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和鄉村裡,歷史和生活嬗變為神話
人生的壓力和變幻,幽微成欣慰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在薩豐的故事裡, 你唯一會問的是,我要怎麼永不離開。 首刷100萬本,席捲全球50餘國、狂銷3,000萬冊的傳奇作家 最會說故事的鬼才,此生必讀的華麗敘事技法──
面對如此敏銳又如此懵懂 如此渴求又如此徬徨的「危險」年紀 即使是被引導得最好的年輕人在這其中也沒有導師 必須以自己的力量發現道路和救贖 引動 跨世代 跨時空 深刻共鳴的永恆經典
15位主角祕密獨白×59篇章×短短10天內返鄉歸葬之路 美國南方文學最具代表性人物 寫作手法名留青史 問世90週年地位仍高踞不墜 認識美國現代文學必讀經典 美國學生必備閱讀書單 《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奉為寫作靈魂導師 全新譯本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毛姆的自傳體小說,耗費三十年的自我救贖之作
在這世界, 所有屬於上帝的也可能屬於魔鬼。 米蘭.昆德拉奠定世界文壇地位的小說處女作, 創作初心的終極展現! ★榮獲捷克作家協會獎!Amazon書店讀者4.6星一致好評! ★昆德拉獨家親繪繁體中文版封面插畫,極具收藏價值!
《雪花蓮的慶典》是赫拉巴爾在1970年代,以克爾斯當地的風土人情為背景,自己化身為書中的作家,用日記形式寫成的短篇小說集,共21篇。如同《過於喧囂的孤獨》、《河畔小城三部曲》,《雪花蓮的慶典》也是赫拉巴爾鼎盛時期的作品。
赫拉巴爾在一九六六年回到他的第二故鄉寧布卡,在克爾斯森林附近定居,他認為在與鄰居互動的過程當中,讓他彷彿回到故鄉,重溫童年時期的種種,於是,林區的眾生相成為他創作靈感的來源。
小器的餐廳老闆、美麗優雅的夫人、萬年影痴、活在昔日榮光的自負畫家、喜好囤積舊貨的怪人、一心想擺脫專橫妻子的膽小丈夫、頭戴白色禮帽的神祕客、為一頭被射殺野豬的歸屬而爭執不下的兩個狩獵協會……典型赫拉巴爾式的誇張人物形象,加上鮮明的鄉村場景,搭配口語化的對白和方言俚語,赫拉巴爾寫出一篇篇令人難以置信或捧腹大笑的幽默人性故事,來反應他對生命的熱愛。
捷克導演日依.門澤爾(Jiří Menzel)在一九八四年將本書改編為電影,赫拉巴爾曾表示:「這部本土色彩濃郁的捷克喜劇,是令人傷感的當代民謠,是傷人的幽默曲,一部具有悲劇內涵的怪誕作品。」
作者簡介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是20世紀下半葉捷克先鋒派作家最重要的代表;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赫拉巴爾49歲才出版第一本小說《底層的珍珠》。他雖然有法學博士的學位,但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回收站打包工等工作。這些工作經驗為他的小說創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其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的一生都和這些人在一起,收集他們的語言精華及故事,在作品中創造出一群平凡而又奇特、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Pabitele,中魔的人們,是赫拉巴爾自創的新詞,指身處極度灰暗之中、又能「透過鑽石孔眼」看到生命之美的人。正如同名的短篇小說集《中魔的人們》中的小人物,看起來豪放開朗、詼諧風趣,但他們就像中了魔法的人,眼中的世界往往跟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因此更顯得他們處境悲慘。
代表作《過於喧囂的孤獨》被捷克《星期》周刊選為「20世紀捷克小說50大」第2名,僅次於《好兵帥克歷險記》。這部醞釀了20年才寫就的小說,於1976年完稿,但遲至1989年才正式出版。赫拉巴爾曾說:「我為寫這本書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赫拉巴爾的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影,目前有《底層的珍珠》、《售屋廣告》、《剪掉辮子的女人》、《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中魔的人們》、《溫柔的粗人》、《天使的眼淚》、《過於喧囂的孤獨》和《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其中《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的同名電影,於1966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售屋廣告》改編的電影《失翼靈雀》,於1969年拍攝完成,卻在捷克冰封了20年,解禁後,隨即獲得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譯者簡介
徐偉珠
江蘇無錫人。1990年畢業於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院語言文學專業。在捷克學習工作十餘年,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捷克語專業副教授。出版譯著《洪水之後》、《終極親密》、《嚴密監視的列車》、《雪花蓮的慶典》、《布拉格故事集》等十餘部。2019年9月被捷克外交部授予揚.馬薩里克銀質獎章,同年10月28日由捷克總統親自頒授一級功勳獎章。
名人推薦
我始終視赫拉巴爾為罕見的小說家,對其非凡的想像力我們唯有夢想。作為小說家,在二戰後的捷克文學中無人企及。——伊凡.克里瑪(捷克著名作家)
他把歷史的線性進程和獨特的人類生活嬗變為神話——從而把嚴苛的緊迫感和生命歷程的相對性變幻成令人欣慰的人工的回憶。——彼特.里克(捷克文學評論家)
這位獨特的作家神奇地將現實主義描寫手法和深刻的作品含義揉入社會主義文學創作之中,而這種獨創絲毫沒有破壞小說的可讀性。——蘇珊.羅斯(瑞士翻譯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