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屈原《天問》到「天問一號」;從亞里斯多德到NASA「毅力號」,所有古今中外的火星相關知識一把抓!
從中國古代的「熒惑守心」到2021年的「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的幻想、火星的生死、火星的探索、火星的生命等,無所不談。
★★★本書榮獲2023年Openbook年度翻譯書、第四十七屆金鼎獎圖書翻譯獎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永續未來式推薦書單(https://event.nlpi.edu.tw/HRreading2024/Page/18)★★★ 《森林祕境》作者最新長篇力作 地球萬物共同譜寫的樂章,訴說著遠古以來生命的...
本書從廣泛的角度、認知與思維來探討時間。作者的身世也許不如《時間簡史》的霍金那般迷人,但這一本書,你絕對看得懂,且一定能激發你進一步的思考。藉這一本書好好面對你僅有的一生「時間」吧! ──侯維恕,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休士頓,我們發霉了!」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六名暢銷書 AMAZON最佳當月好書,4.5顆星幾近完美讀者好評 第七屆全美「一城市一好書」舊金山最佳選書 《不過是具屍體》、《大口一吞,然後呢?》之後,最搞怪的暢銷科普作家瑪莉‧羅曲帶你一窺所有為宇宙科學獻身的神奇事蹟! 歡迎來到太空!你的身體...
「只要我注視著滿天星空的運行軌跡,我的雙足便能離開地面。」 ──托勒密(Ptolemy) 第一次有人如此描繪天空: 不只是恆星與行星的領域,更有諸多橫衝直撞的神鬼魍魎、天象魔法師、 飛翔的水手、中世紀外星人、神話生物與妖怪。
★《紐約時報》暢銷總榜第一名 ★全球知名宇宙學網紅泰森,為忙碌的你開講宇宙必修課! ★把天文知識化整為零,去除艱澀計算,沒有難懂圖表。 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人能像泰森一樣, 能把宇宙天文講得扣人心弦又引人入勝, 你可能沒有時間看長篇大論, 泰森的這堂必修課輕薄短小,攜帶方便, 你在捷...
★全球知名物理家《悖論》作者最新力作! ★亞馬遜書店科普類書籍NO.1 ★亞馬遜書店生物類書籍NO.1 ★亞馬遜書店物理類書籍NO.1 ★獨立報「年度選書」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英國最受歡迎的科普作家,擬人化、譬喻式文風,輕鬆讀懂艱澀的量子力學 震撼科學界,公開愛因斯坦、牛頓忽略的...
「易讀又有趣,作者真的完整介紹了我們有限的知識, 以及我們那汪洋大海般的未知。非常享受的閱讀之旅。」 ——《自然》期刊 您知道嗎? 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只有百分之五! 您可千萬別沮喪,甚至該感到興奮。 正因為我們所知甚少,代表還有許多東西可以發現。 本書以幽默的口吻,將尖端科學家的知識化為易懂的漫畫...
我們終於—— 可以用眼睛直視太陽、知道哪個行星一天才10小時、星球未必是圓的、 人類可能移民哪些星球、「愛神」撞上地球時咱們連10秒鐘的逃命時間都沒有……。 暢銷新版增添內容: ◎探索火星的最新進展: 形成生命的條件──水、有機物和來自火山活動的能量,都曾存在火星上? 20...
最詩意的海洋知識,最生動的藍色記憶, 是時候,認識我們的大藍海洋! ★全球暢銷數百萬冊,翻譯成30多種語言。 ★《紐約時報》榜上39週第1名,停留榜上86週,出版1年銷售就突破25萬本。 ★《讀者文摘》自然圖書獎、美國國家書卷獎、費城地理學會亨利.布萊恩獎章、約翰.布羅獎章。 ★曾...
NASA資深科學家李傑信最新力作。有別於以往對單一主題說明透徹的形式,本書是作者在網路上接收網友們提出的問題,整理後集結而成的散文集,收錄了五十篇問答,希望能夠進行貨真價實的科「普」推廣。內容圍繞日常的物理知識、科學史故事、網路傳聞的解謎,關注於不需要太過深奧,僅說明簡單原理就能有所得的「有趣」科普...
從屈原《天問》到「天問一號」;從亞里斯多德到NASA「毅力號」,所有古今中外的火星相關知識一把抓!
從中國古代的「熒惑守心」到2021年的「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的幻想、火星的生死、火星的探索、火星的生命等,無所不談。
★NASA退休科學家—李傑信睽違20年的火星最新力作!
★最嚴謹的科學數據、最淺顯的文字所共譜的人類火星幻想物語
追尋火星生命:跟著水走!
從1976年「維京人號」登陸火星起算,人類花費了無數金錢、精力與時間,癡情地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然而卻一無所獲。一直到了2003年,人類回顧過去接近30年的研究歷程,終於歸納出嶄新的概念:生命必須與液態水共存,想要找尋火星生命,就必須跟著水走!
太空觀測,誰與爭鋒,問鼎霸權?
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在當代無疑是世上最大的一支遠洋艦隊,證明了當時的中國無論在科技、天文上均遙遙領先世界各國。然而在三百多年的時間裡面,原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反而落後了西方至少二百多年。在將來幾個世紀裡,蘇聯、美國爭相競賽,角逐太空霸權;在蘇聯瓦解後,美國長期獨霸敖首。然而,隨著祝融號出發探測,東方文明經過努力的追逐,終於再次回到太空科技的爭霸擂台上!
我們都是火星人!?
火星與地球由於距離太陽的位置相近。依照推論,火星應該與地球經歷了相似的「前世」。火星較地球小上許多,因此星球生成步調應比地球快,比地球更早達到適合生命起源的環境。火星生命起源後,搭上頻繁發車的隕石列車,降臨到另一顆藍色行星上,成為地球上的亞當或夏娃,再逐漸演化為現今的無數生靈。
這看似荒謬的理論,事實上卻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與理論支持。也許我們一廂情願的移民火星旅程,其實是一條漫漫歸途!
此生必做的一件事-在紅色行星上看藍色夕陽!
2018年中,我在科博館策劃推出了一檔特展「漫步太陽系」,展期9個月,是科博館那一年的年度大展。您或許會奇怪,科博館人才濟濟,為什麼會輪到館長親自下海,策劃一檔年度大展?原因無他,就因為過去20年天文學家對太陽系認知的進展飛快,所累積的珍貴資料豐富而有趣,已經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太陽系的認知,但這些知識卻還沒有進入體制內的教科書,所以社會大眾多半毫無概念,我看了著急,乾脆自己規劃一個展覽。館長要策展不難,因為沒有人會反對,所以2018上半年,「漫步太陽系」特展於焉出現。
這個特展從太陽談起,一路往外來到海王星,也包含了「主小行星帶」、「古柏帶」,和「歐特雲」三處小天體聚居的地方,以及近年來科學家對太陽系的嶄新認知。這裡面有個亮點展品,就是「火星巴士」,那是一個狹長的太空艙,周邊上下共有19面巨大電視,可以同時播出一個3D環景畫面,模擬人在火星地表的生活體驗!那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地球上的感覺,其中最有趣的比較,就是「藍色行星上的紅色落日」VS.「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前者是我們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景象,後者卻是探測車在火星地表所拍攝的夕陽畫面。這個對比是如此特別,所以我鼓勵參觀民眾把「欣賞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放到自己的BucketList裡去,列為此生必做的事情之一。
兩千多年來,火星(中名「熒惑」、西稱「戰神」)在先民的紀錄中史不絕書,它在夜空中的怪異行為總被連結到人世間的禍福窮通。16世紀中期,民智漸開,人們對火星的觀測和思考才逐漸步上科學的坦途,最近50年的探索和成就尤其豐富,我自己目不暇給之餘,總期待能有一本涵蓋完善但可輕鬆閱讀的「火星科普大全」出現,總攬至今人們對火星探索的過程和新知,今天看到李傑信博士的新書,方知期待終於成真!
李博士是我「長期」的學長,從台大物理系,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到美國航太總署(NASA),感覺上我一直走著李博士曾經走過的路。李博士在NASA長期主持太空科技研發和行政工作,但到了中年華麗轉身,同時兼有了科普作家的頭銜,他以「圈內人」的身份,在天文宇宙和太空探索領域提供讀者資料豐富、立論有據,但又輕鬆易懂的科普作品,長期造福社會大眾和年輕學子!
此書雖然是2000年出版的「我們是火星人?」一書的修訂版,但李博士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歷史和文化的內涵,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包含了最新的火星探索任務。就在2021年的2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號」和中國大陸的「天問一號」分別進入火星軌道,美國的「毅力號」更毫不客氣的直接降落在火星地表。兩週前「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放出探測車「祝融號」開始移動勘查……。李博士在書成之前,將這些探索任務的最新成果一一收纳於此書中,令人感動,也讓這本更新版的火星專書充滿了即時新知!
時至今日,人類登陸火星甚至長駐該處的夢想離實際發生已經不遠,這本書對社會大眾而言,將成為具備豐富科學內容的一本「火星觀光指南」,有興趣對夜空中這顆紅色行星一探究竟的人們,就請好好看完此書,相信您會有驚喜而豐富的收穫的!
——臺灣大學物理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
【作者簡介】
李傑信
美籍華裔科學家,前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任務科學家。
李傑信自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獲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物理學博士,後在職進修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管理碩士。先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從事太空研究,後調任華盛頓美國航太總署總部,負責管理太空科學飛行實驗任務。
美國航太總署給李傑信的退休贈言:感謝40年來對NASA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
李傑信工作出色,獲得NASA「傑出成就獎章」、「傑出服務獎章」、「銀斯努匹獎」、第一屆太平洋盆地國際太空年「松長紀念獎」。並獲得「通俗科學寫作第一獎」和臺南第一中學「傑出校友獎」等獎項。他所管理的太空飛行實驗專案,有8位諾貝爾獎得主參與。在國際太空合作領域,他是一位具知名度及影響力的人物,並擁有9項美國專利、發表過90多篇科學及科技管理論文。
除此之外,他也熱心投入科普教育,經常受邀在美國和海峽兩岸中學、大學和社會團體做科普演講,以及受邀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東森電視臺及飛碟早餐等眾多平面媒體講評。他的中文科普著作包括:《追尋藍色星球》、《我們是火星人?》、《生命的起始點》、《別讓地球再挨撞》、《天外天》、《宇宙起源》、《宇宙的顫抖》和《穿越4.7億公里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