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娘炮

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

Dude, You’re a Fag :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

7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5/2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79.0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3844327
  • 字數: 145,010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29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娘炮」是不陽剛的,是陰柔的,
  就像一塊燙手山芋,每個男孩都不想要落在自己手上。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將它烙印在別人身上,藉此證明自己是陽剛的,
  於是無數的悲劇發生了,男孩也終於學會了如何壓迫他者。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 電子書: NT$ 266

    左手戴婚戒,右手渴望完美性愛 地方媽媽偶爾也想出軌!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作者最新力作  

  • 電子書: NT$ 301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 電子書: NT$ 322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 特價 電子書: NT$ 240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 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 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 落實真正的性別平權,就從搜集性別分析資料開始!

  • 電子書: NT$ 294

    被譽為「21世紀的西蒙‧波娃」、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 繼近年最具突破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論著《不只是厭女》後,又一重磅新作 犀利剖析「男性資格」如何作為社會潛規則,全面打壓女性的應有權利!

  • 電子書: NT$ 364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 電子書: NT$ 326

    除了外表、個性之外,到底是誰決定了你的性癖好、性對象? 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 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 電子書: NT$ 266

    二○二○年,憂鬱症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全球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三點五億!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80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漢斯.羅斯林

  • 電子書: NT$ 294

    厭女,是全球女性主義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是首部完整論述台灣厭女現象之作,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 電子書: NT$ 253

    【日本熱銷破50萬本!!】 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法務技官,揭露犯罪少年的真相── 從教育、司法、社會,乃至我們每個人, 如何一步步將需要協助的孩子推往地獄?

  • 出版日期:2020-11-04
    電子書: NT$ 315

    2021唐鳳增【福】春聯,開放下載! 已購書讀者請直接下載附件zip檔~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 電子書: NT$ 294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布萊絲幫助一位豪門富家千金的成績從B+進步到A,從此成為上流社會的熱門教師,也為她打開了上流教養世界的大門。這些家庭的孩子多半居住在第五大道中央公園附近,生活方式極盡奢華。家有變故就住五星級酒店;平日嗜好收集名流穿的天價品牌運動鞋;想逃避課業壓力就搭私人飛機去度假——她見到富...

  • 詳細資訊

    要辱罵一位男性,最髒的字眼就是「娘」。
    這個現象不只反映出陽剛至上的父權制度,
    更是幫助我們省思性別不平等的起跑點。

      —— 本書拆解陽剛氣質的形塑與認同,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性別平權,
      讓每一個玫瑰少年,都能擁有自由自在的未來。 ——

      「娘炮」是不陽剛的,是陰柔的,
      就像一塊燙手山芋,每個男孩都不想要落在自己手上。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將它烙印在別人身上,藉此證明自己是陽剛的,
      於是無數的悲劇發生了,男孩也終於學會了如何壓迫他者。

      ► 為什麼我們動不動就愛講哪個男生很「娘」?為什麼性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 我們的教育過程裡,不斷被教導「男生要陽剛,女生要陰柔」,這是怎麼發生的?
      ► 為什麼男性總愛開一些自以為幽默的「異男玩笑」,騷擾女性而樂此不疲?
      ► 男孩天天在「想色色的事」,這件事如何變成培養陽剛氣質的一大重點?
      ► 為什麼在學校裡,陽剛女孩大多比陰柔男孩讓人容易接受,甚至會廣受愛戴?

      *****

      「小學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叫我娘炮。」高三生瑞奇(化名)這麼說著。

      他身材纖細,笑容靦腆,喜歡打扮也熱愛跳舞,本該有一段快樂的高中生活,卻只因為氣質陰柔,每天在學校必須不斷忍受同學的欺侮與羞辱……

      這則故事絕非虛構,而且你我都不陌生,但我們從未真正理解,一個又一個的瑞奇為什麼被他人冠上「娘炮」之名,以及這個詞如何變成負面標籤,讓人傷痕累累,彷彿帶刺的玫瑰……

      在青少年養成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學校是最關鍵的社會化機構。

      長年研究性別認同的作者C.J.帕斯科教授,以陽剛氣質為核心概念,在本書描繪出一幅動態的性別認同過程,不但具有學識的原創性,也有助於我們省思以下重要議題:

      ◆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助長陽剛霸權,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延續。
      ◆如何在家庭、校園等組織中建立一套性別友善的制度與文化,擴展性別的多元認識。

      *****

      在這部得獎著作中,作者以一所美國中學為研究田野,耗時十八個月,深入參與學生生活,用生動又嚴謹的文字記錄了青少年是如何崇尚陽剛氣質,又是如何將之化為每日一再上演的羞辱戲碼。

      帕斯科指出,陽剛氣質是由一整套的制度章程、文化規範,與人際互動所構成的動態過程。陽剛氣質的形成即是一場一場「拒斥」與「確認」的日常儀式:男孩拒斥陰柔的一切,例如羞辱陰柔的男同學,避免娘炮標籤落到自己身上;以及確認陽剛的自我,像是以「把妹」衡量男性的陽剛程度,並將女性貶為男性的附屬品。

      藉著拒絕陰柔、擁抱陽剛,男孩確保自己能長成「合乎社會期望的男性」,但在這過程裡,他們不僅造成了傷害,更將性別不平等的現狀,不斷再製、流傳。

    本書特色

      ★出版即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度書籍獎、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性別研究書籍榮譽獎。
      ★一本嚴謹、專業,又充滿生動細節的田野研究,帶領讀者剖析陽剛文化的運作與互動。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巷仔口社會學發起人王宏仁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C.J.帕斯科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博士,現為奧勒岡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性與性別、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酷兒理論、新媒體研究,並參與過由麥克阿瑟基金會資助的「數位青年計畫」(Digital Youth Project)。

      研究與教學之外,帕斯科也時常針對青少年議題,如校園霸凌、性騷擾、性別不平等以及LGBTQ等主題舉辦演講。《你這個娘炮》(Dude, You’re a Fag: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是她的第一部著作,出版後榮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度書籍獎,以及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性別研究書籍榮譽獎。

    譯者簡介

    李屹


      社會學出身,歡迎社科哲商管等翻譯合作。
      譯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商周出版)、《解套》(游擊文化)等。

      elek.li@gmail.com
      elek.li/resume

    媒體推薦

    齊聲推薦

      王宏仁【專文推薦】/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巷仔口社會學發起人
      吳曉樂(作家)
      張亦絢(作家)
      畢恆達(臺大城鄉所教授)
      盛浩偉(作家)
      陳思宏(作家)
      陳嘉行(知性藝人)
      番紅花(親職╱飲食作家)
      藍佩嘉(臺大社會系教授、《拚教養》作者)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大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部異國民族誌來閱讀,作者文筆非常流暢,許多場景描述就好像活生生的電影在眼前播映。透過美國文化的他者,對照我們自身對於身體、性與男子氣概的理解,我們將可以更知道台灣性別文化的特色在哪裡。──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透過生動而吸引人的美國高中校園田野故事,揭露了陽剛特質、強迫異性戀機制、性別不平等是如何透過日常互動、嘲弄、體育、遊戲等建構起來。男學生、女學生、老師都共同參與其中。這是一本精采的社會科普之作,讀者沉浸在故事情節之中的同時,理論名詞也在腦中吸收消化。然後呢,就會反思自己的校園生活又是怎麼回事呢?──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兼具故事的動人魅力與研究的犀利眼光,讓人能夠很具體而微地瞭解性別氣質的各個面向,並深刻體會到:性別並非只是理論,在那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盛浩偉,作家

      高中時,有同學對我說:「你有七個姊姊?難怪這麼娘。」
      「娘」是指責,但我一直不懂,像姊姊不好嗎?
      我活下來了,接受了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踰矩鼓掌。
      但,其他受壓迫的同學呢?
      本書作者的田野精采,拆解校園的性別養成,質問父權社會的掐人陽剛。
      拋出問號,回到成長現場,把掐住我們的手,一指,一指,慢慢,堅定,撥開。──陳思宏,作家

      本書訴說了發人深省的高中生活故事,奠基於民族誌觀察與學生訪談,以此延展了性別與性相理論的深度。──麥可.梅斯納(Michael Messner),社會學家、《Taking the Field: Women, Men, and Sports》作者

      突破盲點的原創研究,重新處理了校園的階級、性別、族群,以及「娘炮」的標籤。本書將恐同心態置於研究要點,是一本容易讀的必讀之作。──肯.普倫莫爾(Ken Plummer),著名期刊《Sexualities》編者。

      要不是帕斯科這本細心且充滿熱情的民族誌,我們永遠不會了解「性別一致」(gender comformity)是如何從羞辱、恐懼與焦慮的一灘爛泥中淬鍊而成的。男孩必須透過(實體的與隱性的)暴力,才能成為「男孩」。真是一本引發思考、處處洞見的書。──麥可.基莫(Michael Kimmel),社會學家、《Manhood in America: A Cultural History》作者

      帕斯科為陽剛氣質、恐同心態、性相,與身體的交互作用帶來了全新觀點,促使我們重新思索性別認同的形構、集體的性別實作,以及性別不平等的再製。──艾米.貝斯特(Amy Best),社會學家、《Prom Night: Youth, Schools, and Popular Culture》作者

    得獎資訊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度書籍獎
      ★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性別研究書籍榮譽獎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巷仔口社會學發起人王宏仁專文推薦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43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