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操縱心智到壟斷市場、從散播仇恨到影響投票,
科技巨頭正逐步掌控人類生活和破壞民主自由,
如何監管這些演算法惡霸?抵抗這股數位暗黑力量?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新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書店國際與國家安全、國際經濟學、經濟史分類榜TOP1 全球唯一 繁體中文版獨家作者序,解析晶片法案後的美中台局勢發展 「如果有哪本書能讓所有人了解矽時代,並認知到這個時代的刺激與重要程度毫不亞於原子能時代,就是這本書了...
沒有貨櫃,就沒有全球化, 不會有好事多,也不會有電商龍頭亞馬遜、阿里巴巴,更不會有高科技; 透過貨櫃的起源故事,比爾.蓋茲讀到創新, 金融史學家伯恩斯坦、價值投資人帕波萊讀到產業本質。
本書記載了橫跨三個世紀、九次投機狂熱風潮, 以史家角度帶領我們從社會脈絡中,看透投機的面貌。 投機能讓某些人一夕致富,也能令某些人傾家蕩產。 錢思樂用引人入勝的金融史故事,講述人類千古以來的幻夢和愚昧。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LikeCoin發起人高重建、NFT平台Fansi執行長陳泰谷、區塊勢創辦人許明恩、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 專業推薦! 區塊鏈在玩什麼?V神是誰?本書首度揭開以太坊創始內幕 《彭博》前資深金融科技記者Camila Russo深度調查,就像讀《大賣空》般精采!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掌握17種思考方式,你就能創造財富,改變人生
當代貨幣學大師歐文.費雪 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破除萬物齊漲的迷思 |生活成本為何居高不下?通貨膨脹為何無法降溫?|
★《金融時報》2023年夏日最佳圖書★ 填補晶片戰爭中缺少的一塊拼圖 萬物藍圖的設計師──安謀 從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到AI運算商機 看他如何顛覆半導體業的商業模式,讓晶片設計無所不在!
V神第一本親筆著作 解析加密貨幣的過去、現在、未來 V神:「民主不單指政治,按一個讚也是民主,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當然是一種民主實踐。」 寶博士葛如鈞強力推薦:「將華爾街看不見的手,變成群眾之手而且看得見。」
全球獨家中文版!《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關心AI時代人類命運的必讀之作 當代經濟學巨擘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重新定位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正義》作者邁可.桑德爾 重磅推薦 ☉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這是一個「轉傳、分享」便可以創造數十億商機的時代, 當人人前仆後繼地投入社群網路時,我們究竟是掏金的人,還是被人盯上的肥羊? 揭露光鮮亮麗的社群媒體背後,真實存在的詐騙與剝削!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 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黑天鵝效應》作者最新鉅作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 ** **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 **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
大數據為什麼不夠聰明? 比機率更強大的思考工具又是什麼? 電腦科學界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暨貝氏網路研發先驅Judea Pearl總結畢生研究成果,聯手獲獎的統計學家Dana Mackenzie,提出改變人工智慧及科學界的重要工具!《快思慢想》作者暨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大演算》作者多明哥...
☆★ 獲選2020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書、《經濟學人》2020年度選書、《富比世雜誌》2020 年十大商業書★☆ Instagram版的《社群網戰》 繼臉書之後的下一頭社交媒體平台巨獸——你所不知道的Instagram,首度完整揭露!
★《原則》作者達利歐最新力作,唯一中文完整版! ★在變動世界裡找到不變的「大週期」,定位現在、推測未來、預作準備 ★美中爭霸、誰上誰下?橋水基金用演算法打分數! 算出衝突2026年在台海爆發? ★比爾.蓋茲、三任美國財長、華爾街巨擘一致推薦必讀
本書引領讀者進入「全球化秩序崩潰後地緣政治新局勢」真正務實的議題,以六個不同產業(運輸、金融、能源、原料、製造、農業)為主題,分析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前景,以及這六個產業之間的關連性:如東南亞的電力需求、威斯康辛州的精密製造業、南非的金融流動性、墨西哥邊界地區的安全和貿易軸線、美國中西部的運輸選項、美...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半導體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2030年將是決勝時刻! 40年科技產業資歷最強分析——從去全球化x亞洲新鏈的制高點 解析在半導體八強在國際新賽局中,科技產業版圖的重構與挑戰
原本以為不會有人想看的一本書 全球熱銷400萬冊 簡單有趣的方法,解決所有事件與謎團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
「我們非常幸運,福洛荷以狠準的眼光和有力的財經分析探討科技巨頭……對於如何限制科技公司的暗黑力量,各界的辯論越來越熱烈,本書為此提供關鍵的貢獻,挑明科技公司應該對人們與社會真正的需求負起責任。——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作者,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切莫為惡」(Don’t be Evil)是谷歌創立初期的座右銘,當時的谷歌認為科技將帶來更美好的世界,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谷歌、臉書或其他科技巨頭,都已將他們的創業初衷拋諸腦後。他們當年曾經努力創造的烏托邦,如今看來更像反烏托邦的寫照:運用數位監控技術在使用者不知情時喪失隱私,對散播假消息與仇恨言論消極作為,並以掠奪性演算法瞄準脆弱的使用者,操縱我們的欲望。
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谷歌合稱「FAANG」,已成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五大企業,他們藉由落差極大的資訊不對稱優勢,恣意運用我們的資料、操縱我們的心智、改變社會結構、破壞民主,只為無限制地提高獲利。到底這些已經快到不能倒的科技巨頭到底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這些曾經懷抱「數位烏托邦」理想的創業家們是如何成為窮凶惡極的壟斷企業,以不透明的演算法奪走個人隱私、富可敵國,用勢不可擋的力量操縱民主選舉時,還能逃避監管與稅負?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財經專欄作家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在她的新書《切莫為惡:科技巨頭如何背叛創建初衷和人民》(Don't Be Evil: How Big Tech Betrayed Its Founding Principles -- and All of Us)中,以她豐富的的調查報導經驗和採訪商業與科技新聞將近三十年所累積的人脈,從精湛的觀點深入挖掘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平臺巨獸如何拿使用者的資料和注意力去換取金錢,而這些高得離譜的利潤,廣大的使用者卻連一毛錢都看不見。在看清這些掌控數位科技巨頭的真面目和他們所使用的各種掠奪手段後,福洛荷提出她的願景主張,希望藉由打造全方位改善現況的各項措施,削弱科技巨頭予取予求的能力,讓廣大的使用者在享受數位生活的同時,免於遭受科技的黑暗面傷害。
作者簡介
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
拉娜‧福洛荷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全球財經專欄作家兼副主編,居住在紐約。福洛荷也是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全球經濟分析家,前一本著作《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Makers and Takers: The Rise of Finance and the Fall of American Business)分析資本市場為何不再支持企業。該書入圍二○一六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 (Financial Times and McKinsey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 Award)。另外,二○一八年福洛荷獲得美國商業編輯和作家協會(Society for Advancing Business Editing and Writing)頒發的最佳商業類獎,理由是在大型刊物上發表優秀的科技與政策評論文章。
福洛荷加入《金融時報》和CNN之前,曾在《時代》雜誌當過六年助理總編輯兼經濟專欄作家,先前則在《新聞週刊》工作了十三年,擔任經濟與外交事務編輯,也曾派駐歐洲和中東,擔任駐外記者。那段期間福洛荷在大西洋彼岸的報導,為她贏得了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彼得懷茲獎(Peter Weitz Prize)。福洛荷曾經獲得多個機構頒發的獎項與研究補助,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事務學院(John Hopkin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以及智庫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福洛荷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終身會員,也在開放市場研究所(Open Markets Institute)擔任諮詢委員。
福洛荷於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目前與作家丈夫賽奇維克(John Sedgwick)、女兒妲爾雅(Darya)、兒子亞力士(Alex)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譯者簡介
李宛蓉
主修新聞、大傳,從事翻譯工作近三十年,已出版譯作五十餘本。
好評推薦
「我們非常幸運,福洛荷以狠準的眼光和有力的財經分析探討科技巨頭……對於如何限制科技公司的暗黑力量,各界的辯論越來越熱烈,本書為此提供關鍵的貢獻,挑明科技公司應該對人們與社會真正的需求負起責任。——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作者,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乍看之下,《切莫為惡》對谷歌的針貶,好比一百多年前新聞記者塔貝爾(Ida Tarbell)揭發標準石油公司的惡行。可是這本書寫得極其靈慧,可讀性高,格局比塔貝爾的書寬闊很多。你擔心手機上令人沉迷的應用軟體嗎?擔心臉書在川普競選時所扮演的角色嗎?福洛荷會加深你的擔心,不過她也會提供你大量相關的資訊。」——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米爾班克家族資深研究員(Milbank Family Senior Fellow),《廣場與塔樓》(The Square and the Tower)作者
「本書超越市場扭曲和壟斷勢力的經濟問題,檢視矽谷公司不受羈束、監管不足對社會造成的更廣遠影響……福洛荷證明矽谷巨人最初固然受到『切莫為惡』信條的鼓舞,如今卻早已拋失自己的原則。」——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福洛荷的新書解釋科技巨頭公司如何利用各種招數,徹底擺脫稅法的稽查,其手法與金融危機之前的金融巨擘如出一轍,兩者在不透明和規模上旗鼓相當。福洛荷傳遞的緊急訊息是:『沒錯,我們真的都活在電影《駭客任務》(Matrix)的場景裡』,現在是我們應該勇敢站出來,抵抗這些演算法惡霸的時候了。」——凱西‧歐妮爾(Cathy O’Neil),《紐約時報》暢銷書《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作者,環境品質監管組織(ORCAA)執行長
「美國和全世界的每一位政策制定者都應該閱讀本書。福洛荷清楚說明一件事:任由科技巨頭自我監督絕不可行,她提出適合真實世界的解決方案,可望促成顯著的改變。」——喬納森‧塔普林(Jonathan Taplin),南加州大學安納柏格創新實驗室(Annenberg Innovation Lab)榮譽退休主任,《大破壞》(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作者
得獎紀錄
2019年廊燈商業書獎(Porchlight Business Book Award)年度商業書(Book of the Year)
2019年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年度科技書(The Best Tech Books of 2019)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