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趙樸齋兄妹在上海的經歷為主線,從一獨特的視角反映上海開埠後的另一個面貌──即對當時風月場所的描寫。
透過描寫上海的風月場所,折射出當時官場、商界所涉及的各種社會面相。
本書以趙樸齋兄妹在上海的經歷為主線,從一獨特的視角反映上海開埠後的另一個面貌──即對當時風月場所的描寫。小說內出現眾多人物,上至官吏富商,下至妓館幫傭,性格無一雷同,足見作者塑造人物之功力。全書用吳語創作,使作品具有一種地域特色。本書針對其中較難懂的吳語均詳細注解,讓讀者能細細品味作品中的人物樣貌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精神。
【作者簡介】
韓邦慶(1856-1894)
字子雲,號太仙,江蘇松江(今屬上海)人。其父韓宗文曾任刑部主事,素負文譽。韓邦慶幼時隨父居京師,後南歸,應童試,考取秀才。此後屢次應舉人試不第,遂淡於功名,瀟灑絕俗。雖家境寒素而不看重錢財,彈琴賦詩,怡然自得,尤擅圍棋,與知友對弈,氣宇閑雅,頗有名士風度;然染有鴉片癮,又耽迷女色,將資財揮霍殆盡,以致家貧如洗。父執輩謝某任官於河南,知邦慶家貧,召為幕僚,數年後至京師,終歸上海,為申報館撰稿,不久病故,年三十九。育有一子一女。韓邦慶除《海上花列傳》外,另著有《太仙漫稿》,筆意略近《聊齋誌異》而詼詭奇誕,又類似《莊子》、《列子》之寓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