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理論的大成之作~
◎諮商心理師/鐘穎審定、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導讀
他是滿懷夢想、灑脫不拘,還是媽寶、渣男、假文青?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
★只要是人便有陰影,想要透過榮格理論更深入了解自我陰影的各個層面,就不能錯過這本含金量極高的作品。 ★本書以榮格的角度切入,協助讀者循序漸進了解自身的陰影。字裡行間有榮格理論的脈絡,亦有西方文化、歷史與宗教的觀點,此次作者強森再次發揮說故事的本領,帶領讀者進入既黑暗又光明的世界。
「我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他們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面向,七個尋寶圖。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當然是刻意的,因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體對此故事的觀點,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於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
本書作者強森為榮格分析師,他認為有兩種「內在工作」可以深入無意識:一是夢境工作,二是積極想像,兩種都是透過象徵、意象與原型來解鎖無意識的大門。 強森在書中提出務實的「夢境工作」的四步驟:聯想、將夢境意象與內在動力連結、解讀、以儀式讓夢境具體化;以及「積極想像」的四步驟:邀請無意識、與無意識對話...
書中揭露陰性心靈的演化之餘,也具體而微建構意識演化史,指出個人意識的發展乃是人類意識發展過程的縮影,同時也完整交代兩性關係始於「性慾」,經「性愛」而進境於「愛情」的歷程。
以本書作者普內特博士所參與的一場榮格研討會為開端,一趟探索榮格孤兒原型脈絡的旅程就此展開。這不僅是作者本身與孤獨的對話,也是所有人邁向個體完整前,必經歷的孤獨體驗。
TED演講超過400萬人點擊瀏覽。亞馬遜讀者4.7顆星好評支持。 這是一本震撼世界的革新之作!幫助我們治癒自己、孩子,以及全世界! 童年的傷和壓力,身體會記住,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本書教你辨識自己身上是否有這顆炸彈和拆解之道。
《背離親緣》作者的憂鬱症經典 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寫書探討憂鬱症時,要避免將憂鬱症美化或妖魔化都很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兩種錯誤都犯了。」但也許這樣的寫法才是最誠實的寫法。與其說我對憂鬱症的感覺介於感激和恐懼之間,毋寧說,我以很極端的方式感受到兩者。
費登奎斯發現自己竟為了贏得一場愚蠢的球賽,而賭上自己一輩子的健康。如此的「強迫性」便成為了他一生的研究,發展出獨特的費登奎斯方法。費登奎斯提出我們內在最惡性而又不自知的動機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讚美」。為了得到肯定,人會失去「自發性」的學習能力,並且產生各種強迫性的情緒與習慣,不只無法發揮本有的能力,嚴...
「基督」的意象對西方人心靈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用榮格的話來說,基督顯然是「自性」的象徵之一。
因此,透過考察基督意象在歷史上、文化上的種種轉變,
有助於理解人類歷史中揮之不去的邪惡與混亂究竟從何而來,人們又應如何面對。
榮格受到古代占星學者的啟發,
將基督教發源至今的兩千多年與占星學上的雙魚座紀元兩相對應,
並引援諸多象徵材料,證明「基督」只是雙魚之一,
另一條魚則是《聖經》末日預言中的「敵基督」。
敵基督是什麼?世界為何要有末日?人間何以有惡?
榮格在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於本書提出「物極必反」的觀念,
直指西方文明如今之所以飽受瘋狂、戰爭、物質主義的摧殘,
正是因為自性原型的黑暗面長久以來遭到基督教教義的壓抑,
最終導致劇烈反撲。
本書試圖從基督教、諾斯替派、煉金術中的自性象徵著手進行研究。
將神話、哲學、宗教和文化融入對「自性」原型及其原型意象的分析與闡釋,
藉此探討基督紀元內部的變化過程。
第一部分的標題為《原型與集體無意識》,是由多篇短篇論文集結而成;
第二部分《基督紀元兩千年》則是專論自性原型的長篇論文,
其中包含榮格分析心理學積極想象和擴充技術的運用,
從而使心理治療過程具有深刻的穿透力。
本書特色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
◎以普林斯頓大學英譯本二版翻譯,附上《榮格全集》各篇的發表年分。
◎諮商心理師/鐘穎審定、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導讀。
作者簡介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始祖。一八七五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二十歲開始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一九○○至○九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的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一九○五至一九一三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三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一九四八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一九六一年逝於當地。
榮格和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同為現代深層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一九一三年,他與亦師亦父且為工作伙伴的佛洛伊德決裂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分析心理學」,其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提出的深刻洞見,至今仍極具影響力與啟發。
審定者簡介
鐘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譯有《榮格心理學辭典》。
譯者簡介
周俊豪
自由譯者,榮格讀書會FB社團管理員。喜愛透過閱讀及書寫照見自己、探索心靈,現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蔡昌雄|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
【專文推薦】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