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獎得主‧翻譯偵探賴慈芸嚴選 五四百年回顧17部美好的老譯本
不同文體與風格的譯本,解放你對翻譯的想像!
從林紓、梁啟超、伍光建、徐志摩等名家的翻譯作品中,看見一部中文變化簡史。
在喧嘩巨變的時代, 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金庸導讀;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這更是一本知音之書。」
★日本企業界人士案頭必讀之書的當代解讀 ★南懷瑾等人推崇信奉的人生智慧 懂得人情世故,徹悟處世真諦, 將能為人生帶來大大轉變!
◎朱宥勳導覽二十世紀台灣文學十場論戰的章回故事書。 ◎由文學戰神擔任「場邊球評」帶團觀戰,特別能看出論戰煙硝裡的個中三昧。 ◎台灣文學是從論戰中開始的,小從使用的文字、語言,大到意識形態,台灣文學從來沒有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擁有的自由與空間,都是從各種議題一場一場論辯過來的。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編,38 位作家全明星陣容、35 章全方位涵蓋的書寫指南 小說、劇本、遊戲等故事開發必備工具書 ◆ 提筆寫作前,捫心自問: 靈感哪裡來?該上哪裡找資料?怎樣安排寫作時間表? ◆ 寫作進行時,你可能會遭遇到: 對白怎麼寫才精采?角色該如何刻畫才引人入勝?犯罪詭計是怎麼設...
◎ 戒嚴時期台灣小說家故事全新改版,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 ◎ 「我希望可以在這系列文章裡,讓文學讀者重新認識台灣的作家前輩,認識他們的精神、意志與勇氣;我也希望可以稍微讓非文學讀者感受到,就算你未必嗜讀文學作品,這些人本身的生命故事,及其對世界的熱情與執著,都有如小說一樣精彩。」...
繁體中文初版於2018年發行;本書為二版(改版) ▎近半世紀暢銷百萬冊.非虛構寫作殿堂級教本 ▎ 「雖然這本書講的是寫作,但是絕對不是只寫給作家看的:書中的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寫東西的人。」 《非虛構寫作指南》是給整個世代寫作者的一部聖經, 如果你想找到訣竅,寫出簡潔又有渲染...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在大約一年的時間內,透過電子郵件,作家吉奈向艾諾提出關於寫作的提問。 從說明自己對於寫作形式的探索,談到身為階級「叛逃者」的罪惡感;從如何看待文學,談到她想寫下現實的慾望;從描述自己喚醒記憶的方式,談到人們對精神分析之於寫作的誤解;從每本作品各自的成書過程,談到她的日記與訂定寫作計劃的方法;從她對超...
《沈從文自傳》合《從文自傳》與《邊城》於一帙: 《從文自傳》從童稚打架、逃學起筆,到入伍當小兵,復又棄軍從文,上北京求學,一心成為作家。說曰自傳,其實不過年方二十,流離的傳奇故事蘊藏無盡的熱情,從而激起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樸實文字的背後隱伏著傷懷悲痛,亦見證記錄了大時代的變遷。 《邊城...
★ 臺大網站總點閱數超過410萬,華人世界最受歡迎的《紅樓夢》線上課程 ★ 臺大中文系教授歐麗娟權威導讀,推出至今最完整、最翔實、最精彩的公開課文字紀錄!
六神磊磊,本名王曉磊,2013年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均超過10萬次, 被中國權威數據機構「新榜」,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之一。 六神磊磊表示金庸小說總共12部,但總結只有兩句話,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本書是賴俊雄教授為華語文學界所撰寫的專著。縱論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的理論現象、大師巨作,以及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互動方向。賴教授是臺灣英美文學領軍者之一,致力理論研究多年,在新作裡他不僅介紹晚近西方學界眾聲喧譁的流派,同時思考立足臺灣的我們與世界理論對話的可能。……此書可謂多年來僅見的大型...
暢銷書《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作品 ◎「讓你特別舒適的人,可能另有所圖。」《雪山飛狐》的南蘭這樣踩了雷。 ◎「越聰明的女人,越要按捺替別人安排一切的衝動」,別成了《天龍八部》的阿朱。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否則像《倚天屠龍記》的紀曉芙,好心沒好下場。 六神磊磊曾說,自己的本業就是...
◎工作輾轉各處,無法安定?一生漂泊的蘇東坡,「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的不公不義,是無法迴避的。「人生有味是清歡」,是蘇東坡的淡然。 ◎如何活在當下?「詩酒趁年華」,被貶官三次的蘇東坡選擇這樣過人生。 漂泊、衝突、煩惱、挫折……人人都會有,怎麼面對? 蘇東坡用三件事療癒了自己: 一張...
你對翻譯的想像是什麼?
忠實呈現還是二次創作?
一般讀者對翻譯的想像,往往先要求忠實原文,其次要求通順可讀,卻很少提到翻譯本身的藝術性。畫家林風眠曾說:「如果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跟波赫士談翻譯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翻譯只求和原文一模一樣,那又何必譯呢?」
然而五四運動倡導中文改革,當時的進步青年對於波赫士推崇的這類歸化路線譯文往往抱持負面態度。他們崇尚異化譯文,對忠實的要求勝過對文采的要求。這是多麼可惜的事!中文的音樂、節奏、簡約之美,就往往被「忠實」給犧牲了。
林紓在五四運動前夕,曾預言廢文言的後果,就是連白話都寫不好:「非讀破萬卷,不能為古文,亦並不能為白話。」2019年就是五四百年,林紓的預言,其實也已成事實:今天白話的冗贅、翻譯腔、邏輯不清諸病,不正是不讀文言的弊病嗎?
其實清末民初用文言翻譯西方文學,留下了不少精品。而1920年代也堪稱白話翻譯的黃金時期,正因為1920年代的譯者大都受過嚴格的古文教育,包括胡適在內,證實了林紓「白話從古文出」的看法。只是這些翻譯,以往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他們往往被劃為反動、守舊、不思進步的陣營,在「忠實原文」的大旗下顯得不合時宜,因此在翻譯史上也不怎麼受到重視。
賴慈芸特別選了一些現在比較少見或比較少人談論的版本,展現翻譯的各種風貌。也讓大家看看,拿掉「忠實」這個緊箍咒以後,翻譯可以多麽有趣!
作者簡介
作者:賴慈芸
臺大中文系學士,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系博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出版譯作超過五十種,包括《嘯風山莊》(Wuthering Heights)、《探索翻譯理論》(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及童書、繪本多種。著有《當古典遇到經典:文言格林童話選》、《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翻譯偵探事務所》等書。長期為台灣翻譯學學會理事,曾任《翻譯學研究集刊》及《編譯論叢》主編,研究論文見於各學術期刊。〈還我名字!──尋找譯者的真名〉一文曾獲「宋淇翻譯研究紀念論文獎」評判提名獎,《翻譯偵探事務所》一書則獲第42屆金鼎獎。現任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 好評推薦
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老師)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汪芃(譯者)
林明進(建國中學退休國文老師)
凌性傑(作家)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育萱(作家)
陳怡嘉(女王的教室國文老師)
陳美桂(北一女中國文老師)
劉維人(譯者)
蔡淇華(作家)
顧蕙倩(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