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愛作怪」的《挑戰孔夫子》裡,紅鼻子老師的老師現身,到學校推廣《論語》。什麼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益者三友」指的又是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豆子等人雖然鬧出一堆笑話,卻終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儒家精神的教育理念,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
三國中的人物:劉備、關羽、孔明……家喻戶曉,無論在戲劇、電玩、漫畫上都經常出現。但是,你真的熟悉《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嗎?快來閱讀這本書,藉由主角們所發生的逗趣事件,了解更多關於三國的典故,補充一下你的歷史知識吧!
大家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句話,但「三十六計」到底包含哪些高明的計謀,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因此,阿德蝸老師延續「小四愛作怪」系列的搞笑風格,以歷史經驗為題材,豆子、阿福、紅鼻子老師等人當主角,發展出一連串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老子和莊子的故事有如東方版的伊索寓言,寓意卻比伊索寓言更值得玩味。只要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段莊子與惠子的對話當中,就可看出莊子對萬物的愛心與情感;也可以在他們趣味的辯解中,學到語文的精準與奧妙。老莊思想很難嗎?看小豆子領銜演出,你就會發現,一點都不難喔!
故事裡的豆子很煩惱,因為他沒有一項「領先群雄」的專長來吸引他愛慕的小惠注意。他羨慕胖子家有錢,可以買新款手機;羨慕正旭功課好,可以幫女生解決課業問題;他連跑步都跑輸阿福。為此,他覺得很煩惱,然而「歹歹馬,也有一步踢」,不管資質好壞,也必有所長。
豆子為什麼會跟苦瓜一起「研究數學」?登革熱的預防工作又是如何轉變成「商機」的?作者阿德蝸透過充滿童趣的事件,讓孩子和豆子以及他的朋友們,一起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樂觀的成長於與他人的互動當中。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開始說起,一直講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還介紹了「揠苗助長」、「惻隱之心」等成語的由來……讓你透過爆笑的校園事件,聽歷史故事、學成語,體悟儒家精神。
孔子是至聖先師,也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尤其重視倫理道德。而閱讀孔子的《論語》,簡單來說,就是學習「如何做人」——做一個「好人」。「小四愛作怪」的《挑戰孔夫子》裡,紅鼻子老師的老師現身,到學校推廣《論語》。什麼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益者三友」指的又是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豆子等人雖然鬧出一堆笑話,卻終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儒家精神的教育理念,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