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受象形文字影響,是一個看得見才安心的民族,不但要看得見,還要聽得到,可以觸摸。
為迎合需求,自然界各種現像,都被人性化,成為一個又一個的神,而且都有來歷。
中國雖無宗教信仰,但卻滿天神佛,神佛大都來自人間,有人的性格,人與神同聲同氣,互相依存,和諧共處。
老子雖然被封為太上老君,由人變神,但他所說的「道」,卻是自然界規律,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
「道」是甚麼?太上老君也說不清楚。
道可道 老子的自然規律與社會法則(十四) 配音:粵語 字幕:繁簡
https://youtu.be/14ZzHUbNbgw
中國受象形文字影響,是一個看得見才安心的民族,不但要看得見,還要聽得到,可以觸摸。
為迎合需求,自然界各種現像,都被人性化,成為一個又一個的神,而且都有來歷。
中國雖無宗教信仰,但卻滿天神佛,神佛大都來自人間,有人的性格,人與神同聲同氣,互相依存,和諧共處。
老子雖然被封為太上老君,由人變神,但他所說的「道」,卻是自然界規律,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
「道」是甚麼?太上老君也說不清楚。
二千多年來,很多人企圖為「道」披上人皮,結果非但不似人形,更險些將「道」葬送,由於被屈解,「道」漸漸變成說不得的道理。
「道」是可以說的,也不難解,只是因太「顯淺」,大多數人不肯接受而已。
《呂氏春秋卷五大樂》詩解(下)(白話文翻譯 )
所謂道,是看不見,聽不到,又不能說出形狀的東西,有人能知道在不見中有所見,在不聞中有所聞,在無形中見到形,就可說差不多懂得道了。
「道」既超乎感官知覺,也非言辭能說得明白,只要接受看不見、聽不到、不能說出形狀,「道」就可一以貫通。
【視之不見 名曰夷】
「視」:站立突出眼睛,望向遠方。
「之」:向前搜索。
「視之」:看得廣遠才可擴濶眼界,增長見識。
「不」:上下探索。
「見」:跪坐突出眼睛,看着眼前。
「不見」:只看眼前事物目光如豆,見識狹窄。
「名」:名稱。
「曰」:說出來。
「名曰」:意思是。
「夷」:本義為弋,連着繩的箭,繳射,可以看到遠處景物,引伸清除視覺障礙。
看得廣遠才可擴濶眼界,增長見識,只看眼前事物目光如豆,見識狹窄。
就像射出連着繩的箭,無論射到幾遠,也可循繩知道箭的下落。
意思是清除視覺障礙,才可大開眼界。
【聽之不聞 名曰希】
「聽」:一耳兩口,表示用耳來分辨「陰呂」,傳說黃帝時伶倫制樂,用律呂以調陰陽。(律是單數為陽,呂是雙數為陰)
音樂是天地和諧、陰陽調和產物,大呂是十二音中,最高、最美音聲,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孟子曰:「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白話文翻譯)「像師曠耳朵那樣靈敏,不用六律音符做標準,也不能訂正宮、商、角、徵、羽等五個音。」
「聽之」:耳朵靈敏才聽到最高、最美音聲。
「聞」:以手附在耳朵。
「不聞」:以手附在耳朵也不能聽得清楚。
「希」:本義盼望,可以分辨出律呂,引伸為清除聽覺障礙。
耳朵靈敏才聽到最高、最美音聲,以手附在耳朵希望聽得清楚,最終會失望,意思是清除聽覺障礙,才有希望耳聽八方。
【摶之不得 名曰微】
「摶之」:摶砂弄汞,捕風捉影。
「不得」:砂子鬆散,水銀流動,風影皆虛,無法團捏把握,只會枉費力氣,難以收拾。
「微」本義是修剪頭髮,身體髮膚受諸父母,古時修剪只會剪去頭髮末端的微少部份。
微是古代極小單位,百份一寸、百萬份一兩,可以掌握到細微物質,引伸為清除觸覺障礙。
摶砂弄汞,捕風捉影,無法團捏把握,只會枉費力氣,難以收拾,意思是清除觸覺障礙,才不致徒勞無功。
【此三者 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
「此」:人所止步之處,即此處、這裏。
「三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
「致」本義是送到。
「詰」:查問。
「不可致詰」:詰屈聱牙,文字深奧,難理解。
「故」:存心、故意、因為......所以。
「混」本義是水勢盛大,引伸為統一、歸納。
「而」通「爾」,繞絲、紡線的架。
「為一」:統一本質不同的事物。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這三個現象詰屈聱牙,文字深奧,難以理解,因為很難說清楚,所以不一一論述。
像用繞絲、紡線的架,統一本質不同事物,將他們歸納在一起,才可解釋明白。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其上」:視之、聽之、摶之。
「不」:上下探索。
「皦」通「皎」,潔白、明亮、光明、清楚。
「其下」:不見、不聞、不得。
「昧」表示拂曉時分,晨光熹微之時,曖昧。
視之、聽之、摶之,經過上下探索,就會清楚明白。
不見、不聞、不得,經過上下探索,就會消除曖昧。
【繩繩不可名 復歸於無物】
「繩」本義為警戒謹愼,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方法治理天下。
「繩繩」本義是用墨斗線小心謹慎量度過,引伸連接不斷,可以作為規律。
「不可名」:無法下定義。
「復」:走向洞穴或墓穴,本義是回歸、招魂,引伸為恢復、還原、往返。
「歸」以掃帚打掃地方,本義是趨向集中在一地停留,引伸為女子出嫁,或士兵扎營。
「於」通「于」,管狀樂器「竽」的初文,竽是有三十六管的笙,是中國吹管樂器,唯一吹、吸皆可發聲的樂器,也是唯一可以吹奏和聲的樂器。
「無物」:沒有實質。
用結繩粗疏記事或用墨斗線小心謹慎量度,兩者都無法為規律下定義。
有三十六管的竽,雖然吹奏發聲多樣化,最終也無法解釋沒有實質的規律。
【是謂無狀之狀】
「是謂」:這就是。
「狀」本義為犬的外形,引申為物質形態。
「無狀」:沒有物質形態。
這就是由沒有物質形態到有物質形態。
【無物之象 是謂惚恍】
「無物」:沒有實質。
「象」本義是大象,引申為宇宙間一切景象。
「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恍」本義為意識模糊、迷離,忽然省悟。
「惚恍」:若有若無、形貌不定。
沒有實質的表象就是宇宙間一切景象,這就是若有若無、形貌不定的情況。
【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
「迎」本指相遇、相逢,引申為迎接。
「其」:宇宙間一切景象。
「首」本義是人頭。
「隨」本義為跟從。
「後」:被繩拉住腳,本義是落後、後面。
無論迎面相遇或從後跟隨,宇宙間一切景象都不會顯現出來。
【執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執」:以刑具拘執俘虜,本義為拘執,執掌。
「古」表示盾牌堅固,本義是堅固。
「道」:十字路口,引伸為規律、指導、引領。
「以」:剛出生仍連着臍帶的胎兒。
「御」本義為治理,表示抵禦、保護。
「今」:現在。
「之」:向前探索。
「有」:得到、獲得。
用盡方法堅守萬物誕生時的規律,才可保護現今的新生事物,免於夭折。
【能知古始 是謂道紀】
「能」本義為熊、三足鱉,引伸為有能力。
「知」:說話一矢中的。
「始」:胎兒頭部已向着子宮出口,寓意誕生。
「古始」:宇宙的誕生。
「紀」本義為編結繫聯約束絲縷的繩、法度。
「道紀」:規律的法度。
有能力快而準確地解釋宇宙的誕生,才可以說是了解規律的法度。
這一章告訴我們
看得廣遠才可擴濶眼界,增長見識,只看眼前事物目光如豆,見識狹窄。
就像射出連着繩的箭,無論射到幾遠,也可循繩知道箭的下落,意思是清除視覺障礙,才可大開眼界。
耳朵靈敏才聽到最高、最美音聲,以手附在耳朵希望聽得清楚,最終會失望,意思是清除聽覺障礙,才有希望耳聽八方。
摶砂弄汞,捕風捉影,無法團捏把握,只會枉費力氣,難以收拾,意思是清除觸覺障礙,才不致徒勞無功。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這三個現象詰屈聱牙,文字深奧,難以理解,因為很難說清楚,所以不一一論述。
像用繞絲、紡線的架,統一本質不同事物,將他們歸納在一起,才可解釋明白。
視之、聽之、摶之,經過上下探索,就會清楚明白。
不見、不聞、不得,經過上下探索,就會消除曖昧。
用結繩粗疏記事或用墨斗線小心謹慎量度,兩者都無法為規律下定義。
有三十六管的竽,雖然吹奏發聲多樣化,最終也無法解釋沒有實質的規律。
這就是由沒有物質形態到有物質形態。
沒有實質的表象就是宇宙間一切景象,這就是若有若無、形貌不定的情況。
無論迎面相遇或從後跟隨,宇宙間一切景象都不會顯現出來。
用盡方法堅守萬物誕生時的規律,才可保護現今的新生事物,免於夭折。
有能力快而準確地解釋宇宙的誕生,才可以說是了解規律的法度。
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
影音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
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rogwong
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節目加設簡體字幕,即是有繁簡體字幕。
敬請繼續支持,訂閱frogwong出版
https://frogwong.com/?p=3789
製作:山寨廣播 配音:王sir
音樂:Mystery/Sorrow(元方)
圖片:部份來自互聯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