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講課,精采無比
費曼是理論物理學家加上馬戲團的吆喝招徠員的一個不可思議的組合。各式各樣的肢體語言與聲效,能用的全給他用上啦!—《紐約時報》
當上課鈴一響,費曼就準時開講。每一堂課都是仔細籌劃的一場戲……通常先有一段介紹,然後推演,接下來是高潮,最後是大結局。而他能精準掌握時間,最讓人驚嘆佩服,通常他都能在一小時完畢的那一剎那剛好講完,過早或超過一分鐘以上的狀況極為罕見……但最大的樂趣在於親眼目睹,原來一長串的點子如何推演出來,既清楚易懂又富有格調。—山德士(Matthew Sands),本書作者之一
我記得,在我讀加州理工學院的那些年頭,從未有學生在正規課程上課時鼓掌,但我卻記得,在費曼講完課,學生們常會情不自禁的叫好,而且相當常見……—沙特斯懷特(Bill Satterthwaite)
公式閃一旁 物理不再霧煞煞 這本《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是直接從《費曼物理學講義》精選出來的。原先重輯的目的,是要讓一般讀者從那部劃時代的名著內、不太複雜的頭幾章文字裡,直接見識一下費曼的教育家風采。不料這本小書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它成為非科學家的物理學入門,也被用來當作介紹費曼這位偉人的...
《費曼的6堂Easy相對論》也是從《費曼物理學講義》精選出來的。它有一個跟《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跨越了物理學的好幾個領域,從力學到熱力學再到原子物理。 你手裡捧著的這6篇講義,則是全部圍繞著同一個焦點主題。此主題曾經引起近代物理學史上許多最革命...
英國皇家學會2014年度科學書獎決選書 物理世界之書2014年度決選書 “費瑞拉承襲了物理學界數十年來的優良傳統,由做過重大學術貢獻的物理學者,主動積極的撰寫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科普著作,使社會大眾能適當了解科學最前沿的發展” 愛因斯坦在1915年11月25日發表廣義相...
康乃爾大學梅森哲講座歷年最著名的演說 入選「近代世界最佳書籍」大系, 與達爾文《物種原始》、亞當斯密《國富論》齊名 在這一系列七講的演說裡, 費曼從重力出發,再談及守恆、時間等大自然最廣泛的特性, 不僅描繪出物理之美,也告訴我們應該具備的科學態度。
學教師常在想,要怎麼把科學教得更有趣, 我想他們應該取經本書,教點科學史吧! ——《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是一門課本不會講的化學課, 不只告訴你整個千迴百轉的化學發展過程,豐富的化學知識, 還有宛如小說情節般精彩的化學家故事: ...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從化學反應到生命現象,從電力系統、電視廣播、到行動通訊科技,
都必須透過電磁學來瞭解,就讓費曼帶領我們探究電磁學的世界。
本書的內容包含:
■ 向量場的微積分:不只是在電磁學非常重要,在各個物理領域中也很有用。
■ 靜電學:是與時間沒有關係的電學,這裡面的問題比較簡單,然後,我們再來考慮更複雜的問題。
■ 高斯定律的應用:高斯定律可以用來解一些具有特別對稱性質的靜電場,而且可以很快求出答案。
■ 靜電能量:在靜電學中,能量守恆原理一樣有用,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 大氣的電學:雷雨是如何為地球充電的呢?為什麼閃電總是打在高的物體上?且讓電磁學為你解開其中的奧祕。
作者簡介
理查‧費曼
Richard P. Feynman
1918年,費曼誕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1942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美國設於新墨西哥州的羅沙拉摩斯(Los Alamos)實驗室服務,參與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 Project),當時雖然年紀很輕,卻已經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隨後,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由於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的成就,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兩人,共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
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在他一生所獲多得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獎賞中,他特別珍惜1972年獲得的厄司特杏壇獎章(Oersted Medal for Teaching)。《費曼物理學講義》一書最初發行於1963年,當時有位《科學美國人》雜誌的書評稱該書為「……真是難啃,但是非常營養,尤其是風味絕佳,為二十五年來僅見!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為了增長一般民眾的物理知識,費曼博士寫了一本《物理之美》(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以及《量子電動力學》(Q.E.D.: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他還寫下一些專精的論著,成為後來物理學研究者與學生的標準參考資料跟教科書。
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
羅伯‧雷頓
Robert B. Leighton
1919年生。加州理工學院學士、碩士,1947年從該校取得物理博士學位。然後留在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任教,直到1990年退休,整個學術生涯都在這所學校度過。他參與了許多領域的研究,除了粒子物理的基礎研究,也曾帶建造計火星探測器,還為幾個天文台設計強大的望遠鏡。1997年因神經疾病去世。
馬修‧山德士
Matthew Sands
1919年生。克拉克大學學士,萊斯大學碩士,1948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物理博士學位。隨後於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950年到加州理工學院,1969年再到加州大學聖克魯分校教學與研究,直到1985年退休。這期間曾帶領史丹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建造工作。退休之後,仍積極投入中小學的教育事務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