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第50期雜誌中,我們重訪了八年來採訪過的餐廳與餐飲人,請他們思考現在台灣餐飲界與受訪當時的變與不變,以及他們自己或餐廳如何與時俱進。50期雜誌雖搆不上「寫一頁台灣當代飲食史」,但能為台灣飲食界八年來的點點滴滴留下紀錄,則令我們自豪。
台灣唯一貓咪專門誌,誕生! 如果您和我一樣是愛貓一族,現在起我們終於有 《貓咪與我》這一本專門為咱們設想的貓雜誌了。每 一頁都是和貓有關的內容,不會看到隔壁棚、與我們 無關的汪星人內容。所以儘管初期頁數是32頁,但絕 對是頁頁精彩,值得一看。
終於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去旅行吧!給自己一個出發的理由,可以是慢活漁港或是與櫻花為伴的半山,也可以是滿滿芬多精的森林又或是浪漫的農場,不管是全新的探險或是重新發現,這次就調慢呼吸節奏,不再走馬看花!
2023年底COP28在杜拜舉行,各國元首、政府官員、學者齊聚一堂開會,為了符合2015年《巴黎協定》在本世紀末氣溫增幅1.5℃內的目標,會議期間首次倡導Vegan飲食,提供1.5℃菜單(1.5℃-aligned Menu),每天25萬份餐點至少三分之二為無肉的蔬食選擇,展現出在符合低碳排友善環...
「好想吃肉啊!」想為家人或朋友獻上令人驚豔的肉料理,走進全聯看到滿滿貨架卻又不知從何下手?《PX COOK》了解你勇於嘗試的料理魂,本期以「肉料理」為主題,邀請四大主廚分享私房密技,在家也能跟著做出屬於自己的美味肉料理。
空間不夠大,東西又很多,好像收來收去似乎收不完? 本期收納PLAY的cover story將帶給你小空間快速收納的終極絕招,針對最常碰到的衣櫃問題、廚房、冰箱、浴室、化妝台、提出解決方案,並提供Before&after的實際操作,讓你按部就班,10分鐘內解決擾人……
《幼獅文藝》電子精選版!搶鮮看! 「青年關懷第一品牌」,劃分「社會關懷」、「生活空間」、「多元文學」三大方向;另秉持文學初衷,擴大文學涵義,特列「類型文學」徵稿。
先學會減量取捨,收納才會做的好!能提昇空間使用率的「減量收納學」! 家裡的東西總是亂糟糟、無法長期的收整乾淨,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把東西都一一歸納、好找又方便拿取呢? 收納很難做好,其實最大主因是「家裡擺放的東西太多」!物品種類太多、難以分類,分不清楚需要或不需……
《社福桃花園》為桃園市社會福利專刊,每季刊載內容多與市民朋友們生活相關的社福資訊,包括各項弱勢補助、福利津貼、服務方案等,亦可讓市民朋友認識社區中積極推動社福的團隊及代表人物,同時也能從中取獲知精彩的生活趣聞。
N0.24/2014寒露特刊:安靜地存在 跟隨愛亞老師的文字, 我重新理解並觀察植物,同時也想起那個曾與自然極度親近的自己。 那時,我是透過雙眼與感官,直覺理解世界的所有。 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話— 我們最早的哲學老師,是我們的眼,是我們的腳。 一本關心人、自然、文化與設計的季刊 |立...
《社福桃花園》為桃園市社會福利專刊,每季刊載內容多與市民朋友們生活相關的社福資訊,包括各項弱勢補助、福利津貼、服務方案等,亦可讓市民朋友認識社區中積極推動社福的團隊及代表人物,同時也能從中取獲知精彩的生活趣聞。
心靈工坊2022年9月發行第45期書訊 暢銷好書pp. 3-4:《懂得的陪伴》《歡迎來到性諮商室》 《聆聽的力量》《存在催眠治療》 熱門新書pp. 5-7:《孩子說「不」,才會去做》《地球就是諮商室》《動勢圖卡》《土星:從新觀點看老惡魔【全新修訂版】》《棘冠薔薇》《東臺灣頭頸癌診治專家》...
風雨如晦之際
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捧讀欣葉國際餐飲集團去年出版,紀錄40年發展軌跡的《餐桌的力量》書中,描述17年前SARS席捲台灣的文字,如今讀來除了有一股強烈的既視感,也依然怵目驚心:
疫情嚴重衝擊商業活動,旅遊餐飲業幾乎全面停擺,台北關了近百家餐廳,欣葉業績最慘的時候,掉了七成以上……
他也記錄下了當時餐飲業如何因應:餐廳推外賣;吃到飽餐廳改單點;主廚開發「防疫料理」;外場人員打電話問候熟客……
回顧今日,每天觀光餐飲業因應疫情的折扣、外賣外送行銷宣傳消息不斷。在眾多消息中可以見到創意,如晶華酒店將原本餐廳裡的說菜錄成了影片放在網路上,拿到外賣外送菜餚的客人,用手機一掃QR Code,故宮晶華總監楊惠曼和台北晶華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就會現身說菜。
然而,也在速食連鎖餐廳摩斯漢堡的防疫呼籲中看到,請客人不要將洗手台上的除菌酒精整瓶帶走或整罐倒空的呼籲。雖然不至於以「時窮節乃見」形容,但仍難免讓人心生感慨。
即便哲學家Georg Hegel警惕世人:「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但鑒往知來卻是人類發展所必須做的功課。《料理‧台灣》雜誌創刊至今八年,這段期間台灣餐飲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刊號封面故事「分子料理」,如今已非顯學,當時專訪的箇中好手主廚Daniel如今如何看待?米其林指南兩年前開始評鑑台灣,至今唯一奪得三星的君品酒店頤宮,又如何撫平米其林帶給員工的「心靈創傷」?
在這第50期雜誌中,我們重訪了八年來採訪過的餐廳與餐飲人,請他們思考現在台灣餐飲界與受訪當時的變與不變,以及他們自己或餐廳如何與時俱進。50期雜誌雖搆不上「寫一頁台灣當代飲食史」,但能為台灣飲食界八年來的點點滴滴留下紀錄,則令我們自豪。
《詩經‧鄭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值此疫情蔓延之際,我們為仍堅守崗位的餐飲人打氣鼓舞;並期待能再為這群值得尊敬的朋友,寫下無數頁屬於他們的輝煌紀錄。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民國78年),是一個以研究、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為宗旨的民間財團法人。本會已舉辦數屆的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並提供博碩士論文、社會人士學術著作、專案研究計畫的獎助與補助申請,同時亦出版會議論文集及國際性學術期刊,並提供圖書資料查詢以串聯人脈資訊的交流,近來更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以期達到資源之互動與整合的目的。
《料理‧台灣》雙月刊是一本涵概餐飲流行趨勢、餐飲專業知識、餐飲教育動態、以及餐飲文化的專業餐飲雜誌。在讀者群界定上,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