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位能提出合理診斷結果及治療方針的醫師,
從病患的角度來看,卻很有可能把他當作是一名「惡醫」呢?
本書匯集第一線的醫學、公共衛生學、心理學、人類學、
行為經濟學和社會行銷等領域的專家,
完整揭露:醫病雙方在做醫療決策時,可能產生的偏誤與不當行為,
同時也向讀者提出「不受行為偏誤所困」的明智解方。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新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書店國際與國家安全、國際經濟學、經濟史分類榜TOP1 全球唯一 繁體中文版獨家作者序,解析晶片法案後的美中台局勢發展 「如果有哪本書能讓所有人了解矽時代,並認知到這個時代的刺激與重要程度毫不亞於原子能時代,就是這本書了...
本書記載了橫跨三個世紀、九次投機狂熱風潮, 以史家角度帶領我們從社會脈絡中,看透投機的面貌。 投機能讓某些人一夕致富,也能令某些人傾家蕩產。 錢思樂用引人入勝的金融史故事,講述人類千古以來的幻夢和愚昧。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掌握17種思考方式,你就能創造財富,改變人生
當代貨幣學大師歐文.費雪 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破除萬物齊漲的迷思 |生活成本為何居高不下?通貨膨脹為何無法降溫?|
★《金融時報》2023年夏日最佳圖書★ 填補晶片戰爭中缺少的一塊拼圖 萬物藍圖的設計師──安謀 從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到AI運算商機 看他如何顛覆半導體業的商業模式,讓晶片設計無所不在!
V神第一本親筆著作 解析加密貨幣的過去、現在、未來 V神:「民主不單指政治,按一個讚也是民主,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當然是一種民主實踐。」 寶博士葛如鈞強力推薦:「將華爾街看不見的手,變成群眾之手而且看得見。」
全球獨家中文版!《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關心AI時代人類命運的必讀之作 當代經濟學巨擘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重新定位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正義》作者邁可.桑德爾 重磅推薦 ☉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這是一個「轉傳、分享」便可以創造數十億商機的時代, 當人人前仆後繼地投入社群網路時,我們究竟是掏金的人,還是被人盯上的肥羊? 揭露光鮮亮麗的社群媒體背後,真實存在的詐騙與剝削!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 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黑天鵝效應》作者最新鉅作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 ** **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 **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
★《原則》作者達利歐最新力作,唯一中文完整版! ★在變動世界裡找到不變的「大週期」,定位現在、推測未來、預作準備 ★美中爭霸、誰上誰下?橋水基金用演算法打分數! 算出衝突2026年在台海爆發? ★比爾.蓋茲、三任美國財長、華爾街巨擘一致推薦必讀
本書引領讀者進入「全球化秩序崩潰後地緣政治新局勢」真正務實的議題,以六個不同產業(運輸、金融、能源、原料、製造、農業)為主題,分析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前景,以及這六個產業之間的關連性:如東南亞的電力需求、威斯康辛州的精密製造業、南非的金融流動性、墨西哥邊界地區的安全和貿易軸線、美國中西部的運輸選項、美...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半導體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2030年將是決勝時刻! 40年科技產業資歷最強分析——從去全球化x亞洲新鏈的制高點 解析在半導體八強在國際新賽局中,科技產業版圖的重構與挑戰
原本以為不會有人想看的一本書 全球熱銷400萬冊 簡單有趣的方法,解決所有事件與謎團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
──別傻了,你的敵人從來都不在醫院的診療室──
洞悉醫療現場的各種偏誤與不當行為,
就能不留遺憾地為自己及家人,做出更明智的醫療決策!
★ 第一本把行為經濟學的觀點,聚焦在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的代表作
★ 19位日本頂尖醫師與經濟學家現身說法,告訴你:面對各種最真實的醫/病僵局與認知差距,有何因應策略?
★ 立足全球醫療現場的第一手研究,提供躍然於紙上的行為經濟學思考方式,及活用理論的原則與方法
為什麼一位能提出合理診斷結果及治療方針的醫師,
從病患的角度來看,卻很有可能把他當作是一名「惡醫」呢?
醫生:「為什麼病人不能做出明智決定呢?」
病患:「為什麼醫生無法理解我的心情呢?」
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病患的決策過程和行為是如何改變的,
也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正確地去看醫生?
本書匯集第一線的醫學、公共衛生學、心理學、人類學、
行為經濟學和社會行銷等領域的專家,
完整揭露:醫病雙方在做醫療決策時,可能產生的偏誤與不當行為,
同時也向讀者提出「不受行為偏誤所困」的明智解方。
▶▶什麼是醫療現場的行為經濟學?
醫師和患者之間,在「要怎麼接受醫療行為」這件事上,
其實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現狀偏差(我現在還不要緊)
‧當下偏誤(我不想現在做決定)
‧沉沒成本偏誤(我不想讓過去的治療付諸流水)
‧可得性捷思法(醫生,我看到可以治癒癌症的產品廣告……)
▶▶給病患和家屬:面臨抉擇時,該如何做出明智的決策?
透過理解偏誤,就能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
發揮出與醫護人員「形成共識」的強大作用……
‧確定性效應(手術的成功率有90%,但失敗率有10%,咦?)
‧損失規避(就算接受癌症篩檢,還是有無法治癒的可能)
‧選擇/資訊過剩負荷(我乾脆不要接受治療好了)
‧助推(原來我接受這項療法是有好處的)
▶▶給醫護人員:行為經濟學如何釐清決策時的偏誤?
即便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
醫護人員在做決策時,依然會被行為偏誤所困……
‧醫護人員該如何向「有限理性」的患者及家屬提供資訊?
‧如何把「利他性」應用在醫療現場?
‧為什麼在「急性期」很難做出決定?
‧如何透過「自由家長主義」和「助推」進行醫療誘導?
獻給所有徬徨的病患家屬、醫療從業人員,
以及手中拿著候診號碼牌的你!
行為經濟學的特性,依存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文化之中。由於疾病帶來的風險程度與時間經過方式不盡相同,展現在行為經濟學中的偏誤特徵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本書所舉的實例,內容涵蓋:癌症篩檢、心血管系統疾病、重症、中止延命治療/安寧療護、器官捐贈,乃至於家屬的後悔情緒等,進行分門別類、鉅細靡遺的探討。
除了以病患與家屬的行為作為分析對象,本書更納入醫師和護理師的視角,探討他們身上出現的行為經濟學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和醫療行為/看護行為之間的關係,值得所有生活中必須「和疾病打交道」的讀者一讀!
編著者簡介
大竹文雄
經濟學博士。專業領域為勞動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
1961年出生於京都府。1983年畢業於京都大學經濟學系,1985年學習完大阪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1985年起歷任大阪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社會經濟研究所教授、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教授。
2005年獲得日經・經濟圖書文化賞、三得利學藝賞,2006年以《日本の不平等》一書獲得日本經濟新聞社的經濟學人賞、日本經濟學會的石川賞;2008年獲得日本學士院賞。著有:《經濟學思考的常識》、《競爭與公平》、《如何活在競爭社會》(皆由中公新書出版)。
平井啓
人類科學博士。專業領域為健康/醫療心理學、行為醫學、心理腫瘤醫學、行為經濟學。
1972年出生於山口縣。1997年學習完大阪大學大學院人類科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1997年起歷任大阪大學人類科學系助理教授、大型教育研究計畫支援室・未來戰略機構・經營企劃辦公室準教授、大學院人類科學研究科準教授。
2010年起,擔任市立岸和田市民病院指導健康心理師。2007年獲得心理腫瘤醫學會獎勵賞,2013年獲得日本健康心理學會實踐活動獎勵賞。
譯者簡介
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國語專門學校。赴日留學工作數年後於2017年返台。以日語筆譯為志業,目前已出版譯作十餘本,領域涵蓋人文史地、心理勵志和科普類書籍。希望自己的譯作能為讀者提供更良好的閱讀體驗,成為中文世界值得信賴的日文譯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