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修訂校對!
***
二十世紀末「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物質生活突飛猛進,
步入資訊時代的同時,人類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
或許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最新的一波巨大的斷裂!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 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開啟極地大探險時代的一次航行 傳奇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征服南極旅程的起點 人類第一次見識到海冰的威力 以及寒冷與黑暗能夠如何蹂躪人的靈魂 ★Amazon編輯精選最佳傳記與回憶錄 ★《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爾街日報》好評推薦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紐約時報》、亞馬遜Top 1暢銷書 ★ iHeartRadio最佳歷史類podcast改編成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它的篇幅不是兩倍長。 ★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暨《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麥爾坎.葛拉威爾最新力作 「精準轟炸」可以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無差...
“全世界都有病人等待器官;只有中国有器官等待病人。” 中共需要解决异议分子,因此,出现了地下器官库,出售异议分子的器官,并从中获利。 国际人权作家伊森‧葛特曼为了解中国活摘器官以及迫害法轮功等异议分子的方法,并揭露中国不寻常的医疗生态,他深入采访法轮功学员、狱警,和中国、台湾医生等超过100位证人。...
達爾文三部曲現代版!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最終章《昨日世界》磅礡上市: 重拾遺落在文明洪流中的昨日美好。
步入「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的我們,
是否意識到,全球都出現了嚴重的失序危機?
人類歷史的發展上層面臨兩次巨大的波動,
集體狩獵到農業社會為第一波,農業到工業為第二波,而21世紀的我們,正面臨「第三波」的巨大震盪。
法蘭西斯.福山給邁入資訊社會的我們,一個震撼的警示──
我們的社會結構,隨著科技與經濟迅速成長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
‧經濟產業的改變
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濟產業因科技產生巨大動盪,現代的知識經濟讓人們因掌控資訊而更有能力,鬆動了傳統的權威層級。
‧社會發生質變
犯罪率提高、生育率、離婚率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著科技的進歩而逐漸鬆散,進而對他人的不信任,個人主義凌駕於社會意識,這個時代正發生巨大的斷裂,進而造成社會結構的震盪。
‧過度個人主義的陷阱
個人主義發揮在市場與實驗室能帶來創新與成長,蔓延到社會規範的領域幾乎使所有權威產生動搖,也侵蝕了家庭、社區與國家的凝聚力,技術的改變造成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謂市場的「創造性毀滅」。
‧大斷裂到大重建
福山援引各類數據與社會學等資料,也借用經濟學到生物學等跨領域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同時福山也指出,在舊秩序瓦解之際,新的社會其實已儼然形成──這便是人類與他人産生聯繫的生物本質,人類會依據環境變化創造新的聯繫方式。而大斷裂之後的大重建時期,人們會自然而然的形成新的社會與道德價值,因為只有根據人類物質進步的現實進行社會調適,才能建立健全的社會秩序。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等書。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謬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等,現從事專職翻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