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關於色彩、關於創造、關於合作、關於挑戰、關於內在力量的溫馨故事;擬人化蠟筆的設定讓讀者彷彿也一起參與整個「創造」的動態過程,經歷故事的轉折與起伏!
★ 美國經典繪本
★ 「繪本365」書單推介
作者維吉尼亞.李.巴頓是美國20世紀重要的繪本作家,這本誕生於1942年的經典之作,傳頌80年依舊觸動人心,歷久彌新。 全書以一棟會好奇、會孤獨,也會害怕、傷心和快樂的粉紅色小房子,帶小讀者透過圖與文的交織對話,具體看見在四季更迭的時光流轉中,環境與時代一點一點的變遷,領略生命與自然的美好!
★紐約兒童圖書評議會的熱門新聞選擇★ 建立睡前晚安吻的儀式, 用愛祝福孩子一夜好夢 ★親近孩子的生活主題,更能引起孩子注意 ★親子共讀、睡前故事最佳首選
這是一個蠟筆盒,裡頭有八枝不同顏色的蠟筆,都好想到外面瞧瞧。
這是一張空白的圖畫紙,一直在等待有人來畫它。
有一天,機會來了,蠟筆盒的蓋子突然打開,八枝蠟筆輪流跳出來,興高采烈的在圖畫紙上畫畫──藍蠟筆畫了天空和大海,黃蠟筆畫了太陽和一座沙島,咖啡色蠟筆在島上畫了一個小男孩和兩根樹幹,綠蠟筆畫上樹葉和一隻烏龜。
然後它們發現:小男孩看起來很傷心,這是怎麼事呢?
因為沒有東西可以玩嗎?紫蠟筆在男孩手裡畫了一根棒子。
但小男孩還是愁眉苦臉。難道是因為他想回家?黑蠟筆在遠方的海面上畫了一艘船來救他。
不過,船離得太遠,沒看到小男孩。白蠟筆趕緊在棒子前端畫上一面可以揮舞的白旗。
船還是沒有靠近,蠟筆們都緊張起來!紅蠟筆跳了出來,在白旗上寫下「救命」兩個字。
船卻依然沒有過來救人。雖然八枝蠟筆都極力想幫助小男孩,卻對這樣的結果無能為力。藍蠟筆說:「我們畫了一張令人傷心的圖,而且,不能再改了。」
(難道,故事就這麼卡關了嗎?當然──不會!)
當蠟筆們一籌莫展、無計可施時,原來看似靜止的畫本身卻有了生命,帶來意想不到的暖心結局……
作者簡介
唐.弗利門(Don Freeman)
1908年生於美國加州的聖地牙哥。七歲即立志長大後要當一名藝術家。高中時代,為學校爵士樂隊之喇叭手,但他當時的最大願望,其實是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持續作畫。
高中畢業以後,唐.弗利門便隻身前往紐約。白天在Art Student League學畫,夜晚則在夜總會吹奏小喇叭,藉以維生。
由於熱愛演劇,遂常到百老匯看戲。唐.弗利門不僅看盡了所有的戲碼,也畫了很多舞臺、後臺、演員……的素描。而他的這些素描,常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或《The Herald Tribune》等報章雜誌的戲劇專欄披露。
某夜,由於唐.弗利門專心的在速寫地鐵中的乘客,以致於下車時,竟將賴以維生的喇叭遺落在電車上。而這個晚上,也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他沒有尋回喇叭,卻認真思索,決定此後要開始靠作畫維生。
除了舞臺素描,他也幫劇作家畫劇本插圖,至於為兒童作畫,則是婚後有了小孩以後的事了。
唐.弗利門曾說:「童書最重要的本質是簡單的故事,而非簡單的思考模式。」也曾說,為兒童畫繪本,使他有機會成為創造舞臺的人。由於這是個很讓人陶醉的工作,所以,「繪本作家」唐.弗利門常常埋首創作到深夜。
在整整七十年的人生當中,唐.弗利門為孩子們留下了三十一本作品。他的作品以純淨、溫暖、接近兒童見長。1957年創作的《Fly High, Fly Low》,曾經得到1958年凱迪克銀牌獎。其被譯成中文的作品除本書外,另有《再見鵜鶘》(小魯)、《安靜!這裡是圖書館》(遠流)等。
譯者簡介
林真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
推動親子共讀及繪本閱讀多年,為「小大讀書會」之發起人,策劃【大手牽小手】、【沒大沒小】等系列(遠流出版),譯介許多經典繪本。也在清華大學及多所社區大學開設過「兒童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繪本.影像.兒童」……等相關課程,近年並與「兒童文化研究社」夥伴,致力於「兒童權利」的推動。
著有《繪本之眼》(親子天下)、《有年輪的繪本》(遠流)。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