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馨潔寫給母親的不曾寄出的家書,寫給在創作路上匿藏十年的自己的懺情書,也是寫給咪咪與斑斑的關於愛的告解。面對人生的困局,沉默不意味著無話可說,離開也不等同於捨棄,張馨潔以輕盈而節制的文筆,細膩地刨掘隱在生命底層的暗流,在重構家族記憶的旅程中,感受時光重現的意義。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以《借你看看我的貓》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的張馨潔,用散文指認剎時相遇的煙火斑斕,用散文指認剎時相遇的煙火斑斕,自身宇宙的恆常運轉,獻上關於愛情與自我最真誠的思考與述說。
我們都在撞擊的過程中尋找自己 新銳作家蕭詒徽╳情慾插畫家Phoebe 最真摯且赤裸的傾訴, 八十六次拉扯,拋出無數日常憂思 向世界、向彼此、過去與未來,以及自我相撞 一次一次更靠近當下,更靠近,生命的本質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你一個人住嗎?」
「不,我還有兩隻貓。」
一個人的紀年,現在是過去,起始是終點。
就像狐狸讓小王子馴養牠,張馨潔也被兩隻毛孩子豢養著,咪咪與斑斑,是她的摯友、姐妹與兒女,牠們曾經各遭大難,偶然地來到,遂以愛餵養渴愛卻不得不逃離原生家庭的孤單女子,綴補彼此生命中的失落。
逃離,彷彿是家族宿命;母親,是愛也是傷。張馨潔將曲折的成長過程、無奈的親情,寫出〈挖掘的練習〉,文字綿密細緻卻又蒼涼,一層一層地剝開尚在結痂的傷,直面無常人生中不得不經歷的種種牽絆與愛恨混亂。〈一個人的紀年〉鋪述習慣了流離,只能以夢境與母親相聚,卻無法回答夢中的追問:「你真的那麼怕我嗎?」〈寫給大人的迪士尼攻略〉則跳進現實與童話的裂縫裡,我們可以把一天過成永遠,卻寫不出大人世界的攻略。
這是張馨潔寫給母親的不曾寄出的家書,寫給在創作路上匿藏十年的自己的懺情書,也是寫給咪咪與斑斑的關於愛的告解。面對人生的困局,沉默不意味著無話可說,離開也不等同於捨棄,張馨潔以輕盈而節制的文筆,細膩地刨掘隱在生命底層的暗流,在重構家族記憶的旅程中,感受時光重現的意義。
名人推薦
張輝誠、陳芳明、蔣亞妮專文導讀
李欣倫、周芬伶、萬芳觸動推薦
我覺得馨潔此書之珍貴,正在於此,馨潔讓這些生命中的愛恨、困頓、迷惘、難處,像打開生命的卷軸一般,讓這些歷歷往事、往事中的情緒、情緒內的掙扎、掙扎中的暈眩、顫抖和淚水,全都一股腦兒攤開,讓烈陽曬一曬,然後從中得些光、溫暖和能量。——張輝誠
在馨潔的文字裡穿梭之際,卻覺得她的生命不斷沉下去,甚至持續沉下去,完全無法理解她是如何跨越那樣的歲月。所有的記憶如果以文字銘刻下來,就意味著她堅持不忘。仍然面對那樣的記憶,其實是再一次劃開傷口。她的決心、她的無悔,是如此真實讓讀者確切感受。——陳芳明
在《借你看看我的貓》裡,有女身、兒身、貓身與母身,這提供了不能迴避的書寫者,一個餘地。餘地裡,我見到了散文書寫的另一種狂熱狀,馨潔的字輕盈,卻又非常慧黠。沒有賣弄的技藝與小聰明,所指之處更不是一片空無,只因她懷有「故事」,這讓她的散文,顏色是斑斕。正因剝落與雜訊,才能發出光來,星輝一樣。——蔣亞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