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精準學習

1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0.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3287322
  • 字數: 153,689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售價:NT$ 39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學習擁有生命力(vital principle),
而人類的大腦有著巨大的可塑性—去改變它自己,以適應環境。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45

    缺乏睡眠成為全球流行病的今天, 我們需要超強睡眠顧問沃克傳授的睡眠全書。 這本書總結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科學突破, 告訴我們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

  • 電子書: NT$ 300

    大腦喜歡零碎、不安定、潛意識的學習, 這本療癒系《最強大腦學習法》就是告訴你, 如何利用大腦的怪癖,把分心、遺忘、吵雜環境等大魔王, 變成提高學習效率的小天使。

  • 電子書: NT$ 300

    近十年來全球最前沿神經科學研究 全球暢銷書、微軟指定閱讀《心態致勝》的科學實證基礎 給你成長型學習思維的 6 把金鑰 ★結合「腦科學」與「教育學習」的第一本書 ★培養「成長型學習思維」,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和其他科目)

  • 電子書: NT$ 379

    為何「爸媽是最初的老師」? 你身旁的榜樣人物又如何形塑你? 大腦的鏡像系統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 電子書: NT$ 231

    全球熱門暢銷書《大腦喜歡這樣學》基礎強化版! 學習靠的不是天賦,而是一種本能,還有技巧的掌握。 只要搞懂大腦運作的模式,學什麼都無往不利,得心應手! 全球最大線上平台Coursera最受歡迎的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創下超過兩百四十萬人選修紀錄,修這門課的人...

  • 電子書: NT$ 252

    時間流逝,記憶,終究會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嗎? 最會說故事的哈佛神經科學家莉莎・潔諾娃 寫下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撫慰失憶的痛苦與恐懼 這次她用淺白的語言解釋大腦的運作,每個人都能擁有好好記憶一直到老的方法

  • 電子書: NT$ 266

    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 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史上最年輕得主!   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 加總在一起,關上了她面對世界的門, 但科學給了她解鎖的金鑰,寫出這本書。   幫不懂人類是怎麼回事的人,提供解釋。 幫自以為懂得人類的人,換...

  • 電子書: NT$ 294

    百萬暢銷書《改變是大腦的天性》續作! 神經科學家走遍五大洲追蹤重啟大腦的能量療法, 第一手發掘強化神經迴路、激發自癒力的復原故事。 帕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疼痛、中風、腦傷、自閉症、過動症都有機會康復! 善用光、聲音、震動、電流和運動活化神經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   光是用心...

  • 詳細資訊

    大腦具有超凡的反彈能力,即使在受到巨大的創傷,如眼盲、失去半個腦或社會孤立後,還是能發展出學習的能力。這個學習的火花並沒有被這些不幸的遭遇所熄滅,語言、閱讀、數學、藝術創造:這些人類所特有的能力,也是其他靈長類所沒有的。
     
    現代學習科學的旅程包括三個部分:

    在第一部分,〈學習是什麼?」〉(What Is Learning?)

    我們從學習對人類和動物的意義是什麼開始,討論學習時的法則或機制,因為學習就是逐漸形成外在世界的內在模式,不論它是在矽(silicon)或是神經迴路上。

    當我去到一個新的城鎮時,我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心智地圖——這個城市街道巷弄的小模型。同樣的,一個孩子在學騎自行車時,他也是在他腦海中,模擬腳要怎麼踩、手要怎麼握把手才能維持自行車的平衡。電腦的人臉辨識法則也是先得出眼睛、鼻子、嘴巴的各種形狀和它們的組合,把它形成一個模型板(template)。

    在第二部分〈我們的大腦如何學習〉(How Our Brain Learns)之中,作者會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來回答。我會聚焦在嬰兒身上,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學習機器,沒有人比得上。最近的實驗資料顯示,嬰兒的確是如這個理論所預測的,他們是正在長大的統計學家。嬰兒一生下來,他們的大腦迴路就已經組織好了,可以投射假設到外面的世界去,但是他們同時也有極大的可塑性,這個從大腦突觸永遠都有改變的可能上可得之。在這個統計的機械中,先天和後天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在第三部分〈學習的四大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Learning)中,作者詳列出為什麼大腦是到現在為止最有效率的學習設備。四根支柱就是四個重要的機制,使我們可以學習。第一個是注意力。第二根支柱是主動參與。第三根支柱是錯誤回饋,它正好是主動參與的反面。最後,第四根支柱是固化:透過時間的流逝,我們大腦彙整已經學會的東西,把它轉存到長期記憶中,把神經資源釋放出來以備未來的學習。

    這四根支柱有普遍性,嬰兒、孩子、大人在學習時,都用到它們。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把這四個能力操到很熟練—這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原因。最後,在總結時,我會討論這些科學的進步該怎麼應用。改變我們學校的教學法、改變家庭、改變職場其實是不必要的,只要遊戲、好奇心、社會化、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就可以增加我們大腦本來已經有的最大才能:學習。

    作者相關著作:他發表了很多經過同儕審訂過的期刊文獻,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包括《數字感》(The Number Sense)這本暢銷書和《大腦與閱讀》(Reading in the Brain,信誼出版)等。

    作者簡介

    Stanislas Dehaene 史坦尼斯勒斯.狄漢

    法國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在他成為世界頂尖的語言和數字大腦處理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之前,原本就是數學家和心理學家。他是法國Saclay認知神經影像中心的主任,也是法國國家學院(College de Fance)實驗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法國科學院(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的院士,他同時也是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 的院士。

    他發表了很多經過同儕審訂過的期刊文獻,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包括《數字感》(The Number Sense)這本暢銷書和《大腦與閱讀》(Reading in the Brain,信誼出版)等。

    譯者簡介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和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

    洪教授已翻譯了五十七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養男育女調不同》、《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教養的迷思》、《快思慢想》、《改變是大腦的天性》、《自癒是大腦的本能》等。

    洪博士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2005年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三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

    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五本書。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洪蘭教授強力推薦並親自翻譯~
    曾志朗   前教育部長
    白明奇  成大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兼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60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