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錯過的事情有很多,但千萬不要是愛情。
因為愛情可遇不可求。
十六歲女生寫的第一本小說,竟然得獎了
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文學翻譯類獎
這個女生將告訴你──「人生有什麼不能錯過」。
青少年看重愛情,也看重友情。
面對學業和前途時,他們的毅力和耐力,不會比大人少。
世界不久就要交到他們手裡,尊重和信任,才是力量的來源。
青少年的世界,將透過一隻十五歲的手,讓你一窺究竟。
初吻、嫉妒、功課、後悔、謊言、炫耀、秘密、矛盾、陷阱、體諒、壓力⋯⋯
人性永遠不變,他們的愛恨情仇,你我都曾經有過,
只看每個人何時才有勇氣去面對。
*
那一年,海瑟和丹尼爾相遇、相愛,
但同時,他們心裡都還有放不下的東西,
只是,海瑟的似乎比丹尼爾的多更多。──
「你覺得幾歲結婚最好?」海瑟隨口問。
「二十四、五歲吧?」丹尼爾說。
「二十四?」海瑟好驚訝丹尼爾的答案。她的父母在二十九和三十三歲才結婚。她媽總是告訴她,太早結婚不是太瞎就是太天真了。找到對的人,是一件需要看仔細和多看看的事。
「那你呢?」丹尼爾問。
「我不知道。」海瑟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說:「我不⋯⋯嗯,我沒有想過⋯⋯我不知道,我認為我不會結婚。」
「什麼?」這次換丹尼爾吃驚了:「但是等你老了,你要跟誰作伴?」
「我不知道。」海瑟捏緊丹尼爾的手:「我不是當女朋友的料,更不可能是當太太的料。」
丹尼爾笑海瑟這麼說,他輕輕地朝海瑟的額頭親了一下,說:「你是。」
「為什麼我是?」
「因為你讓我快樂。」
【作者:童同】
十歲從台灣移居香港,
從此進入英文教育的國際學校。
中文裡的「聽、說、讀、寫」,
後來只有「寫」沒同步跟上她的年齡。
此書原稿是英文。
十二歲開始寫小說,
十五歲前,共寫了四十萬字。
「我是為了自己高興而寫。不打算出版。」
這是她十四歲說過的話。
當時也沒人當一回事。
這本小說讓字數累積成了五十多萬。
之前,從沒一個人看過她的文稿,直到譯者發現它。
她愛冒險。
她夢想的大學,最好校園裡就有衝浪的海邊。
幸福的時候,會突然想起某些人、某些事。
失意的時候,往往什麼也想不起來。
--童同
*
看過《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嗎?她就是那個小孩。
小時候,她聽了好多故事,現在,她想說故事給你聽。
她有個快樂的童年。
因為每天有故事可聽嗎?不是。
因為她有好多人愛她。
現在,她正經歷著「慘淡少年期」。
不過她說:「我好喜歡我每天的日子。我好喜歡我的人生。」
雖然她的美好人生,才要開始。
_原稿英文電子書即將在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上市。
中文書名取自鍾曉陽的填詞歌曲《最愛》_。
這本小說的一字一句都寫進了我的心坎裡。雖然故事以愛情和友情為主軸,讓一向習慣閱讀「愛情60%,奇幻40%」的我,一開始有些不適應。但故事內容扣人心弦,令人癡迷,讓我一口氣不看到結尾,沒辦法放下書來。閱讀過程中,不知淚崩了多少次。
我在主角身上看到了一部分自己的靈魂。──明知道奧齊是個不可能的對象,卻捨不得放下對方愛意的呵護。主角海瑟認為自己沒有玩弄男生的感情,但愛與不愛之間,我想不是「朋友」二字就能單純解決的。有時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要懂得放手。喝,我現在說得容易,但當初自己為什麼躑躕不前呢?
讀到男主角丹尼爾,讓我嚐到了初戀的甜,雖然太唯美和夢幻,但那種男生純情的可愛,卻是初戀裡永不褪色的真理。作者,你太厲害了。
主角和伊芙那種若即若離、忽冷忽熱的友情,到現在我偶而還會經歷。作者,你真的寫出了我的徬徨啊。
這本書刻畫了我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它貼切地寫出我們青少女的心聲。
——Ruby,新竹女中一年級
這本書在前言的部分就吸引住我了。我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離開南部的家鄉到台北工作;就像作者認為香港並不漂亮,我認為台北的一切都便利,但卻生活的不自在。
我覺得自己的成長有點半被迫的,好像還是個孩子就被迫穿上大人的西裝要開始工作了。有時會忘了自己還有童真和青春的那一面。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一頁接著一頁不停歇地看畢。看見了主角的青春年少,好像也抓到了已經被自己遺忘的、如星光般閃耀的美好回憶。它們其實一直都在,只是被日常瑣事給遮掩住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它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有的高中生活,想起了自己還是個孩子時的樣子。
——F,21歲,現任台大醫院兒科病房
闔上試讀本,我沉浸在故事裡面好久。
是沉浸在書中的故事,或是自己的故事裡,我有點分不清楚。
我想起國中高中學生時代,那些喜歡我的男孩。
我想起他們寫給我的信,和裡面扭曲的字體,快樂地訴說他們對我的喜歡。
我想起他們的微笑,我想起他們毫不掩飾的表現。
我想起那個,我喜歡的男孩。
我想起幾個早晨我站在鏡子前面練習看見對方要如何打招呼。
我想起幾個夜晚我聽著音樂幻想歌曲中訴說著的是自己。
我想起下課時看見他和別的女孩聊天時我多揪著心。
我想起千百個拿來與他爭執的芝麻蒜皮小事。
那時的戀愛沒有牽手,沒有接吻,沒有約會。
兩個人之間的溫度只繫在一張張有點香味的信紙上。
愛情是需要練習的,不管從幾歲開始。
作者的筆觸很可愛,簡單地說出了流動在每個靈魂之間的愛情。
淡淡的,有時候情緒很高漲,有時候埋了許多讓人想像的地方。
的確很容易,讓人跟著她一起戀愛,呵呵。
書中提到彼得麥克威廉曾經這麼說過:
「愛一個人,是種冒險。萬一不成功呢?啊,但是萬一成功呢?」
我好喜歡這句話。也好喜歡因為這本書而濺起的心中小水花。
——陳小可,30歲,任職工研院
這本小說的男主角,丹尼爾,大有問題。十五歲,這個年紀的男生應該還非常幼稚吧?我相信他還沒有成熟到會問海瑟前男友的程度。假設他真的已經成熟到這個階段了,那他絕對絕對不會在畢業舞會上對海瑟說出那一段「噁心吧拉連石頭都會起雞皮疙瘩」的「誓言」。come on!!!那段話看起來到比較像是——偷吃被抓到懇求女朋友繼續留在身邊的不誠實告白。還有還有,丹尼爾簡直沒缺點,不可能!對於海瑟在期中考前對他忽冷忽熱的態度不會發脾氣?他要不是不夠愛海瑟,就是他其實是個gay,而海瑟只是丹尼爾用來塘塞他爸媽的藉口。
然後是有關於海瑟複雜的女生朋友關係,我必須說我非常欣賞作者描寫海瑟和伊芙絕交(第四章第X頁)那段,寫得太漂亮了。讓我讀了就想到國小和好朋友寫絕交信的事。這也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作者總是用細膩又非常誠實的筆調,寫出一個青少年當下會有的心情。還有第五段關於成績功課壓力的部分,簡直就是廣大學生族的最佳寫照!看了我都覺得有一股怨念,從內心深處不斷搧動我,說今天晚上不要讀書了,趕快把那本壓在厚重文法書和我的勁敵三角函數講義下的《村上收音機三》看完。
──陳佩瑜,17歲,嘉義女中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乍看下是普通的校園愛情小說,但作者對於青春的那份迷惘,和對愛情的描寫,相當細膩。那些在面對感情時,所懷有的期待、徬徨、害怕、嫉妒,無論是愛情或友情,都讓人產生共鳴。
也許書中描寫的是平凡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但有些體會還滿不錯的,沒有走過可能也不會懂。
我很喜歡那些穿插其中的支線小故事,滿讓人驚豔的。
雖然我好像比作者沒大幾歲,這本書讓我懷念起高中單純的時光。
一開始,《纖纖小手讓你握著》這個書名沒有很吸引我,一直到最後看完了,才感覺到這意象的美麗。如果有機會,我也想看看原稿英文版。
我自己也滿喜歡寫東西的,但卻沒有完成過任何一本小說,任憑殘破的段落飄零。這本書也提醒了我,有夢想就該去完成。謝謝。
──Nina,18歲,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這本書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因為我很想要有個男朋友(哈哈)。
從小到現在,我都沒有過交往的經驗,而且小學四年級時還有不好的回憶。那時,我喜歡班上一個很帥的男生,他成績超好、又擅長運動。有天我直接問他有沒有女朋友(用紙條),當紙條傳回來時我吃了一驚——他在紙條背面寫著:「你就是我的女朋友。」當下我又驚又喜,心想:「我真是太幸運了!」但不久之後,我開始聽到關於他很花心的謠言,我起初不相信,直到我發現他在跟班上的另一個女生交往。其實我們根本就不是男女朋友,我們連一起出去約會都沒有,但我第一個喜歡的男生竟然這樣對我,真的很傷心。
後來我發現自己一接觸男生,就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就如同作者所說:「會不會他就是下一個查理?」今年我升高一了,「多認識異性朋友」已經成了我高中的目標之一。我超級羡慕女主角海瑟能有像丹尼爾這樣好的男朋友,我也好希望在未來能夠邂逅到像他一樣的男生。
我很欣賞作者的毅力,可以小說一本接一本完成五十多萬字,實在是我的偶像。我也有在寫小說(奇幻),但好幾次都沒有創作完。不過最近我已經著手在寫構想很久的奇幻故事了,希望這次能可以成功。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刻畫鮮明又能引起共鳴的好小說,值得一再回味。
——Amber,15歲,北一女新生
此本小說,我覺得非常好看!
作者對於與男朋友間的純純美美的愛戀,感覺很純情,常聽別人說初戀是最美的,我不太能感受,但此故事中的愛戀,像是懸在樹枝那頭最甜美的果實。
對於他和朋友伊芙的互動,這部分我最有興趣,由於我本來住在台北,十歲才搬到高雄居住;在朋友之間,我遭遇過校園霸凌(精神的和語言的),所以後來與朋友的互動,變得非常敏稅。
我喜歡這樣的小說,淺淺的愛戀、純純的友誼、內心編織著美好的感覺,真的很好!
——GINA,15歲,高雄龍華國中三年級
作者誠實直接的筆觸,紀錄了每個人在青少年都體驗過的,那些瑣碎卻珍貴的小事與雜感。
青少年面對學業的壓力,和對人際關係的在乎,恍如隔世又彷彿昨日;它們或許對大人來說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卻占有很大的比重。
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很奇妙,雖然單純也相對封閉,但該有的都有,是成人世界的縮影。空穴來風的謠言與恐嚇,有些讓人永遠無法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年紀輕輕就帶著惡意傷害別人(現在稱作霸凌、冷暴力),一夕之間,朋友可以不明就裡變成陌生人;有些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就只有你被隔絕在外。
心理不健康、自我中心的人越來越多,教育部門可以評測教師教學的能力,卻無法保證他們能當孩子的心靈導師。不論在哪個時代,孩子最大的後盾都是父母親,孩子最終的守護者還是爸爸媽媽。
身為父母,應該不斷、持續、不放棄地去聆聽孩子所發出的聲音,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而不是「控制局面」。不要忘記你的孩子比你想像的成熟,有的時候他們會發揮你所不知道的潛力,一夜之間跨過青澀無知。面對未來的無限可能,以及對熟悉事物的留戀,徬徨躊躇的青少年特別需要安全感,和自我價值被肯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動作,只要對症下藥,讓青少年感到溫暖,就能安慰他們的心靈。有些父母愛得霸道又強烈,所以讓親子之間都感到痛苦。
作者忠實地描寫了戀人內心的情感掙扎,將反覆起伏的那些感覺做了具象化的比喻,恰到好處。
現階段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們,應該嘗試讀一讀這本小說,它會幫助你同理孩子們的世界。如果你覺得受益,請感謝一下這個把同儕故事寫下來的孩子。
——Kereil,政治大學大研究生
這本小說雖然偏向愛情類別,卻不會像一般看到的愛情小說那樣黏膩、夢幻而不實際。在角色的部分 我最喜歡的是丹尼爾,因為他點出了女主角一直以來的情感癥結,是個聰明、細心又能讓人信任的男朋友。
親情,友情,和一段健康的愛情,還有男女主角一起解決情感問題的過程,它可以讓還在找尋方向的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同時反省自己的過去,思索自己的未來。
——雪人,新竹市育賢國中三年級
我最近讀了十四本奇奇怪怪書名的小說, 所以光看這書名,馬上聯想是簡單溫柔的故事。女主角海瑟面對功課壓力、友情疏離、愛情受挫⋯⋯那麼多的問題,但她的處理方式,我不禁感到佩服,因為要一次顧及這麼多事情,真的十分困難。
作者將海瑟遇到的友情問題,描寫得十分細膩。心情隨著伊芙琳上下浮動,一下子快樂飄在空中,一下子又好像失望跌入山谷,心境上的描述字字深刻。尤其是看著最好的朋友和別人聊天說笑,那種不甘心和遺憾的心情,我彷彿置身其中。
因為友情的疏離,作者為了尋求慰藉,流暢地安插了一個溫柔體貼的丹尼爾,幫海瑟走出陰霾。又加上幾個前任男友的出現,讓「丹尼爾」這個角色更扣人心弦。——從一開始的曖昧,到之後的熱戀,每一次丹尼爾貼心的舉動,都讓我感到他們濃濃的愛意。讓我每看一頁都期待他們倆之間的火花。沒想到的是,海瑟畏懼跟丹尼爾交往的原因,竟然是「怕自己再受到傷害」。看著海瑟的兩難,當下連我都忍不住替她煩惱了起來。
後面海瑟遇到課業的壓力,這部分就算沒有作者加以形容,我也能感受到文字間一股無形的壓力,彷彿時間再多都不夠應付沉重的作業;而且課餘還要兼顧愛情,真的是一根蠟燭兩頭燒。看到最後,我覺得意猶未盡,好希望快點看到續集喔。
──Rennia,15歲,達人女中
你知道很多大人都很瞧不起青少年的愛情嗎?
那是因為大人當初沒膽去愛,甚至一輩子都沒膽去追求愛情,所以他們一定要否定青少年,不然就等於否定了自己。
青少年是幼稚的,這點不能否認。但是幼稚的大人,也比比皆是。
青少年的愛情是盲目的,但大人的又理智了多少。
青少年的承諾太不牢靠,但大人的又牢靠了多少。
當大人不相信十六歲的愛情時,又怎麼會相信一個十六歲的人寫的故事呢?
這個世代裡,很少令人動容的愛情小說,是青少年寫的,這本就是。丹尼爾只是簡簡單單「我愛你」三個字,讓我不得不相信,他對海瑟的愛意,就是每個大人心底都想擁有的東西。
──編輯:汪培珽
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文學翻譯類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