無論是生活小物如鏡子、燈或機械鐘、望遠鏡、熱氣球,甚至GPS、FB或網路……,這些不同凡響的發明,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與人類命運,又會帶來什麼新啟發? 這本書不只讓我們重溫微小物件的偉大誕生, 也探索出更多的思考新意!

  • 電子書: NT$ 336

    《紐約時報》最具開創性醫學報導!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等數十位專家訪談! 從癌症、愛滋病、失智症、自體免疫失調等重症,深入探究免疫系統這人體最精微奧妙的奇蹟武器!

  • 電子書: NT$ 294

      荷爾蒙掌控了我們的行為、代謝、睡眠、性愛、情緒與免疫系統……,   可以說是活著、會呼吸、有情緒的個體的生物化學。   荷爾蒙的基礎科學是怎樣的?   它們的發現有些什麼樣的精彩故事?

  • 電子書: NT$ 336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黃金法則:少吃多運動就可以減肥。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本書結合減肥外科手術專家詹金森醫師行醫時面對的實例,以及全新的新陳代謝科學研究, 告訴你人體的食慾和代謝到底如何運作,你的身體如何決定你的體重。

  • 電子書: NT$ 196

    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都曾被考倒的經典難題 英國知名物理學家教你輕鬆破解

  • 電子書: NT$ 209

    ★一本書清楚搞懂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工作,如何戰勝病原體及打贏抗藥性之戰! ★1996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彼得.杜赫提(Dr. Peter C. Doherty)好評推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險峻,作者特別撰寫台灣版序! ★Amazon讀者五星好評,樊登讀書、羅輯思維強力推薦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

  • 出版日期:2017-11-15
    電子書: NT$ 375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 電子書: NT$ 600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 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 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 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 電子書: NT$ 563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 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 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 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 電子書: NT$ 280

    為什麼史前時代的人類祖先不會打呼?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但我們的呼吸能力一直在退化。 深入古老與現代的呼吸法,體驗奇妙的科學實驗,重啟脫胎換骨的呼吸本能。

  • 詳細資訊

    我們每天吃飯睡覺走路尿尿,不免好奇自己怎麼能夠辦到。
    然而身體的運作難以捉摸,古代人如何想像跟解釋?
    科學家又是怎麼破解一道一道的謎題,不但滿足人的求知慾,也讓治病醫療更正確有效?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一千五百年!),西方醫學純粹是靠背誦羅馬時代的權威作品來認識人體和醫治疾病,鮮少有什麼知識上的實際進展,甚至連提出不同意見都有可能被教會抓去坐牢。如果權威作品對人體運作與功能的說法有誤,那麼治病的方法當然也就問題重重。美國一位開國元勳就曾在黃熱病肆虐的時候,根據傳統的理論每天替上百個病人放血治療,但是實際上因放血而死的病人,可能比死於黃熱病的還多。

    作者簡介 |

    潘震澤
    臺灣大學動物系所畢業、美國偉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專長為神經內分泌學。曾任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並獲慶齡基礎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獎、特約獎等榮譽。現旅居美國。
    近年關心科普讀物譯介,譯有《人體生理學》、《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潘朵拉的種子》、《另一個腦》、《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海洋的極端生物》等書,著有《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等書,並擔任《科學人》雜誌編譯委員。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08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