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彌勒信仰研究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漢傳佛教彌勒信仰研究

  • 出版日期: 2022/06/3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25.9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134122
  • 字數: 131,097
電子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17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彌勒信仰中所建立的正信,
是從佛教大乘究竟了義上來探討的一種深信:
深信一切眾生如如平等,皆具佛性。
彌勒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身分,如以人間的菩薩比丘、發心菩薩、答疑解惑的天宮彌勒以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等形式出現。因此,彌勒信仰是在多重形象的基礎上,隨歷史變遷而被賦予了不同性格以滿足信眾的需求。

詳細資訊

彌勒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身分,如以人間的菩薩比丘、發心菩薩、答疑解惑的天宮彌勒以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等形式出現。因此,彌勒信仰是在多重形象的基礎上,隨歷史變遷而被賦予了不同性格以滿足信眾的需求。本文以佛教經典為依據,在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梳理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彌勒信仰,從印度到漢傳佛教傳播、演變的脈絡,並以之與「人間佛教」相聯繫,對近現代佛教的發展進行討論。
彌勒信仰在印度發展過程中體現有三種形態:未來佛信仰、下生信仰與上生信仰。傳至漢地後,經過文化的相互交融,又逐漸演變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彌勒信仰。本文以道安律師、玄奘三藏、契此(即布袋)和尚、太虛大師為代表,說明彌勒信仰在漢傳佛教不同階段的特點。

作者簡介
能持(通智),出生於1968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美國紐約東禪寺、慈心禪院、般若禪院住持。通過對南北傳諸多經典的考察,對彌勒信仰及其修行法門情有獨鍾,亦涉獵禪宗祖師公案,頗有心得。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