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四攝是菩薩積聚福慧資糧、成就無上菩提的修行方法。彌勒菩薩首先定義六度:佈施是脫離貧窮;持戒是取得清涼;安忍是滅盡內心瞋恚的煩惱和習氣;精進是行持世、出世間的善法;靜慮是向內攝持內心所緣而達致不外散亂;智慧是了知勝義的境界。尤為精彩的,是彌勒菩薩分別就六度的自體、因、果、作用、相應和分類這六個角度來分析;學人如果能仔細研讀及憶念不忘,這肯定有助修行。
《大乘莊嚴經論》,是古印度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僧人無著所撰(或說彌勒造頌,無著傳出,世親造釋),唐朝波羅頗迦羅蜜多羅漢譯。是唯識宗的「六經十一論」之一。現代另有經索達吉堪布比較藏文版本潤飾文字的漢譯本,另取漢譯名稱為《大乘經莊嚴論頌》:具足七大,稱為大乘,以圓滿所有大乘經藏之密意的五種無上義理而成為開顯莊嚴,所以此論名謂「經莊嚴」,因為它以偈頌闡釋,故謂「頌」(理由類似窺基大師)。
藏文本由吉祥積所譯出,藏傳佛教認為此書作者為無著菩薩於兜率天法宮中,直接受補處彌勒菩薩親傳《慈氏五論》之一。1907年,法國學者Sylvain Lévi在尼泊爾發現了此經的梵文寫本。
此論的註釋有藏譯本的《世親釋》、《大乘莊嚴經論•無性釋》與《大乘莊嚴經論•安慧釋》。
作者簡介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1955年在香港出生。1992年獲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安章珠巴活佛醍醐灌頂,傳授龍欽心髓秘要密法;1994年5月,珠巴活佛授任為定心寺住持,在港成立大圓滿佛教中心,弘法利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