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營利組織不支薪的志工工作會吸引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參與?
為什麼愈來愈多人或企業願意將自己的使命與理想發展為社會企業?
無論是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在今天的社會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力量。
比爾.蓋茲:「想更上一層樓的管理者,必讀的一本書。」 1999 年,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拜訪Google。當時這間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沒有實際的事業發展計劃,但是他們抱負遠大,想的是年營收百億美元的未來。杜爾被佩吉和布林兩位創辦人說服了,押下19年創投職涯最大的賭注,挹資近1,200萬美元,條件...
混沌失序成新常態,什麼是勝出的新路徑? 搶先掌握未來十年的競爭法則 訂閱經濟最成功典範,十年內擴及190國、訂戶直追兩億 執行長首次公開,在混亂邊緣致勝的經營哲學
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代替貝佐斯本人的親自撰述 剖析亞馬遜制勝的策略邏輯 以及他如何洞察未來的趨勢與機會
史上第一套探討管理的專著,啟動半世紀管理風潮 引領時代的企業家、管理學者遵循的圭臬 全新修訂版本 預購中,5/8正式上架
我們立志做小事! 為目標設定下限,用你的生活方式經營你的事業, 每個人就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只是「一人」的公司, 一人公司是「質疑成長」的企業。
不改變,就等死! 一流人才聚在一起,為什麼變成二流團隊?甚至只能展現三流績效? 一定有一種工作方式,能讓團隊的表現不打折,甚至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有的!這種團隊運作方式就叫Scrum! Scrum:不只從A到A+,還要快速拿到A+! 「Scrum」一詞源於橄欖球賽的「爭球」,...
「非營利組織」一詞最早由彼得‧杜拉克提出,本書為杜拉克有關非營利組織成功管理的經典作品(原書名為《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他認為,非營利組織因為沒有傳統的商業底線,他們的管理不是靠「利潤動機」的驅使,而是藉由「使命」的凝聚力和引導,透過管理的理念架構和技巧,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計畫和策略,俾使造福人群的使命能順利達成。
然而無論有多神聖的使命感、多崇高的理想、多熱血的奉獻心,都必須具備「機會」、「能力」「認同與投入感」才能落實。因此,杜拉克在書中提出了五大課題,包括「領袖的角色」、「行銷和發展的有效策略」、「經營績效與評估」、「人力資源與人際關係」、「自我發展」,並收錄與美國九大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訪談,引導已投入非營利組織和社會企業的人或即將加入其中的人,具體落實使命與自我發展。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1909年出生於維也納,2005年過世。著作多達四、五十本,發行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 涵蓋管理、經濟、政治及社會學等各方面,最受推崇的是他在管理學的原創概念。「目標管理」、「顧客導向」、「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等,都是杜拉克率先提出的創見。
本書奠定他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著作則建構了他在現代管理學上的根基,因而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英特爾總裁葛洛夫(Andrew Grove)說:「杜拉克是一盞指引我們的明燈,他的著作讓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美國《商業週刊》稱讚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華爾街日報》:「杜拉克是企業管理的導師。」
《經濟學人》:「大師中的大師。」
譯者簡介
余佩珊
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曾定居香港,完成高中及大學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密西根州立大學廣告碩士,辛辛那提大學行銷學博士。曾任香港星島日報記者及專欄作家。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開設行銷管理、國際行銷管理推廣策略、行銷研究等課程。
20週年紀念版特別推薦
朱平(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
李永豐(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若水國際董事長)
楊儒門(248農學市集召集人)
好評推薦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詹文明(彼得‧杜拉克的入門弟子)
鄧佩瑜(群我倫理促進會祕書長)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朱平(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
彼得‧杜拉克常問這個問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你?」這個問題會引導你先改變自己、看到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相信未來會有一群三十歲左右的年輕優秀人才參與非營利組織,他們並不認為金錢是唯一能激發工作熱情的條件;他們將是少數能改變世界的一群人,知道自己可以改變成什麼樣的人。
胡忠信(政治評論者)
在企業管理的叢林裡,杜拉克就是雄獅,他的威儀與遠景,塑造了企業文化的走向;正如西方思想界的教父們,杜拉克是管理學界的首席教父,是第一流的趨勢大師,有著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宗教關懷,杜拉克才會提出「使命與領導」,強調「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方法,使「志工、社區、願景」三位一體合一,深化政府、企業以外「社會部門」(第三部門)的重要與趨向。
張明正(若水國際董事長)
《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管理聖經》涵蓋的層面很完整而且全面,不單單是一本企管書,更是一部管理經典。……可以說,《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這本書著實讓我獲益良多,更讓我屢屢從挫折中警醒。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杜拉克心目中的管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並非將管理視為一種營利機構的工具,而是視為一種社會機構中的核心功能。……他認為,只有從這種觀點,人們才能了解,為什麼「非營利組織」──而非如他早期所寄望的企業──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及為什麼即使是企業,也要向「非營利組織」學習如何管理之根本道理所在。
楊儒門(248農學市集召集人)
一如《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書中所提到的:「你必須具備三樣條件:機會、能力、認同與投入感!」原來不是只有熱情就好,還要有能力。經過整理之後才發現,有理念和熱情是重要的,更關鍵的是有能力和實踐力!
詹文明(彼得‧杜拉克的入門弟子):
杜拉克點出「你對世人的貢獻是什麼?」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不論是針對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甚至是企業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也是各位主管必修的工具書。
鄧佩瑜(群我倫理促進會祕書長)
我覺得這本書內容扎實,編寫風格特殊,字裡行間處處蘊涵著非營利組織應秉持的價值觀和倫理觀,仍然具有高度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