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出去,和真實的人,甚或只是真實的動物發展真實的關係後,
你便會面臨非常真實的危險:最後可能交付出『愛』的危險。」―強納森.法蘭岑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金融鉅子J.P.摩根最狂熱的藝術追求 貧窮女孩最魔幻的紐約上流社會大冒險 兩人的相遇, 竟造就一間媲美大英博物館的私人圖書館!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選書 ★《今...
當世界頌讚的成功你不擅長,當心底沸騰的聲音與多數人不同, 當摯愛與信念就要失去,你逃離的地方這輩子只能逃離—— 如何思考自己與群體間的距離? 如何勇敢,相信手中微小卻獨特的力量!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全球獨家收錄書迷敲碗已久主角凱西爾精選中篇〈迷霧之子:祕史〉!】 奇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得主,全球千萬冊暢銷大師 邪惡奇幻天才作家布蘭登.山德森 口碑爆棚暢銷作《執法鎔金》又一續章, 重溫「迷霧之子」系列經典故事! 傳說中的聖物降臨之際,奏起的竟是陣陣不祥的樂音……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人生就像一段有目的地的漂流 ——想去某個地方,卻往往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 歐巴馬2021年度最愛小說 比爾.蓋茲2022年夏季書單 銷售破1,000,000冊,賣出30國語言版權
到遠方,是出走,是尋找,是開拓,也是歸屬
繼《如何獨處》後,法蘭岑再次以幽默的機鋒與銳利的洞察,
帶讀者前往荒島的遠方、觀點的遠方、思想的遠方,以及閱讀的遠方。
精彩內容:
★科技消費主義如何偽裝成「愛」,讓人們逃避所有可能的痛。
★帶著《魯賓遜漂流記》與好友的骨灰,法蘭岑開啟了一段差點回不來的荒島放逐。
★摯友大衛.華萊士的迷人風采,與其孤決又令人心碎的自盡之路。
★「先發展,後環保」的口號,實際「創造」的是環境的毀滅。
★「狩獵」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無差別獵殺」卻是新時代的產物!
★小說家最討厭被問到哪四個問題?
★法蘭岑談艾莉絲.孟若「短篇」小說裡的「完整」人生,談她擅長的「事中之事」。
「我對鳥的愛儼然成為一個入口,通往心中一個重要但沒那麼自我中心的部分,我從不知道有這東西存在的地方。我不能再以地球居民的姿態一輩子漂流,不能再只管喜不喜歡而把承諾留給未來,反而被迫面對一個要不就坦然接受,要不就斷然拒絕的自我。這就是愛會對人做的事。」——強納森.法蘭岑
在這本深刻的演說和散文選集,強納森‧法蘭岑帶著煥然一新的力度回到縈繞心頭已久的主題,包括人和文學。無論是回憶他在賽普勒斯和違法獵鳥者的暴力衝突,省視心中對亦敵亦友的作家大衛‧華萊士自殺的感受,或是針對科技如何改變人們表達愛的方式提出動人而風趣的看法,這些文章都實現了法蘭岑「毫不隱瞞」的承諾。出自當代頂尖小說家之手,《到遠方》是部傑出而具啟發性的作品,記錄了一顆獨特而成熟的心靈與自我,與文學和當今一些最重要議題角力的過程。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
1959年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37歲、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的法蘭岑在《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文章,表達其對文學現況的惋惜,引起眾多矚目。他的第三部小說《修正》(2001)出版後好評如潮,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及2002年美國普立茲獎提名。第四本小說《自由》(2010)令他登上《時代》(Time)雜誌封面,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最新長篇小說《純真》(2015),亦引領話題旋風。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童年,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因此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創作第一部小說期間,曾在哈佛大學地震實驗室打工。現居紐約。
著有五本小說:《第27個城市》(The Twenty-Seven City)、《強震》(Strong Motion)《修正》(The Corrections)、《自由》(Freedom)、《純真》(Purity),兩部散文集:《如何獨處》﹝How to Be Alone)、《到遠方》(Farther Away),一部個人史:《不舒適區》(The Discomfort Zone),並譯有法蘭克‧韋德金德(Frank Wedekind)的《春醒》(Spring Awakening)等。
得獎紀錄
・2010《時代》雜誌百大人物、John Gardoner小說獎,入圍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2002 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入圍(Pulitzer Prize finalist)
・2002 國際筆會/福克納獎決選名單入圍(PEN/Faulkner Award finalist)
・2001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National Book Award)
・2001《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1988 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選Granta雜誌最佳美國青年小說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如何獨處》、《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告別施捨》、《獨居時代》等非小說作品,以及《應該相信誰》、《浮生》、《靈魂的代價》等小說。
名人推薦
「睿智、銳利的散文,在幾乎每一件事物中挖掘深刻的社會意義。」──《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法蘭岑的)寫作有種不炫技、近乎無自我的完美。」──萊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時代》(Time)雜誌
「美妙絕倫的散文。」──《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一部多面相、啟迪人心的選集,《到遠方》實則帶領讀者更接近作者。」──《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如同最好的小說,《到遠方》標出了一條告別孤獨的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