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简体)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简体)

2001-2015年大马中文教会发展与挑战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檔案大小:2.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672006039
  • 字數: 134,689
紙本書定價:NT$ 267
電子書定價:NT$ 267
電子書售價:NT$ 187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这15年来,教会秉承异象与使命,蓬勃发展。 然而,近年来马来西亚宗教课题日益紧张、马来文圣经遭扣押、阿拉等字眼被禁、基督教原住民改教…… 乌云般逼近,挑战深化而频密。一叶知秋,且听11位教会领袖的表述。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69

    在充滿挑戰和苦難的世界中,我們往往會問:活著有什麼意義? 「當上帝的手介入,一切都有意義。」 傳道書探討的不僅是人生意義,更是敬畏上帝的重要性。敬畏上帝就是讓祂來介入,人生大小事都有祂掌權。 儘管這個世界充滿苦難,我們勞碌所得的終會消逝,但如果懂得敬畏上帝、按照上帝的心意來活,順境逆境都有意義...

  • 電子書: NT$ 455

    牧會三十載,畢德生最畢生難忘的49篇講章 以神聖的想像力,與真光一同於生活中翩然起舞

  • 電子書: NT$ 259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 電子書: NT$ 231

    慢下來,才能遇見神。 為忙碌生活按下神聖的暫停鍵, 為靈命創造呼吸與長大成熟的空間。

  • 電子書: NT$ 196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 電子書: NT$ 182

    明明心中懷疑,卻又不敢大聲提問的荒謬經文 舊約學者胡維華老師帶你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是作者司傑恩繼「門徒造就系列」三部曲後,意外發現失落的一塊拼圖。這段發現源於他自身歷經一段靈性低潮之路。那段日子在外界眼中可謂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但他卻迎接一場來自心靈的風暴,承受內心的空缺與喜樂的遺失。而這其實是出於靈魂的吶喊。

  • 電子書: NT$ 385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 電子書: NT$ 270

    展開一場紙上靈旅, 洗滌我們的生命。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時時默想耶穌的苦難, 連結現實生活中的低潮、困境與挑戰; 在沉思與禱告中汲取生命之糧, 接上耶穌賜與的平安和屬靈的力量。

  • 特價 電子書: NT$ 212

    ★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年度好書獎」 ★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美國Amazon五星見證 神的指引,比你想像的更清楚。 當神對你說話時,你聽得到、也聽得懂嗎? 本書提供的方法,讓你理解神的訊息, 分辨神的旨意,跟隨祂步履前行。

  • 電子書: NT$ 616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 電子書: NT$ 331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 電子書: NT$ 364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 電子書: NT$ 266

    是時候設好界線來強化防禦,專注在神所賜的重要呼召 不容許有毒的人繼續消耗你的喜樂、使命、影響力

  • 電子書: NT$ 266

    這一次,界線大師要教我們如何跨越保護自己的界線, 重新信任對方、修復關係。 當關係出問題時,要重建關係其實是有方法的。 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界線; 接著,了解對方是否已預備好要修復關係; 最後,需要雙方都投入關係中,才有可能達到真實敞開的關係。

  • 詳細資訊

    序:不能坐视历史自我消失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



      享誉五百多年的马来民族英雄汉都亚(Hang Tuah),已在1999年从历史课本消失。从马六甲王朝灭亡迄今,马来民族英雄,屈指可数,如此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英名盖世的风流人物,既没后浪涌来,为何却和同代英雄如汉惹拔(Hang Jebat)等,一起被浪淘尽呢?

      因此,网上言之凿凿:1998年当局请来一组国际专家,掘墓化验骨头,从DNA鉴定两位英雄,是中国人!是明朝派来保护马六甲苏丹的武士。既然是华人,立刻失去历史价值,无论几百年前他们对马六甲王朝的贡献多大,多么英勇地保卫国土和苏丹,也就只能一笔勾消。

      此说,马来同胞在网上有异议,但未见当局澄清。因此,益发增加汉都亚是中国人的可信性。

      在许多国家,凡政治上不正确的,历史都会重新编写,大马亦不例外。叶亚来纵使离我们不远,开辟吉隆坡的铁证犹在,地位也因此被颠覆。

      大马教会在这片土地上,早在唐代马来半岛就出现景教徒的Settlements。明朝葡萄牙天主教在马六甲扎根、明末荷兰人占领马六甲,荷兰改革宗随之立足。以后英国人经营槟城和新加坡,圣公会即服侍信徒,也有福音工作;马礼逊以马六甲为向中国宣教的基地,基督教在马来半岛历史的发展脉络,绝大部份的基督徒,皆一无所知。除了马礼逊牧师及伦敦宣教会的事工,较多他国学者研究之外,其他大马教会的历史发展记录,主要侧重在英语教会。而大马教会历史研究重要的学者如Roborogh所构图的中文教会,则脱离实相甚远——语文和数据,都是障碍。

      而大马基督教新教的历史研究,同样一片原始。大马教会历史论文集,由马神和天主教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Christianity in Malaysia ,1990年初版。现有电子的增修版。该书由多位学者分别撰述主流宗派的简史,为合集。此外,似乎未见什么专论结集出版。

      大马教会的历史,毋须什么政治正确或不正确的颠覆,当权者根本什么也不必做,我们就会自动殒灭——教会对国家社会发展建设无论哪一方面的贡献,都会流年似水地流逝,随史料未能好好保存而湮没,遑论有心人去整理研究。

      我国神学院的重点投注在培训传道人,尚且常显事繁人少力薄,教会既缺学术研究机构,教会历史研究这全无“生产力”的冷门事工,怎会有人问津呢?

      文桥原是个前线的福音机构,并未从事学术研究。只因曾经举办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因此,十多年前,不自量力,忽发狂想,在出版计划中列入一系列的大马中文教会历史丛书,希望能邀得主流宗派,撰写各宗派从设教到2000年为止的历史丛书。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脱离现实的狂想,又如何能够有梦成真呢?

      后来,把目标降低,从云里的山腰,降到云下山脚的平地。不能出版各宗派的教会历史专论,至少可以遍请各教会撰写简史和断代史。因此,从2004年开始,文桥举办了“福临禾场——大马华人教会二世纪历史研讨会”。以后陆续办了断代史“最大的福音浪潮涌进来:1948—19XX紧急法令到宣教士撤离”,以及“枝繁叶茂——本土领袖接棒到公元2000年”。

      三届研讨会下来,发现大多数宗派会议记录不全、各种资料,佚散者多,保存齐全者少;非中央制的宗派,根本就无法收集各堂会的基本资料。记得有人见过马六甲“红教堂”荷兰改革宗的受洗名册,当中有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此为奴。而中文教会,除了少数如卫理公会,每年年会能够提供详尽的受洗名册,其他宗派,大多阙如。

      早期教会有所谓移民社会的心态,同时信徒多为中国南来不识字的佃农贫农,即使在西教士撤退之后,接班的那一代信徒,还是受教育不高识字不多的先辈,缺乏保存资料的意识。可是,时至今日,华人教会的醒觉依旧不高,虽然我们多的是专业人士,教牧同工也从“九号位”(中五)过后进入神学院念本科,到现在献身者大多是大专毕业进入研究院念硕士、博士,情况没有多大改善。教会历史,同哪个个体有切身关系呢?一旦投入事奉,除了少数异数,谁不忙得团团转,甚至Burn out ?大马中文教会如此“宏大叙事”的命题,是现代或前现代的人,才会吃饱没有事干去玩;后现代的人,没这闲情逸致,理他都傻。即使我们已结集出版的三册宝贵史料,没有几间教会愿意购买,遑论收藏。很少人有兴趣知道大马中文教会的历史,因为,许多人连自己的祖父的尊名、祖母的贵姓,生卒年日,也蒙然不知,漠不关心,何况大马中文教会,与我何干?

      前年筹划今届的2001—2015年的中文教会发展历史,受邀撰写的教牧同工,仍然面对因为宗派制度问题,以及史料保存问题,困难重重。这十五年的资料尚且难以收集、整理,又如何承先启后,传之久远呢?

      汉都亚的历史地位被人取消,叶亚来的地位被人颠覆。我们教会的历史,如果我们不知其不可为而为,知其难而不畏其难,能整理多少,就多少;能保存多少,就保存多少,恐怕不待人灭,我们就自我消失。

      为此,要特别感谢各位讲员,大家都是特别忙碌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繁重的日常事奉,无论是领导宗派、牧养堂会、负责教学或行政工作,已足够让大家血压高,竟然愿意共襄盛举,肩负起这非常吃力的工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撰写这十五年来教会的发展状况。求主报答您们的劳苦。不过,大家所付出的心血,绝不会白费,无论是现在,是将来,大家所写的,将是我们这时代大马中文教会,最珍贵的史料。否则,大马中文教会所做的一切,在历史中将会一片空白。

      虽然举办这“没有生产力”,没有任何现实效应的历史研讨会,收集、整理、出版史料,在热带雨林的赤道国度,是零下30度的冷之又冷的冷门工作,但仍然有一群主内肢体,爱主爱教会,关心大马中文教会,奉献经费,资助这场研讨会,和出版论文集。而我深信,大家费心力收集史料撰写的论文,绝不会像媒体上绝大部份朝生夕死的文章,迅速泡沫化在茫茫的文字海洋大浪中,而会传之久远。因为本地的研究机构、新加坡、台湾、大陆和日本的学者,无论是研究大马华人、大马华人宗教、大马基督教,都在参阅我们所撰写、出版的这几册论文集。

      能办成这四届的中文教会历史研讨会,只有感谢主,感谢各位讲员,特别要感谢所有的奉献弟兄姐妹。因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这十多年来,没有教会及弟兄姐妹看重撰写大马中文教会发展的历史,而愿意奉献支持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使命。愿主报答所有奉献者。

      我们举办这热带雨林零下30度的研讨会,还有一群关心大马中文教会的教牧同工长执弟兄姐妹报名参加,让我们倍感温馨,让我们知道吾道不孤,上帝没让我们在零下30度结冰,因为有你们出席,有你们一起来关心。谢谢。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