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一詞通常指涉東南亞諸國,然而,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概念?「南洋」真的跟我們所想像的一樣嗎?臺灣究竟算不算是南洋的一部分呢?本期《觀.臺灣》以南洋為主題,重新思索「南洋」的概念,並更進一步由飲食的文化與歷史,呈現南洋多元的樣貌,以及東南亞各國與臺灣豐富的互動關係。
南洋是一個以中華帝國為核心而發展出來的地理空間概念,中國自視為中心,命名周遭東西南北大小各種洋。南洋在不同時期發展出不同的意涵,我們可能會聽過「南洋姊妹」、「南洋風」、「南洋料理」,而現在臺灣人指稱的南洋是東南亞。
一直以來,南洋這個用語把南洋視作一個整體的概念,當然現在南洋用語也逐漸被東南亞替代,但不論是南洋或東南亞,多數臺灣人說不清東南亞有哪些國家,或者如「印度是否屬東南亞」可能也都傻傻分不清吧?
多年前有一部西班牙電影中文片名叫《羊男的迷宮》,當在構思設定這期《觀・臺灣》南洋專題時,我從羊男聯想到洋南,「南洋・洋南」,南洋字義上指稱的的是南方海洋,主體是海洋;而洋南,是想把焦點與主體擺在「洋南之地」,主體是土地。
臺灣號稱多元族群文化,大談如何關注新住民,但除了關注新住民在臺的權益與生活,還是必要去瞭解南洋那片大海,以及跨過南方大洋那個多元相異的東南亞各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