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這一次,任憑風雲變幻,她也將義無反顧走向階梯的盡頭,與他們一起,將曾經悲歡捨在身後,再無眷戀的迎向圓全。
Readmoo獨家增訂版,特別收錄作者 2023 年訪台簽名問候卡。 已購買本書的讀者,請於書櫃中點選同步,即可更新。 艱難時刻的光亮之書 一間便利店,接通了我們的幸福人生 ★韓國年度最受歡迎小說,銷售破70萬冊 ★Yes24年度之書,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總冠軍,口碑直追《歡迎光臨夢...
◆改編VR互動劇場,奇幻愛情跳脫文字,真實呈現眼前!影視計畫同步啟動中! ◆女王(作家)、林達陽(詩人)、張大春(作家)、陳希聖(製作人)、 陳名珉(作家)、陳慧如(影視編劇) 動容推薦 以吻封緘,互許此生 老街的初相遇,古鎮上的傾心許諾;他曾不告而別,卻也曾捨命相救…… 如今,她即將步上紅...
蝴蝶Seba最壯闊的奇幻大作──《禁咒師》系列 連載期間高掛排行榜52週,出版至今2億5千萬無可取代的閱讀感動。 全新修訂版,即將以溫柔的咒撼動你心!
她知道,這一次,任憑風雲變幻,她也將義無反顧走向階梯的盡頭,與他們一起,將曾經悲歡捨在身後,再無眷戀的迎向圓全。
九重天之下,
也有凡塵之中的小愛小恨。
然而這三人終究是再次回到了原點,
不同的是,
這一次的他們已是在血與淚、痛與亡中浮沉而過,
滿身滄桑,誓約亙古。
【自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孟婆。或許,每一個人想像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湯」的滋味和功效,也是眾說紛紜。想像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湯時的心情和感慨,大概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塵世活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番屬於自己的際遇與感悟。
寫這本書的初衷,源自2019年某一天,彼時我正和清華積極心理學班的幾位同學一起聊天。大家都人到中年,經歷的世事也多了許多,忽然感歎起現在社會上的詐騙、作假行為,似乎很多人越來越缺少敬畏心。面對這種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好像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變現狀。
說起這些,忽然覺得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青年人關注得比較多的東西,如果能把這部分的力量好好運用,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更深的世間法則自然運行。在我們忙碌的日子裡,是否有在夜裡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執著,感受天道萬物自然的運行呢?
想到這裡,就決定以「孟婆」的故事來做基點。孟婆湯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名詞,我想過將來自己終老之時,會不會不捨得喝下那碗孟婆湯,會不會對前世的一切還有所眷念?我也想過,若是自己可以選擇性遺忘,會遺忘哪段回憶呢?細細思量了很久,覺得自己哪段回憶都不該遺忘,哪怕是痛苦的、傷心的、失望的,但那些才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我的一部分,又怎能隨意的遺忘呢!只不過換種心態去看待過往的回憶罷了,這樣想來,就沒有那麼多情緒的起伏和糾葛了。
小說中反覆想表達的只有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我親愛的大舅舅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可惜他走得早,沒能看到這本小說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靈,一樣可以感受到這本書承襲了他的一部分的觀念,亦能得知他永遠活在愛他的親人朋友們心中。
人生不如意為常態,凡事小滿即可。無論一生何種經歷與苦楚,最終人還是要與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眾生死有異,為眾生而死得福生,為自身而死得還債生,天道自然,人道自為。
小說之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但因為小說的特殊性,所以也無法完全真實反映道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擷取點滴片段而已。小說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眾生一體之中,我們總能窺見自己的身影。
很感恩能邀請到我的兩位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蘇牧教授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毛利華副教授,來為整個《孟婆傳奇》系列寫序言,兩位良師都是啟迪我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明燈。
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因為你們的支持,才讓我可以盡情學習探索,發掘那些未知領域,體驗更加豐富的人生。同時也以此書紀念所有我逝去的親人們,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天下人與事,都因歲月而物換星移,最後再附上我喜歡的那段日本詩詞:
《敦盛》
細細思量,此世非常棲之所,
浮生之迅疾微細。
尤勝草間白露、水中孤月。
金谷園詠花之人,為無常之風所誘,
榮華之夢早休。
南樓弄明月之輩,為有為之雲所蔽,
先於明月而逝。
人間五十年,比之於下天,
乃如夢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豈得長生不滅?
非欲識此菩提種,生滅逐流豈由心。
在此願諸位四時吉祥、平安喜樂。
作者簡介
李莎
希達工作室創辦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學研究生、香港大學整合行銷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專業。曾於中山大學任職,並在韓國三星集團、周大福集團等世界500 強企業擔任集團高級管理職位。
擅長傳統文化在心理學方向和環境學的應用,並致力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
所撰寫的多篇學術性論文和專業性文章,已在《出版廣角》、《財經界》、《中國文藝家》、《發現》、《長江叢刊》、《中國民族博覽》、《新教育時代》、《中華少年》、《中國校外教育》等多家國家級專業期刊和國家級媒體刊登。
代表作品:《直覺力:讓人生經驗轉化成選擇的能力》、《焦慮心理學》、《1001 天》、《潛意識之謎》、《李莎的生活隨想》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