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只剩無盡的重複與無聊的堆積,孩子的微笑讓我們重獲新生。這是一趟非關宗教、非關逃離、非關冒險的旅行。我,站在世界的某處,與異地的孩子面對面,手拉手,相視而笑。為何要離開舒適的環境去艱難的異地旅行?為何要照護那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與老人?為何要自掏腰包去不舒適的環境受罪;連續八天拉肚子而只能待在旅館床上、無法動彈?我們又能為這些殘缺而受苦的魂靈做什麼?為何世界各地有許多人一再地踏上志工之旅,無論他是18歲還是80歲?
簡媜的母愛賬簿、育嬰密語 暢銷二十年經典散文 育兒現場生命書寫 攜帶深厚的豐饒降世的祝福之書 從女孩到女人 柔情感性PK機智幽默 寫盡天下癡心父母的急切與悲歡 囊括文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民俗學,以及神人共存的傳統護幼智慧
◆用直白尖銳的散文剖開創痛,召喚共感女性經驗,犀利刻畫土耳其留學失夢記。 ◆張亦絢&邱常婷專文推薦,V太太、寶島少年兄、王子沃、吳曉樂、林妏霜、林蔚昀、徐珮芬、陳思宏、陳國偉、崔舜華、賀婕、詹閔旭、霧鹿一致推薦。
刺,是刺激、是限制,也是傷痕;浪,是湧動、是淹沒,也是欲望。 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書寫精選, 自1982~2019,橫跨近四十年性別穿脫與生命叩問—— 為什麼關於愛,關於家和自己, 要有一個固定的模樣?
當生命只剩無盡的重複與無聊的堆積,孩子的微笑讓我們重獲新生。這是一趟非關宗教、非關逃離、非關冒險的旅行。我,站在世界的某處,與異地的孩子面對面,手拉手,相視而笑。為何要離開舒適的環境去艱難的異地旅行?為何要照護那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與老人?為何要自掏腰包去不舒適的環境受罪;連續八天拉肚子而只能待在旅館床上、無法動彈?我們又能為這些殘缺而受苦的魂靈做什麼?為何世界各地有許多人一再地踏上志工之旅,無論他是18歲還是80歲?06年至今,李欣倫分別去印度與尼泊爾兩次,除了旅行者的身份,她選擇擁抱許多受病痛折磨的病童與老人,尋索以上的諸種問題。她曾親臨受難的生命現場,藉由與各國志工的互動中反思服務與奉獻的意義,同時藉此探問生命的存在價值。
【作者簡介】
李欣倫,一九七八年生,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具三種身分:素食者:24歲獨自去印度旅行3個月接受生命教育。因人道與環保,從這趟旅行結束後茹素至今。疾病與身體關注者:以散文集《藥罐子》、《有病》及碩士論文《戰後台灣疾病書寫研究》,觀照並凝視疾病與身體樣貌,思考文字如何再現身體感知,讓讀者感同身受。旅行志工:06年至今去印度與尼泊爾當志工,不隸屬於任何宗教團體,而是獨自出發、學習、省思,凝視殘缺與衰敗的身體,親身實踐、體會長久以來關懷的疾病課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