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人生】妍音 著✕【兩川言葉】跳舞鯨魚 著
獻給這個世代的探詢之書 Podcast《世代登出》共同主持人.高可芯.首部散文集 “當我焦慮於我什麼都不是, 卻也著迷於我什麼都可能是。” 可芯以誠實的書寫,對急於探索一切可能性、卻也迷失方向的自己,發出永無止盡的叩問。她著迷於年輕生命擁有的尚未定型,卻也焦慮著已經和最好的時光擦身而...
「人生」帶給他傷痕;「山」卻給了他力量 從山林起源、登山危機,寫一本與山的相處之道。 那些他吃過的虧、學會的經驗、和台灣山岳的迷人傳說與歷史故事。 從淺到深,分享給每一位登山初心者。
真正的散步者像蜿蜒的河流, 尋找著通往大海的捷徑。 找到做為人的生命平衡點 環境運動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作 發行160年紀念全新中譯本 梭羅翻閱最多的精彩講稿文章
「我知道什麼是始終如一。我知道我就是要走中醫這條路,並且堅持下去。我不相信天上掉下來的,我一直很努力,我也只相信努力。」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心理勵志類暢銷作家.阿飛 最新作品 甘於平凡,也是一種強大 想要慢下來時,就緩步前行; 想要遠離人群,就一個人生活; 人生需要留白,不必非得填滿, 只要真切地喜歡現在的自己,什麼樣的日子都不算虛度。
「一個人孤獨老去我不怕, 我害怕,到老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孤獨。」──威廉 五十篇作為時光寶藏的散文, 書寫著一人生活的悠然自在、心沉意定。 獨挑大梁的獨角戲,結局一定很幸福。
臺中是妍音與跳舞鯨魚母親的出生地,臺中是母親的形象,孕育時代的起落。
臺中的地理位置,造就臺灣電影文化的興起。
臺中的電影曾是戰爭教育下的產物,是臺灣庶民開始接觸娛樂的起因。
❝ 臺中曾經有座好萊塢,在地電影史牽動臺灣人民近代生活── ❞
宛若二十世紀民主政治與社會啟蒙的先端,例如林獻堂與蔣渭水透過電影推廣新文化運動、樂舞臺與農業運動的關聯、謝雪紅在臺中戲院召開市民大會……
臺中依舊是臺中?不只是戲院,鳳麟大酒家、南夜大舞廳、醉月樓、百貨公司和曾經其他伴隨時代而生的娛樂場所,一一塑造臺中舊城的回憶。
臺中,一座曾為省城預定地的城市,一座在日本時代擁有過繁華和傷痕的城市,一座東南亞新移民早在千年前就已到達的城市,一座注定遷徙命運的城市,如何透過電影發展與電影院歲月流轉,記錄下常民生活文化。
❝ 走在臺中舊城,睡睡醒醒於綠川和柳川間,似乎失去過什麼,又找回什麼。
日子,似一場電影。 ❞
「ようこ(叶子),不要跑太快,劇院快到了喔!」
那是妍音外公給母親取的名字,母親的名字跟著戲院的名字走過日本時代、戰亂和戰後,臺中戲院沒能走入二十一世紀,母親是臺中的活歷史,臺中中區曾經沉寂,母親也漸漸沉默,臺中中區隨著文創復甦,母親卻已然睡去。
聽戲的外婆、看戲的祖母和駐足電影院的母親,碎花長裙、蛋糕裙和百褶裙洋溢著戲院內外的青春。臺中中區電影歷史像朵朵繁花綻放,外公總說:不知道是戲迷人,還是人迷戲。人也似繁花,時間推移,歲月凋謝,到頭來,不知是戲院留住人的回憶,還是回憶被戲院塑造了。
有戲?沒戲?追戲的女孩長大了,和過去的母親一樣,忙碌操持著家務,是否還記得曾經追過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妍音
三月生,大墩女,港都婦,嗜閱讀,喜寫作。
靜宜中文畢,中山中文所選讀六朝文學,現為兒童作文教師。
以妍音一名創作各類文學,以王力芹一名創作兒童文學。
作者簡介/跳舞鯨魚
另筆名蔚宇蘅,來自蜂炮的故鄉,臺南鹽水。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畢業,現任高雄「喜菡文學網」小說版召集人。
曾獲現代詩、散文和短篇小說數十項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創作與出版補助,以及香港小學生書叢榜。
張慧芳(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凌煙(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得主《失聲畫眉》作者)
林翠鳳(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