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毛骨悚然是正常的,
因為這「不那麼純屬虛構」……
「在還沒壞掉之前,我必須寫下這個故事!」
以專業為筆,良心為墨,揭發「論文造假事件」的超震撼力作!
一個誓約,一種正義,以及那些父親深摯的愛。 ★「這本小說帶我們看見真正的日本。」──席捲歐美的日本警探推理小說顛峰之作 ★「如果推理小說有諾貝爾獎,就該頒給橫山秀夫。」──德國推理大獎外國小說冠軍 ★日本30年來最好看的推理小說「King of kings」第二名 ★「這本推理...
看到「美女記者賣淫慘死毒趴」頭條, 你好奇的,是什麼版本的真相? ★鏡文學傾力開發,打造台版娛樂新聞圈的《紙牌屋》」! ★勇於碰觸「娛樂圈潛規則」與「新聞白手套」的禁忌話題! ★翻開本書,會勾起你不由自主找人對號入座的衝動!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推理懸疑x耽美浪漫x詭譎怪談x戀心執著,讓你無法停止翻頁的震撼物語 |愛恨、謊言與背叛,以青少年失蹤案為始,交織出心碎心醉的魔幻故事 |睽違兩年長篇新作!鬼才作家打造魔幻臺北,寫下全新世代的都市奇幻 |臺灣新銳插畫家SUI初次操刀,以故事關鍵元素「標本室」為題繪出華麗書封
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小說 直擊一九五○年代臺灣茶葉商戰內幕 *最晦暗的局勢,最輝煌的榮耀──臺灣茶金歲月的故事 *史上最惡通膨時期的臺灣商戰秘辛,勾勒「四萬換一塊」時代背景下的營生之道。 *重現一九五○年代臺灣最大茶廠,人情與物業的風華絕代。
英國犯罪作家學會金匕首獎得主 史蒂夫.卡瓦納 打破格局燒腦神作! ──史上最囂張的騙子律師 艾迪.弗林系列首部曲── 他身上的炸彈將在31小時後引爆。 他只能打贏這場官司,或從黑手黨中救出女兒!
推理大師橫山秀夫12年記者生涯淬鍊,喚起每個人生活熱度的純粹小說! 精準刻畫新聞價值與報導自由,改編影視大獲好評,英譯版深獲歐美書評肯定! ★ 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紐約客》雜誌 ★ 緊湊又充滿力量之作!──《華爾街日報》 ★ 這本小說探究的是那些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同等重要的事物。──...
★ 吳曉樂獻聲朗讀後記〈曾經這世界有她〉 ★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中文書迷超過30年的漫長等待! 首度從義大利文原版全新翻譯! 艾可80歲生日紀念版!由艾可大師親自註解! 倪安宇老師超過500則精心譯註! 義大利熱賣超過650萬冊!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冊! 榮獲法國麥迪西獎和義大利史特拉哥獎二大文學獎!已售出48國版權! 改編拍成電影,由影壇...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看到毛骨悚然是正常的,
因為這「不那麼純屬虛構」……
「在還沒壞掉之前,我必須寫下這個故事!」
以專業為筆,良心為墨,揭發「論文造假事件」的超震撼力作!
宛如拔掉插銷的手榴彈,
她的死亡,將人性炸得皮開肉綻。
在高牆倒下之後,
還剩下多少無罪的人?
學姊死了,在實驗室裡開一氧化碳自殺。
她離開得無聲無息,留下來的人卻陷入兵荒馬亂。研究室裡的各種計畫和應酬持續進行,掛的全是教授的名字。私底下大家卻都知道,沒有學姊的貢獻,教授絕不可能有今天。
人死留名,狐死留皮,學姊的死只留給我滿腹的疑問。她總說自己把我當成親弟弟,我們互相扶持、分享生活點滴,若在幾天前,我可以不臉紅地說,我是她很親近的人。但在她離去以後,一切都得打上問號。
從學姊留下的遺物中,我發現她一直都在跟一個她從未提及的男子保持曖昧的通信,而學姊以前的指導老師也跳出來自稱曾與她論及婚嫁。教授的態度更是讓人納悶,倚重的左右手突然過世,他看起來不悲傷卻非常緊張,不斷向我探問學姊有沒有說過什麼,還命令我一找到學姊的筆電就要立刻交給他。
雖然檢警確認是自殺,學姊的家人也無意深究,但種種疑點始終在我的心裡徘徊不散。她溫柔的微笑下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現實宛如逐漸龜裂的牆面,而在裂縫中透出的「真相」影影綽綽。
但我怎麼料想得到,要讓這些疑問水落石出,該付出什麼代價?而學姊的死,僅僅只是這場黑暗風暴的序幕……
名人推薦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曾耀寰、【資深媒體工作者】楊惠君、【中央研究院院士】廖運範、【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 良心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諤諤之士的一致推崇!
《死了一個研究生》原名「不那麼純屬虛構」,為前科學月刊蔡孟利總編參與抗議台灣百年來最高層級之T大學術造假案大戰,聊癒心情之作。蔡總編以書中年輕學子追案之勇氣與真摯高貴的純愛,凸顯台灣學術白色巨塔的猙獰醜陋,為時代留下見證。-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
一年前台大發生學術倫理事件,有如八點檔連續劇,過程經由蔡孟利教授客觀公正的持續報導,總算沒被模糊焦點,草草了事。這本小說算是蔡教授在整個揭發過程的內心戲,甚至隱射的內幕,也可以是對自己的一份交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曾耀寰
本書情節雖是虛構(其實並不那麼純屬),但其中〈第十二天〉鮮活披露了生醫科學界的黑幕。風暴後,台大剛換上了新校長。但我們的科學研究界有好好檢討嗎?會嗎?要匡正學風,這樣一本行內人寫的小說還不夠,需要更多!-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
作者簡介
蔡孟利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曾任《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台大動物系畢業,台大動物學碩、博士。曾榮獲2014年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優秀論文獎,並曾獲得國立宜蘭大學「研究績優」獎。他在教學方面亦有出色成就,曾擔任教育部生物機電產業先進設備人才培育學程計畫主持人,並獲得宜蘭大學「特優導師」獎。
2016年台大爆發震驚學界的論文造假事件,蔡孟利領導的《科學月刊》以專業證據、實際訪談為基礎,提出強力的質疑,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監察院並通過糾正案,認定教育部、科技部的調查未釐清事實,但時至今日,整起事件的真相依舊未明。
2017年6月,蔡孟利開始在臉書上以論文造假事件為背景,連載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從一個女博士生之死開始,如剝洋蔥般一層層揭開學術界的陰暗面,深入描寫優秀學者「黑化」的過程,以及理想被現實汙染而逐漸崩壞的實態。
蔡孟利希望透過《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用文學創作的形式為真理「勘誤」,在現實中為未竟的理想尋找出口。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