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的經典與非典
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
嚴謹的論述,不嚴謹的對談
這是典律的經典式微的時代
也是孕育非典型經典的時代
因為現在是分歧而豐富的二○年代
法國小說家福樓拜(1821~1880)認為,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作家必須細密觀察,用心描寫,而創作者不該在作品裡表露自己的觀點,這些創作觀和風格影響後來的小說家十分深遠。《波法利夫人》對虛偽的社會面貌看似未加批判,但客觀、冷靜而精確的描寫,表現出來的悲劇氣氛和控訴力量反而更強。
嘗一小口馬德蓮,因「這個曾存在過一次」而享有完整生命的一瞬。 小說裡的普魯斯特時刻,讓我們愈洞徹時間是什麼, 就愈洞徹創作是什麼,也愈洞徹事物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就是作品所創造之物,做作品就是做時間,也就是做時間的觀念。 成為書寫的人,意謂成為做時間的人。
一九九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J. Crutzen)在二○○○年提出「人類世」的假說,認為地球自十八世紀末便走入「人類活動全面改變地球的地質年代」的全新世代;尤以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增高為主要特徵。「人類世」標誌著工業、農業、森林砍伐、都市化、過度捕撈、化石燃料耗盡、廢棄物積累...
在大約一年的時間內,透過電子郵件,作家吉奈向艾諾提出關於寫作的提問。 從說明自己對於寫作形式的探索,談到身為階級「叛逃者」的罪惡感;從如何看待文學,談到她想寫下現實的慾望;從描述自己喚醒記憶的方式,談到人們對精神分析之於寫作的誤解;從每本作品各自的成書過程,談到她的日記與訂定寫作計劃的方法;從她對超...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侷促現象,率先展現台灣的雍容、磅礡,他同時也在確立台灣小說家在戰後台灣文壇的存在位置,終戰不到二十年,鍾肇政也是憑著這本鉅著領先台灣小說家,突破殖民文化的封鎖線,站上了戰後站上了台灣小說的制高點,具有樹立文學新里程碑的意義。
《濁流三部曲》是台灣大河小說的源頭,作者細膩的描繪自身的經歷與時代鉅變下的風景,其中也有纏綿的愛情,形成視野寬闊的巨著。是書寫民族苦難的史詩,更可以讓許多新一代的讀者回顧父祖輩那段充滿心酸、屈辱、迷惘,卻又隱約摸索企盼未來的時代。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侷促...
《濁流三部曲》是台灣大河小說的源頭,作者細膩的描繪自身的經歷與時代鉅變下的風景,其中也有纏綿的愛情,形成視野寬闊的巨著。是書寫民族苦難的史詩,更可以讓許多新一代的讀者回顧父祖輩那段充滿心酸、屈辱、迷惘,卻又隱約摸索企盼未來的時代。 《濁流三部曲》的出現,不僅一舉打破了日治以來台灣小說創作的...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芬伶最新文學評論力作,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對上一個世紀的經典多有新論,對新世紀的作家與作品投以犀利的眼光,並抱以深切的期待。
本書有嚴謹的論述,也有不嚴謹的對談,評論有輕有重,大約紀錄這二十年來的文學觀察,在學院內,也在學院外,在創作內,也在創作外,算是當代論學文集,重要的是抓住此時此刻,並望向未來。如果它們紛雜而跨度太大,正說明了我們的時代多麼分歧,也多麼豐富。
作者 周芬伶 臺灣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散文集有《北印度書簡》、《絕美》、《熱夜》、《戀物人語》、《雜種》、《汝色》等;小說有《妹妹向左轉》、《世界是薔薇的》、《影子情人》、《粉紅樓窗》等;少年小說《藍裙子上的星星》、《醜醜》等。作品獲選國中、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並曾改拍為電視連續劇。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