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之心

為什麼音樂如此動人?指揮家帶你深入音樂表象之下的世界

The Silent Musician: Why Conducting Matters

1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6/0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68075
  • 字數: 108,695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售價:NT$ 29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這不是一本指揮的養成手冊,也不是一本指揮史。這本書是寫給對於指揮「做什麼事、有何重要性」感到好奇的人。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台日同步出版,坂本龍一最後親校作品】 創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世界級的音樂家.人生的精彩終章 從《音樂使人自由》到《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以文字為樂器書寫留給後世的決定性自傳。

  • 出版日期:2023-07-28
    電子書: NT$ 336

    一個不會任何樂器,也不懂得使用錄音控台的人, 卻能贏得八座葛萊美獎,被歐美音樂界的巨星視為「傳奇」。 我不懂音樂,但我很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作者 里克・魯賓  

  • 電子書: NT$ 266

    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第一部正式自傳。 親身敘述前半生,不斷迴盪在生命中的音樂。 全書選錄自歷時2年又2個月的長篇專訪。 小時候,我就感到非常納悶,人怎麼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坂本龍一

  • 電子書: NT$ 336

    蕾瑟藉由按時序逐一帶入的十五首四重奏建構了精彩的敘事,帶著讀者走過形塑了生活在20世紀的蕭士塔高維契,其獨特而指標性的人生諸多個人、政治和職業事件。藉由串起與作曲家的朋友、家人及同事的訪談,以及和演奏過這些四重奏的當代音樂家的對話,蕾瑟為蕭士塔高維契身為人及身為音樂家提供了新的視角。

  • 電子書: NT$ 330

    巴赫。卡薩爾斯。橫跨三個世紀,一場音樂史詩的探索之旅 《經濟學人》:讀完這本書,你將從此對大提琴另眼相看! 張正傑、焦元溥、劉岠渭等大師級老師強力推薦。

  • 電子書: NT$ 299

    葛萊美獎得主、Wilco樂團主唱傑夫・特維迪傾囊相授,創作者都受用的40年創作心法、文字練習及旋律建議,揭開創作的神秘面紗,帶領讀者寫出屬於自己的一首歌。

  • 電子書: NT$ 315

    ★ 坂本龍一長達十年的深刻思想紀錄,絕無僅有的珍貴集結。 ★ 256則訪談全收錄,毫無保留、全面剖析教授的音樂世界。 ★ 深入坂本龍一的哲思,討論範圍極廣,緊扣時代脈搏。 ★ 「反傳記」書寫體,呈現坂本龍一最真實、直接的話語&思緒。 ★ 繁中版沿用坂本龍一御用設計師中島英樹原版書衣,極具收藏...

  • 電子書: NT$ 576

    從數百次失敗,如何成功走出一條暢銷、受獎無數的音樂路? 殘酷舞台上,「贏了增加信心,輸了也要變成經驗」——島崎貴光

  • 電子書: NT$ 336

    ●第一本電影配樂解密書● 帶你深入導聆賞析,那些年我們最愛的難忘旋律

  • 電子書: NT$ 419

    跟隨村上春樹的喜好  享受古典樂收藏的美好 本書收錄100篇、486枚唱片關於曲目、演奏家、版本、封面設計 親自挑選收藏唱片 完整介紹 「老唱片棲宿著只有黑膠唱片才有的氛圍。 這氛圍有如充滿鄉土氣息的溫泉,從深處逐漸療癒我的心。」 「人生啊,到頭來不過就是聚積著沒什麼意義的偏見。」

  • 電子書: NT$ 350

    ★這是寫給愛樂者的大腦科學,也是寫給認真聆樂者的音樂心理學+實用社會學 ★從聽見到覺察,重新認識音樂的內涵 ★音樂猶如一帖良藥, 可以凝聚人心 可以振作精神 可以紓解壓力 更可以治癒我們內心深處的靈魂

  • 特價 電子書: NT$ 325

    超過40萬訂閱人氣YouTuber 收錄歷年來在YouTube頻道「NiceChord 好和弦」 最受歡迎的80道音樂主題 不管你是做音樂的人,還是聽音樂的人──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然後把台灣的音樂變得更好吧!

  • 電子書: NT$ 358

    焦元溥繼《聽見蕭邦》後,睽違四年新作──《樂之本事》!張懸設計統籌! 愛和音樂是最美的同義詞 穿越古典樂的迷思高牆 你將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主題曲

  • 電子書: NT$ 350

    Amazon長青暢銷的全方位音樂指南 愛樂朋友圈口耳相傳的床頭讀本 你覺得自己喜歡音樂,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嗎? 你小時候學過鋼琴、小提琴打擊樂器,但始終搞不清音樂噪音有什麼不同嗎? 你喜歡唱歌,很大聲而且五音不全,該怎麼把握旋律、節奏與音準呢…… 就讓這本出自物理博士的作品,導你航...

  • 電子書: NT$ 435

    ★金鼎獎作者洪芳怡繼《曲盤開出一蕊花》後又一重磅作品 ★以歌曲為本位,全方位導聆上百首戰後經典臺語流行歌 ★以深夜廣播節目概念精心企畫,讀字聞聲,欲罷不能 ★金蝶獎設計師黃子欽操刀設計前導音樂概念專輯,驚豔呈現   

  • 電子書: NT$ 224

    寫過紐約,走過世界,陳德政這次將書寫的座標安置回孕育他的島嶼,回望了那個啟蒙他的時代,也回溯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長經驗。他在記憶的迷宮裡穿行,重訪一個個重要的生命現場——也許是一場神祕的集會,一卷失蹤多年的卡帶,一位殞落的英雄或是一名早逝的歌手,也許是一個從此失去聯絡的朋友。   這是一本寫...

  • 電子書: NT$ 910

    一句經典對白, 足以撼動觀眾的心靈,化剎那為永恆。 在無數好萊塢電影導演眼中, 對白就是凝聚情緒和駕馭劇情的一切。

  • 詳細資訊

    每一本談音樂的書,都是獨特而珍貴的。因為它試圖描述那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那不可言說之物。
    而有趣的是,沒有什麼人是真正不懂音樂的。
    音樂可能觸動每一個人的心,傳達那不可言喻的情感。

    【專業推薦】
    呂紹嘉 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
    連士堯 《MUZIK古典樂刊》副總編輯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樂團裡的指揮,是古典音樂當中最一眼可辨之人。這樣一個人人皆知的職業卻引發如此多的疑問,卻是很少見的:
    「樂團沒有你,不是照樣可以演奏得很好嗎?」
    「音樂會的演出有沒有你,真的有差嗎?」
    「樂手有在看你指揮嗎?」

    這不是一本指揮的養成手冊,也不是一本指揮史。這本書是寫給對於指揮「做什麼事、有何重要性」感到好奇的人。
    首屈一指的英國指揮家馬克.維格斯沃(Mark Wigglesworth),在本書中帶領我們從指揮連結到作曲家、演出的曲目、樂團成員、演出前的排練與演出的當下、聽眾、及整個古典樂界。指揮對於演出既有影響力,也有壓力,從他走進排練室、走上舞台,他就必須利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手勢、眼神來溝通。
    這本書也會談到指揮所面對的公共與私人的責任,也分享指揮這門藝術的竅門:精確、魅力、直覺、圓融與熱情。
    -------
    在一般的刻板印象中,指揮是個目中無人的自大狂,他自以為是,但在旁人看來,他的貢獻似乎跟樂手無法相比──這種滑稽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卻很老套。他是那個最後登場的人,此人顯然擁有不尋常的能力,能掌握音樂開始的時間點,然後比出各種與音樂的動勢隱然相符的誇張手勢,讓人聯想到魔法師,用一根棍子調製出一鍋神奇的聲音,最後擺出一副謙卑順從的樣子,接受聽眾的掌聲,踏著凝重的步履離開舞台……

    樂團的指揮,要設法讓所有的團員對於樂曲的表達趨於一致,在情感上也趨於一致。指揮自己可能對於曲目有一套看法或理想,但他必須透過聆聽(排練時)、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求取最大公約數。他會想要向自己的理想靠近一些,但也要留意不要放入太多自己,免得扼殺了作曲家的原意;或許要民主地接納一下團員的意見;排練不要把團員操到爆,以免到了現場演出時變得很僵化,完全缺乏靈性……
    指揮就像用手握住一隻鳥。抓得太緊,可能會掐死牠;抓太鬆,牠可能會飛走。

    有些我很喜歡的作品,我已經指揮了將近三十年。一定也有一些八十幾歲的指揮家演出某些作品的時間超過一甲子。對我來說,馬勒和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十號交響曲就像我每年都會碰到的表兄弟一樣。指揮跟每隔一陣子就會演出的作品之間的關係是長達一輩子的合作,隨著年紀漸長,這首作品會碰觸到你個性的不同部分。從這一點來說,這首作品總會讓你覺得有新意──它一直在那裡,但不斷會讓你感到驚奇。它們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每次指揮這首作品,就會在你跟它之間的關係鋪上一層新的記憶。每一次演出都匯集了你與這首作品共有的體驗。能持續這麼久的友誼並不多──我想這是因為音樂的本質已經固著,這讓你與作品之間的往來變得簡單──在生活中,這種單戀可能是不健康的,但在指揮的職業生涯中卻提供了許多慰藉。如果你能記得自己第一次「約會」時的單純、讚嘆與震撼,你的體驗還會更豐富。

    指揮只用肢體來表達音樂,別有一番好處。不管情感有多麼特定,如果不受文字語彙所限定的話,表現起來會更加強烈。文字很容易受到誤解,而樂團的樂手對於我們說的話所做的反應,不太可能一致同意,但是對我們的動作,比較會有相近的看法。音樂能化繁為簡,但若用話語去討論它,很容易適得其反。音樂是一種超越國界的語言,但這種語言並不能翻譯。要描述那無法形諸文字的,除了音樂之外,就只能用肢體語言來溝通。而指揮結合了這兩者。

    當音樂本身已經俱足,不需添加分毫時,就是指揮停止揮動手臂最好的時候。有些作曲家所寫的某些作品的某些時刻實在是妙不可言,其精神高深莫測,肢體動作只會有損其神妙而已。指揮只有保持靜止不動,才能讓樂手和聽眾找到想像力最私密的核心。艾爾加(Edward Elgar)的《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尼姆諾德〉(Nimrod)的開頭一片靜謐,讓人屏氣凝神,在我認為,如果指揮不做任何動作、不做一分增減,最能表現這段音樂的力量。不動作並不表示無所作為。靜止之中仍有流動,指揮仍然在指揮,只是以最細緻的方式在指揮。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連哄帶誘,讓別人把內心的情感表露出來,而且還鼓勵人們往內心深處探索,並讓音樂把在場的人拉到一起,這是當指揮最大的殊榮之一。這是私密情感的交流。聲音靜靜落下。

    演出歌劇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很多。知道這一點並不會澆熄雄心壯志,反而能讓你用健康持平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熱望。你很可能著手指揮一首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希望每一次都能實現理想的樣貌。這樣的事能否存在,沒有定論,但是在歌劇院,沒有人會期待這種事情會發生。大家都知道這個過程一定會發生預想不到的事,所以就有了非常刺激而真實的開放性。但有時候每個環節都很順利:歌手、樂團、後台技術人員、指揮和觀眾,他們的表現都超過自己和別人的預期,在你的人生中,有幾個晚上,因為每個個人和團隊的努力投入而實現了夢想。終極的藝術形式生出一個終極的演出,這是很少見的。但是那些能成為其中一分子的人,實屬三生有幸。
    ------
    如同萬花筒一般,也像是拿著一副放大鏡,擁有近三十年指揮經驗的作者馬克.維格斯沃,於本書中所挖掘的音樂各個環節的深度與廣度,令人讚嘆!
    不論是學音樂的學生、音樂家、或是古典音樂愛好者,都能從中受到啟發,更能欣賞音樂的樂趣。

    作者簡介

    馬克.維格斯沃Mark Wigglesworth
    英國當代指揮家。與一百多個管絃樂團合作過,也與許多全世界一流的樂團樂手、獨奏家、聲樂家與指揮家共事,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倫敦皇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台。他曾為《衛報》、《獨立報》撰稿,也替英國廣播公司(BBC)主持過一個六集的電視節目《雅俗皆可》(Everything to Play for)。他還灌錄了蕭士塔高維契的交響曲全集,甚受好評。他在2017年獲頒奧利佛獎(Olivier Award)的歌劇傑出成就獎。

    譯者簡介

    吳家恆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舒伯特的冬之旅:一種迷戀的剖析》、《權力的哲人: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早安,巴哈先生》等書。

    媒體推薦

    【專家好評】
    作者以最少的「專業語彙」,讓讀者窺探指揮到底在做什麼、想什麼,推薦給所有從事指揮、想要了解指揮的人。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前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

    指揮,正是一個如此細節繁雜的工作。透過作者維格斯沃近似叨絮但又真摯的個人觀點,讀者終將「見樹再見林」,窺視「指揮」一職無比迷人之處。
    ──連士堯,《MUZIK古典樂刊》副總編輯

    維格斯沃的指揮……展現了他是一位有遠見、有感染力的音樂總監。
    ──《星期日泰晤士報》

    (維格斯沃)徹底掌握總譜,從樂團與合唱團的表現來看,他的帶領顯然很能啟發人心。
    ──《紐約時報》

    他的指揮能量充盈,色彩燦爛,手勢具戲劇性,引人注目,亦不失尊貴。
    ──《每日電訊報》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90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