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馬來西亞當志工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我們在馬來西亞當志工

台灣大學生走入多元文化、看見自己的服務旅程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1/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5.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58809
  • 字數: 88,371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若要認識東南亞文化,馬來西亞是最好的一站!馬來西亞華人保留了傳統的文化,又受到馬來族、印度族、錫克族之間的文化相互影響,在馬來西亞可以體驗很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群來自台灣各大學的志工,在馬來西亞三個純樸的小鎮裡,會遇到哪些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人、事、物呢?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電子書: NT$ 300

    在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長照早已成為時代的關鍵詞。與此同時,在家照顧者抹殺家人性命的事件,也愈發頻繁地發生。這些當事人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下手的呢?他們是如何被逼至絕境,最終跨越了那條界線?難道就沒有防止悲劇發生的對策嗎?為了回答這些疑問,NHK直接採訪了因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殺死親人的當事者,以及他...

  • 電子書: NT$ 245

    台西村,一個彰化的沿海小村,村內四百多人,七十歲以上的長者就佔了兩百多位。即便因環境抗爭與《南風》攝影集而廣為人知,但是檯面上的新聞,卻鮮少突出此地的高齡議題與村落的衰退。無論在經濟、智識、基礎設施、健康或者人口結構上,台西村民皆處於邊緣。本書記錄了村中高齡者如何隨著生命變化,調整生活秩序、如何在衝...

  • 出版日期:2023-05-10
    電子書: NT$ 228

    ★死亡看似遙遠,卻又貼近生活 ★陪伴每個逝者走向最後一哩路 ★我是人生整理師,清理遺物,也撫慰各個不同的人生

  • 電子書: NT$ 645

    透視「文化將挑戰或鞏固階級」的起點之書! 法國思想大師布赫迪厄扛鼎巨作 二十世紀文化社會學最經典必讀 出版逾四十年,法文直譯.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 出版日期:2017-11-30
    電子書: NT$ 294

    這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書,不是你知道的那個故事。 它溫柔得讓你微笑,它殘酷得令你心痛。 這是美國南方的故事,藏著台灣偏鄉的影子。 這是郭怡慧誠心寫下的故事── 若你胸中有著騷動的良知,這是你想說卻說不出口的那個故事。 這是真實的故事。

  • 電子書: NT$ 280

    本書記錄了曾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的故事。她們大多於民國四、五十年代,出生在「艱苦人」家庭;她們踏入特種行業的原因各異;她們承受有色的眼光,覺得是一生難以洗刷的恥辱。在漫長的歲月裡,沒有人看得起她們。年老時,卻有一群熱血的人,想要讓她們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

  • 出版日期:2023-10-12
    電子書: NT$ 210

    現身說法分享不為人知的火葬場祕辛!

  • 電子書: NT$ 245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本書記錄了台灣街友的生命故事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背景 他們曾是軍人、商人、工人、保全、更生人、幫派分子、身心障礙者 卻都在時代流轉、社會變遷與個人困境的交織下,成了流浪街頭的人

  • 出版日期:2023-06-30
    電子書: NT$ 210

    現身說法分享不為人知的火葬現場祕辛!

  • 電子書: NT$ 231

    4年多,1000多個日子, 社工李佳庭在街頭,陪無家者活下去! 「我們只能讓個案不要死而已……」 李佳庭社工的吶喊。 2017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 社工無疑是這世上最艱難、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低薪、高工時、高壓力、高風險。 她卻一頭栽入。時而甘之如飴,但更多時刻是抓...

  • 電子書: NT$ 245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 工作期間,他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 作者將他訪視的所見所聞,透過二十個主題,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

  • 電子書: NT$ 252

    本書記錄一位台東醫生冒著生命危險,九年來八度上塔須村義診的故事,他是西藏塔須史上第一位醫生─楊重源,精彩圖文記載初心與過程,完整收錄十年義診歲月點滴。問他為什麼要去塔須?為什麼選擇偏鄉台東行醫?他的答案很簡單﹕那個令自己魂牽夢縈的「塔須村」,正是他回家的路,是來自心底的召喚,剛剛好而已,這便是一種幸...

  • 詳細資訊

    深入馬來西亞日常生活,感受多元文化的趣味,了解自身的文化
    ◎收錄超過一百五十張全彩馬來西亞漁港、小鎮照片◎

    ˙三太子和印度神一同上街遊行
    ˙華人背部穿過許多鐵鉤向印度神還願
    ˙台灣有雙十節,馬來西亞小鎮有雙九節
    ˙為了燕窩採收,屋子不住人而是住燕子
    ˙華人馬來人共同組成的流行樂團
    ˙不顧政府的反對,三位伯伯蓋了間華人文物博物館
    ˙用佛教的紅蠟燭和鮮花水果祭拜聖母像

    作者多年來帶領台灣各校大學生,深入馬來西亞小鎮當志工,蒐集當地文史資料和服務社區。這群學生志工必須深入在地生活、參與節慶、探索各種傳統產業,甚至採訪會說華語的印度人。這些都是課堂上無法體會到的多元文化衝擊和世界觀教育。

    這不只是一趟國際志工服務,更像一堂透過助人、喚醒自己文化嗅覺的課程。接觸不同的國家、種族文化,開展了這群學生志工的世界觀,同時在多元文化的經驗裡,他們也更有意識地了解到自身的文化,許多學生回到台灣後,更積極參與、觀察家鄉的在地活動,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作者簡介

    王麗蘭

    第一個十八年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第二個十八年在台灣唸書生活工作。先是在政大廣電系,後來對族群和文化感興趣,到政大民族所唸碩士,現為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

    作為外國人在台灣,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與社會角色。作為文化人類學的學徒,也兼具新住民的身份,對文化傳承的工作特別有興趣。在八年前開始投入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文化和語言教學,認為外語教學以能夠溝通為最主要目標,因此把語言和文化的教學帶到教室外。在學期中,帶著學生走進印尼街,實際與印尼移工交流、親身體驗美食和人情味。每年的暑假,則組隊到馬來西亞偏鄉去當志工,進行文化和歷史保存的服務。在台灣傳遞東南亞的文化,希望讓更多台灣學生走進東南亞,學習當地的智慧、體會當地的美好。作為一個離鄕的人,麗蘭找到了一個回鄕最好的方式。

    媒體推薦

    洪慧珠 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
    賴樹盛 Glocal Action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祕書長
    朱永祥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創辦人
    江明親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陳亞才 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劉 嵩 金鐘獎紀錄片導演
    賴素燕 金鐘獎主持人
    藍白拖 背包旅人

    這一本書描述了台灣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如何體會馬來西亞特殊的文化,也在過程中領悟自我的潛能。從他們服務的經歷,更看到了這群學生投入「國民外交」的熱情。——洪慧珠 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

    帶著青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過一種陌生的生活」……這是一本兼具歷史、文學與志工服務的好書,從後殖民社會、大馬華人的背景,到多元族裔文化的交融,不僅讓讀者從閱讀中收穫許多,更隨著青年志工的腳步,一起體會著文化衝擊和調適學習。——賴樹盛 Glocal Action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祕書長

    在本書中,透過一篇篇彷彿只是在講述著馬來西亞一處處偏鄉發生的小故事,卻巧妙地讓一群來自台灣的國際志工真實落地在連馬來西亞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和事情……每一篇故事中都融合著一段國際志工如何成為在地服務當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朱永祥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創辦人

    台灣大學生志工服務團先後參訪馬來西亞三個城鎮,以另一個視角觀察,以學術專業參與在地社區,為馬台讀者再現務邊、實兆遠及十八丁的歷史掌故、風土人情、多元文化特色、華人社會的生活面貌,還有馬台合作的情誼。——陳亞才 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常常看到有人跑去泰寮柬當志工,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去馬來西亞。原來馬來西亞和我想的不一樣。——藍白拖 背包旅人

    過去我們對東南亞的認識所知甚少,而這一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東南亞文化,也讓我們進一步去思考每一個人的角色和責任。——劉嵩 金鐘獎紀錄片導演

    他們在馬來西亞做的事情,有深刻的文化理解、尊重與學習。讓我們帶著好奇、放下偏見,隨著麗蘭及學生的眼與心,走訪這個文化豐盈的國度。——賴素燕 金鐘獎主持人

    這是一位有著人類學雙眼的教育者。透過兩個家鄉的相互照見,馬來西亞不再是所以為的馬來西亞,而是那歷史層疊間,艱韌磨合、滿溢香料滋味的、各個真實生命的痕跡。——江明親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