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能如何地想起島?
我要遺忘島獨自年老,還是與島一起浮雕在青春的最後片刻裡?
★張亦絢專文推薦:
賴香吟的小說早已是一代文學人的守護精靈,如同成長中的併肩者。
★全新增修版:
補足「島」三部曲面貌,見證「年代五書」完整系列。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榮獲2022香港紅樓夢獎;2022聯合報文學大獎; 2022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2021 Openbook好書獎 甘耀明2021年灼人小說。 台灣文壇首部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 繾綣又磅礡的動人小說。 這世上沒有英雄,只有找回尊嚴的人。
★ 吳曉樂獻聲朗讀後記〈曾經這世界有她〉 ★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
★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日本《每日新聞》書評,來自鬼地方的小說家最新長篇。 ★鑽入深秋!告別「夏日三部曲」,陳思宏超越自我,挑戰小說技藝/記憶,任文字在眼裡造風雨。 ★一場出走法國的行旅,於回憶裡拼湊自我,在羈絆中尋覓自由,不只是柏林,巴黎也要叛逆。 ★致敬所有的女孩和LGBTQIA...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獲獎作品! ★女演員鄧九雲至今最精彩的一次文學創作! ★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女性生命之書! ★「超乎預期的好看!」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 盛讚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島》是一冊懷疑之書,
表露我世代溺水掙扎的過程,
也留下我個人以文學摸索時代的痕跡……
──賴香吟
賴香吟的文字在冷靜自持的表面下,暗藏精微的細節,彷若一片迷茫的霧中風景。又含蓄幽靜,如史前生活般緩慢綿長。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賴香吟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了她或斷或續的文學創作。在《島》這部新舊作並陳的小說集中,首篇〈蛙〉到末篇〈雨豆樹〉,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因而串聯起台灣不同的歷史階段,並織就出作者一路走來也跌宕起伏的文學旅程。
賴香吟慣常從尋常百姓的生活偶然,杳杳連接而疊合了台灣三十年來政經社會與世代生活變化的軌跡。風起雲湧的政治事件成為故事背景,卻是如此影響了置身其中的人們,所有壓抑的傷痛,凝固在時空中,化為文字,敲擊著時代的虛妄與荒蕪。
歷史、地誌、政治與人性的思辨,三十年的醞釀、深掘、重整,構築出《島》這部小說家具春秋史筆的深刻情懷之作。
作者簡介
賴香吟
一九六九年生於台南,曾於台北、東京求學,現居柏林。曾於書店、博物館工作,現專事寫作。
一九八七年發表第一篇小說,作品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吳濁流文藝獎、台灣文學金典獎、金鼎獎等。
著有《白色畫像》、《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島》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