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成癮專家兼醫學博士的驚人論點——
螢幕科技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嚴重不良的影響!
捷運、餐廳、學校或馬路上,隨處可見低垂著頭、臉龐映光的孩子。新千禧世代過度刺激又令人上癮的螢幕文化,讓全球性科技瘟疫迅速蔓延。在美國,二至十七歲的孩子之中,百分之九十七都打電玩!
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收錄「韌性商數(RQ)檢測表」「美國學校情緒調節程序」等實用評估及簡單可行的耐挫力鍛練法。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睽違五年,黃瑽寧最新著作 以科學實證為教養靠山,走出育兒挫敗感, 給足自己勇氣和信心,樂在享受當爸媽,打造幸福感十足的成長性家庭。 以研究實證為湯底,父母之愛為佐料。這次,黃瑽寧要以為人父、人夫角度,從睡眠模式、安全依附、語言發展、親子溝通、手足教養、爸爸育兒、學習引導、幸福婚姻等共九大面向,為你...
本書是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系列書籍第一本、最完整、也是最暢銷的作品,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 自從2006年推出全新增修版以來,據統計已經使全球10,000,000兒童受惠。
養兒育女,絕不是完美主義者的遊戲。 作者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 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教養指南,而是革新教養思維的重量級好書! ★一出版即空降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時代》雜誌讚譽作者為「千禧世代的教養訓練專家」 ★《逆思維》作者亞當・葛蘭特大力推薦!親職教練/親子KO L口羊太太、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林怡辰、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父母說出的話語只有一瞬間,卻會烙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 無數媽媽的最佳選擇,「不倒翁老師」給媽媽的親子說話處方! ★ Instagram17萬粉絲追蹤,百萬按讚肯定,出版兩週狂銷兩萬本! ★ 韓國最受歡迎國小老師,十七年教職經驗分享,最有用的親子減壓溝通心法 ★ 用三種尊重語言、五個說話練習...
她啟發了多位矽谷傳奇人物,包括賈伯斯。 她的三個超高成就女兒登上《時代》雜誌,力挺媽媽的教養哲學。 她在全球最競爭的學區教書,累積近四十年第一線經驗。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薩提爾親子對話專家李儀婷,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練習, 30 種失控情境 x 3個對話工具 x 3道安全卡榫 x 3不1要, 超擬真實作練習,讓你三言兩語,扭轉親子、手足間的情緒困境。
孩子的課業光靠老師是不夠的,父母的陪伴與引導更為關鍵! 點燃學習動機 × 找到讀書方法 × 掌握練習訣竅 解鎖3大關鍵,打造孩子高效學習力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曾任教中學多年,以實際輔導中學生改善學習問題的專業經驗, 歸納出提升學習成效的實作步驟,幫助父母陪伴孩子找到讀書方法、掌握滿分策略。
跟著腦科學權威科普作家謝伯讓,探究從人際情緒、認知、語言到社會互動,在意想不到的實驗發現中,一窺孩子大腦與心智的不可思議。
「螢光小孩」世代危機
螢幕會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改變腦區間神經連結,並破壞腦功能。
強烈的聲光效果會降低大腦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及分辨虛擬與現實的能力。
螢幕成癮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雙相情緒障礙、產生幻覺或幻聽等情感性及精神疾患。
暴力電玩會讓大腦的衝動控制力減弱,攻擊傾向與暴力行為因此大幅增加。
網路社交和不安全的線上環境,將助長網路霸淩、人口販賣、青少年校園屠殺等犯罪現象。
不適齡螢幕科技,改變孩童的大腦。
大量接觸螢幕會刺激腦部活化多巴胺,腎上腺素狂飆,產生性愛般的快感。長時間盯著螢幕對孩童和青少年未發育完全的大腦來說,等同是吸食古柯鹼成癮。
欲罷不能的網路互動,營造一種「假的連結感」,上網越久越空虛。
臉書、Instagram、YouTube、Twitter、Line等通訊軟體……資訊爆量模糊化孩童與成人的界線。從媒體文化和社會學角度檢視人類社群連結的需求與心理困境。
電玩上癮導致情感精神疾患與校園暴力
以多年治療成癮復健的個案,證實打暴力電玩容易讓人產生「遊戲轉移現象」,導致無法分辨虛擬與現實,同時降低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衍生認知、情感與行為障礙。
中小學階段,數位裝置進入校園的檢討
腦神經科學證實,使用科技(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對孩童學習力、專注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弊大於利。打破現代校園科技迷思,提出對未來趨勢教育的因應方向。
作者簡介 |
尼可拉斯.卡爾達拉斯博士(Nicholas Kardaras)
國際權威的成癮專家,擔任世界頂尖復健機構Dunes執行長,也是先進的青少年治療方案──Hamptons Discovery的創辦人。他擔任石溪醫學院(Stony Brook Medicine)臨床教授,講授神經心理學課程。他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和福斯新聞的撰稿人,也活躍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與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報導對象,文章刊載在《君子》、《紐約雜誌》和《浮華世界》等知名媒體。目前與妻子及年幼的雙胞胎兒子住在紐約薩格港。
譯者簡介 |
吳芠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畢業。譯有《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如何說,如何聽》、《行為》、《當我即將離你而去》。
針對科技過量及其衍生的悲劇做了令人震撼的闡述。本書可謂一種號召,呼籲讀者重新思考人類與進步科技之間不斷演變的關係。作者也提醒我們,科技可能潛伏在暗處,出其不意地與人類為敵。──霍華.J.薛佛(Howard J. Shaffer)╱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副教授、劍橋健康聯盟成癮部門主任
兼具調查記者的嚴謹書寫與成癮專家的專業洞見,作者成功將這麼複雜而令人不安的主題,變得容易消化又平易近人,非常值得一讀。──維多利亞.鄧可莉(Victoria Dunckley)╱整合性兒童精神科醫師、暢銷科技書作者
馬上翻開這本書,救救孩子的大腦!本書不是出於無謂的恐慌而庸人自擾。在我們對整個世代的大腦造成進一步傷害前,請跟著卡爾達拉斯的口令行動。──寶拉.龐史東(Paula Poundstone)╱喜劇演員、作家、社會評論者、「無螢幕小孩運動」提倡者
本書是寶貴的資源與一記警鐘,告訴我們當孩子和青少年毫無節制享受螢幕時光時,將面臨怎樣的風險。──佩德羅.諾格拉(Pedro A. Noguer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特聘教授、前哈佛教育學院終身教授
勇於揭露數位媒體成癮的真相!──安德魯.多恩(Andrew Doan)╱美國五角大廈海軍部門心理健康與成癮研究負責人、《迷上遊戲》(Hooked on Games)作者
我愛這本書!它痛陳令人難受的真相,說明科技產業的利益是如何與孩子的真實需求互相抵觸。我認為3C世代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思考。──希拉蕊.凱許(Hilarie Cash)╱reSTART執行長、《電玩與你的小孩》(Video Games and Your Kids)共同作者
卡爾達拉斯博士充滿說服力地闡述螢幕是新千禧時代的毒品,以及青少年心靈和教育環境是如何受到企業的操弄,這些公司關心利潤甚於孩子的心靈。──圖雷(Touré)╱知名文化評論者、作家與MSNBC頻道《The Cycle》節目主持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