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

海と帝国 : 明清時代

2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4.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0530773
  • 字數: 257,770
紙本書定價:NT$ 600
電子書售價:NT$ 42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20

    深埋兩千年,歷史現場的千年直擊, 絕佳精采的「秦漢帝國史」! 「里耶秦簡」、「走馬樓漢簡」等史料的相繼出土, 重塑《史記》與《漢書》中的秦漢帝國, 讓秦漢時代史邁向新里程, 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具象的歷史現場, 彷彿感受得到歷史的呼吸。

  • 電子書: NT$ 293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 電子書: NT$ 322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 電子書: NT$ 312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 電子書: NT$ 420

     ★★★★★ 總是在要求別人道歉的中國 ★★★★★ ﹡瑞典脫口秀諷刺中國遊客習慣不佳,中國怒稱用心險惡! ﹡義大利精品D&G「起筷吃飯」廣告引起公憤,上海大秀被迫取消! ﹡APEC高峰會要求修改領袖會議宣言,中國官員怒闖巴紐辦公室!

  • 電子書: NT$ 208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45

    黃仁宇重磅著作《中國大歷史》,全新直排校訂,暢銷10萬本新版! 黃仁宇:我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 這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新社會的道德要靠社會的結構而決定其內涵。

  • 電子書: NT$ 245

    ★入圍《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賽 ★2011年《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最佳圖書 ★2011年《西雅圖時報》最佳圖書 ★《科學人雜誌》圖書俱樂部每月選書 ★「歷史圖書俱樂部」每月選書 ★「每月好書俱樂部」選書

  • 詳細資訊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
    ‧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
    ‧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
    ‧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
    ‧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
    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
    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
    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
    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作者簡介

    上田信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專攻東洋史學)。現任立教大學文學院教授,專攻中國社會史。於一九八三至八五年赴南京大學留學,並曾於農村進行田野調查。

    從研究江南都市的無賴,之後進一步研究地區社會、宗族,近年來則致力於生態環境史與疾病歷史。二○○○年在七三一部隊細菌戰國家賠償請求訴訟中,以原告(中國細菌戰受害人)證人身分,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鼠疫與村莊」鑑定書。

    主要著作:《傳統中國》(講談社)、《森林與綠色的中國史》(岩波書店)、《老虎講述的中國史》(山川出版社),以及《人與人的地方史》(合編,山川出版社)、《中國的社會》(合譯,平凡社)等。

    譯者簡介

    葉韋利

    1974年生,水瓶座。
    慣於跳躍式思考的隱性左撇子。
    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
    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FB專頁:www.facebook.com/licaworks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82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