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鳥皮諾查》是以環頸〔行鳥〕為主角的動物故事,
作者以其多年來觀察鳥類的知識為基礎,寫下了這個故事。
其內容不僅側寫了環頸〔行鳥〕的遷徙過程,更深入探討其生存哲學。
風鳥,〔行鳥〕鷸科水鳥的暱稱。這個別號與他們的習性有關,在候鳥遙遠、漫長又危險的遷徙過程中,〔行鳥〕鷸科水鳥始終展現神秘的飛行、奇特的鳴叫。這種隨風來去的詭異行為,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與冥思。
《風鳥皮諾查》是以環頸〔行鳥〕為主角的動物故事,作者以其多年來觀察鳥類的知識為基礎,寫下了這個故事。其內容不僅側寫了環頸〔行鳥〕的遷徙過程,更深入探討其生存哲學。文中的「黑形」,是一隻消失了的候鳥英雄,也是任何一隻以身為候鳥為傲的環頸〔行鳥〕內心的典範。皮諾查在尋找他的過程中,經歷了黑形可能走過的探險足跡,以及艱難挑戰。雖然最後「尋找黑形」的任務失敗了。皮諾查卻發現了自己體內的「黑形」成分。於是,毅然決然背叛了環頸〔行鳥〕的傳統,滯留島上,探索未知的世界,也成為北方環頸〔行鳥〕新一代的傳奇。
作者簡介
劉克襄
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台灣自然寫作風氣。晚近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和野菜蔬果為主。在多年的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潛心著墨。曾出版自然著作三十餘部,並獲台灣詩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吳魯芹散文獎等。
動物故事系列是其書寫台灣山林半甲子以來,耗時最長的創作。1991年第一本《風鳥皮諾查》出版後,獲評為當年開卷十大最佳好書,一時洛陽紙貴。此後每隔四五年,皆有動物小說出爐。晚近更完成《野狗之丘》的書寫,描述野狗的生活習性,探討城市流浪狗的問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