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葉扶疏 烏雲漸攏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枝葉扶疏 烏雲漸攏

2001-2015年大馬中文教會發展與挑戰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135,015
紙本書定價:NT$ 267
電子書定價:NT$ 267
電子書售價:NT$ 187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這15年來,教會秉承異象與使命,蓬勃發展。然而,近年來馬來西亞宗教課題日益緊張、馬來文聖經遭扣押、阿拉等字眼被禁、基督教原住民改教…… 烏雲般逼近,挑戰深化而頻密。一葉知秋,且聽11位教會領袖的表述。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69

    在充滿挑戰和苦難的世界中,我們往往會問:活著有什麼意義? 「當上帝的手介入,一切都有意義。」 傳道書探討的不僅是人生意義,更是敬畏上帝的重要性。敬畏上帝就是讓祂來介入,人生大小事都有祂掌權。 儘管這個世界充滿苦難,我們勞碌所得的終會消逝,但如果懂得敬畏上帝、按照上帝的心意來活,順境逆境都有意義...

  • 電子書: NT$ 455

    牧會三十載,畢德生最畢生難忘的49篇講章 以神聖的想像力,與真光一同於生活中翩然起舞

  • 電子書: NT$ 259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 電子書: NT$ 231

    慢下來,才能遇見神。 為忙碌生活按下神聖的暫停鍵, 為靈命創造呼吸與長大成熟的空間。

  • 電子書: NT$ 196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 電子書: NT$ 182

    明明心中懷疑,卻又不敢大聲提問的荒謬經文 舊約學者胡維華老師帶你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是作者司傑恩繼「門徒造就系列」三部曲後,意外發現失落的一塊拼圖。這段發現源於他自身歷經一段靈性低潮之路。那段日子在外界眼中可謂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但他卻迎接一場來自心靈的風暴,承受內心的空缺與喜樂的遺失。而這其實是出於靈魂的吶喊。

  • 電子書: NT$ 385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 電子書: NT$ 270

    展開一場紙上靈旅, 洗滌我們的生命。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時時默想耶穌的苦難, 連結現實生活中的低潮、困境與挑戰; 在沉思與禱告中汲取生命之糧, 接上耶穌賜與的平安和屬靈的力量。

  • 特價 電子書: NT$ 212

    ★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年度好書獎」 ★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美國Amazon五星見證 神的指引,比你想像的更清楚。 當神對你說話時,你聽得到、也聽得懂嗎? 本書提供的方法,讓你理解神的訊息, 分辨神的旨意,跟隨祂步履前行。

  • 電子書: NT$ 616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 電子書: NT$ 331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 電子書: NT$ 364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 電子書: NT$ 266

    是時候設好界線來強化防禦,專注在神所賜的重要呼召 不容許有毒的人繼續消耗你的喜樂、使命、影響力

  • 電子書: NT$ 266

    這一次,界線大師要教我們如何跨越保護自己的界線, 重新信任對方、修復關係。 當關係出問題時,要重建關係其實是有方法的。 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界線; 接著,了解對方是否已預備好要修復關係; 最後,需要雙方都投入關係中,才有可能達到真實敞開的關係。

  • 詳細資訊

    序:不能坐視歷史自我消失
    黃子(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



      享譽五百多年的馬來民族英雄漢都亞(Hang Tuah),已在1999年從歷史課本消失。從馬六甲王朝滅亡迄今,馬來民族英雄,屈指可數,如此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英名蓋世的風流人物,既沒後浪湧來,為何卻和同代英雄如漢惹拔(Hang Jebat)等,一起被浪淘盡呢?

      因此,網上言之鑿鑿:1998年當局請來一組國際專家,掘墓化驗骨頭,從DNA鑑定兩位英雄,是中國人!是明朝派來保護馬六甲蘇丹的武士。既然是華人,立刻失去歷史價值,無論幾百年前他們對馬六甲王朝的貢獻多大,多麼英勇地保衛國土和蘇丹,也就只能一筆勾消。

      此說,馬來同胞在網上有異議,但未見當局澄清。因此,益發增加漢都亞是中國人的可信性。

      在許多國家,凡政治上不正確的,歷史都會重新編寫,大馬亦不例外。葉亞來縱使離我們不遠,開闢吉隆坡的鐵證猶在,地位也因此被顛覆。

      大馬教會在這片土地上,早在唐代馬來半島就出現景教徒的Settlements。明朝葡萄牙天主教在馬六甲紮根、明末荷蘭人佔領馬六甲,荷蘭改革宗隨之立足。以後英國人經營檳城和新加坡,聖公會即服侍信徒,也有福音工作;馬禮遜以馬六甲為向中國宣教的基地,基督教在馬來半島歷史的發展脈絡,絕大部份的基督徒,皆一無所知。除了馬禮遜牧師及倫敦宣教會的事工,較多他國學者研究之外,其他大馬教會的歷史發展記錄,主要側重在英語教會。而大馬教會歷史研究重要的學者如Roborogh所構圖的中文教會,則脫離實相甚遠——語文和數據,都是障礙。

      而大馬基督教新教的歷史研究,同樣一片原始。大馬教會歷史論文集,由馬神和天主教研究中心聯合出版的Christianity in Malaysia ,1990年初版。現有電子的增修版。該書由多位學者分別撰述主流宗派的簡史,為合集。此外,似乎未見什麼專論結集出版。

      大馬教會的歷史,毋須什麼政治正確或不正確的顛覆,當權者根本什麼也不必做,我們就會自動殞滅——教會對國家社會發展建設無論哪一方面的貢獻,都會流年似水地流逝,隨史料未能好好保存而湮沒,遑論有心人去整理研究。

      我國神學院的重點投注在培訓傳道人,尚且常顯事繁人少力薄,教會既缺學術研究機構,教會歷史研究這全無“生產力”的冷門事工,怎會有人問津呢?

      文橋原是個前線的福音機構,並未從事學術研究。只因曾經舉辦一系列的學術研討會,因此,十多年前,不自量力,忽發狂想,在出版計劃中列入一系列的大馬中文教會歷史叢書,希望能邀得主流宗派,撰寫各宗派從設教到2000年為止的歷史叢書。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脫離現實的狂想,又如何能夠有夢成真呢?

      後來,把目標降低,從雲裡的山腰,降到雲下山腳的平地。不能出版各宗派的教會歷史專論,至少可以遍請各教會撰寫簡史和斷代史。因此,從2004年開始,文橋舉辦了“福臨禾場——大馬華人教會二世紀歷史研討會”。以後陸續辦了斷代史“最大的福音浪潮湧進來:1948—19XX緊急法令到宣教士撤離”,以及“枝繁葉茂——本土領袖接棒到公元2000年”。

      三屆研討會下來,發現大多數宗派會議記錄不全、各種資料,佚散者多,保存齊全者少;非中央制的宗派,根本就無法收集各堂會的基本資料。記得有人見過馬六甲“紅教堂”荷蘭改革宗的受洗名冊,當中有非洲黑人——被販賣到此為奴。而中文教會,除了少數如衛理公會,每年年會能夠提供詳盡的受洗名冊,其他宗派,大多闕如。

      早期教會有所謂移民社會的心態,同時信徒多為中國南來不識字的佃農貧農,即使在西教士撤退之後,接班的那一代信徒,還是受教育不高識字不多的先輩,缺乏保存資料的意識。可是,時至今日,華人教會的醒覺依舊不高,雖然我們多的是專業人士,教牧同工也從“九號位”(中五)過後進入神學院念本科,到現在獻身者大多是大專畢業進入研究院念碩士、博士,情況沒有多大改善。教會歷史,同哪個個體有切身關係呢?一旦投入事奉,除了少數異數,誰不忙得團團轉,甚至Burn out ?大馬中文教會如此“宏大敘事”的命題,是現代或前現代的人,才會吃飽沒有事幹去玩;後現代的人,沒這閒情逸致,理他都傻。即使我們已結集出版的三冊寶貴史料,沒有幾間教會願意購買,遑論收藏。很少人有興趣知道大馬中文教會的歷史,因為,許多人連自己的祖父的尊名、祖母的貴姓,生卒年日,也蒙然不知,漠不關心,何況大馬中文教會,與我何干?

      前年籌劃今屆的2001—2015年的中文教會發展歷史,受邀撰寫的教牧同工,仍然面對因為宗派制度問題,以及史料保存問題,困難重重。這十五年的資料尚且難以收集、整理,又如何承先啟後,傳之久遠呢?

      漢都亞的歷史地位被人取消,葉亞來的地位被人顛覆。我們教會的歷史,如果我們不知其不可為而為,知其難而不畏其難,能整理多少,就多少;能保存多少,就保存多少,恐怕不待人滅,我們就自我消失。

      為此,要特別感謝各位講員,大家都是特別忙碌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繁重的日常事奉,無論是領導宗派、牧養堂會、負責教學或行政工作,已足夠讓大家血壓高,竟然願意共襄盛舉,肩負起這非常吃力的工程,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撰寫這十五年來教會的發展狀況。求主報答您們的勞苦。不過,大家所付出的心血,絕不會白費,無論是現在,是將來,大家所寫的,將是我們這時代大馬中文教會,最珍貴的史料。否則,大馬中文教會所做的一切,在歷史中將會一片空白。

      雖然舉辦這“沒有生產力”,沒有任何現實效應的歷史研討會,收集、整理、出版史料,在熱帶雨林的赤道國度,是零下30度的冷之又冷的冷門工作,但仍然有一群主內肢體,愛主愛教會,關心大馬中文教會,奉獻經費,資助這場研討會,和出版論文集。而我深信,大家費心力收集史料撰寫的論文,絕不會像媒體上絕大部份朝生夕死的文章,迅速泡沫化在茫茫的文字海洋大浪中,而會傳之久遠。因為本地的研究機構、新加坡、台灣、大陸和日本的學者,無論是研究大馬華人、大馬華人宗教、大馬基督教,都在參閱我們所撰寫、出版的這幾冊論文集。

      能辦成這四屆的中文教會歷史研討會,只有感謝主,感謝各位講員,特別要感謝所有的奉獻弟兄姐妹。因為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這十多年來,沒有教會及弟兄姐妹看重撰寫大馬中文教會發展的歷史,而願意奉獻支持的話,我們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使命。願主報答所有奉獻者。

      我們舉辦這熱帶雨林零下30度的研討會,還有一群關心大馬中文教會的教牧同工長執弟兄姐妹報名參加,讓我們倍感溫馨,讓我們知道吾道不孤,上帝沒讓我們在零下30度結冰,因為有你們出席,有你們一起來關心。謝謝。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